冬季麦田锈病的症状 小麦田锈病用什么药
冬季麦田锈病的症状
冬季是麦田锈病的高发期,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当麦田受到锈病侵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症状:
1.叶片上出现红色或***斑点
锈病菌侵入麦田后,会在叶片上形成红色或***的小斑点,这些斑点往往会逐渐扩大并融合成大斑点。
2.叶片表面有细小的黄点
在病害初期,叶片表面会出现细小的黄点,这些黄点往往会逐渐扩大并形成斑点。
3.叶片变形、卷曲
当麦田受到锈病侵袭后,叶片往往会变形、卷曲,影响麦田的正常生长发育。
4.叶片干枯、凋萎
当麦田受到锈病严重侵袭时,叶片会逐渐干枯、凋萎,严重影响麦田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是冬季麦田锈病的一些常见症状,如果发现麦田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如何防治冬季麦田锈病?
在冬季麦田锈病防治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做好田间管理
在麦田生长期间,要定期进行病害调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同时注意麦田的排水、通风等田间管理工作。
2.选择抗病品种
在选择麦种时,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3.使用化学药剂
在病害发生后,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是冬季麦田锈病的防治措施,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且注意药剂的使用安全。
冬季麦田锈病相关问题
1.冬季麦田锈病的发生率有多高?
冬季麦田锈病的发生率因地区、品种等因素而异,但一般来说,发生率较高,容易对麦田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2.冬季麦田锈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预防?
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田间管理、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进行预防。
3.冬季麦田锈病的化学药剂有哪些?
常见的化学药剂有三唑酮、多菌灵、氧化锌等。
4.冬季麦田锈病的防治措施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如果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要注意使用药剂的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5.冬季麦田锈病的症状和其他病害有哪些区别?
冬季麦田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色或***斑点、叶片表面有细小的黄点、叶片变形、卷曲、叶片干枯、凋萎等,与其他病害的症状不同。
问答拓展:大麦条锈病有哪些为害症状?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大麦条锈病有哪些为害症状?农户们该怎么防治大麦条锈病?对于种植大麦的农户来说,这些是常常会问的问题。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1)苗期: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夏孢子堆。(2)成株期:发病叶片先出现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斑,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椭圆形,鲜碰戚森***,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粉末,即夏孢子。大麦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出现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色冬孢子堆,叶背比叶面显著。冬孢子堆常熟个愈合仔历,表皮不破裂,别于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菌大麦专化型夏孢子较小麦专化型夏孢子色泽略鲜黄。
发生规律:
主要来自当地适存菌源或外来夏孢子。秋冬季病菌菌丝体在—5℃时尚能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5~15℃,超过15℃易丧失生活力。气温10~15℃,时晴时雨或有露水存在,冬播或春播大麦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③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④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⑤清除自生麦。(2)化学防治:在种植发病品种的地区,或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防治是减轻病害的重要辅助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秋苗菌源和春季流行。①用种子重量0.03%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用0.1%的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大田喷20%三唑酮乳油1000~2000倍液,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笑亩粉剂10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
问答拓展:小麦叶锈病叶锈病有什么症状?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
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
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埋扰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
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
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
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胡腊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裤液滑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植株枯死,不能抽穗,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
(1)症状识别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短褐斑”,这是区别三种锈病的口诀。条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粉疱,即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叶锈病初期出现褪绿斑,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秆锈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可为害叶片及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合成大斑;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使秋苗发病。春季,越冬病菌直接侵害小麦或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使小麦发病;发病轻重与品种有密切关系,易感病的品种发病较重。春季气温偏高和多雨年份,植株密度较大,以及越冬病菌量或外来病菌较多时,易发生锈病流行。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或12.5%特谱唑按种子量0.12%的有效成分拌种。三是叶面喷药。发病初期每666.7米2用20%粉锈宁乳油30~50毫升,或12.5%特谱唑15~3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