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的物理防治方法(大豆猝倒病防治方法)
培育幼苗壮苗是瓜类丰收的基础,而瓜类苗期病害预防是壮苗的关键,育苗期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严格,这一阶段,必须做好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才能保证来年的丰产。
初发病时幼苗下胚轴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以后病斑逐渐缢缩,持续1周左右植株干枯死亡,使幼苗枯死但直立不倒(区别猝倒病),呈立枯状。大苗受害,茎基部产生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正常,后期病斑绕茎一周,使植株干枯、大苗死亡。高温、高湿、光照不足时有利于病害发生,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8℃,由雨水、灌溉、带菌农具及堆肥传播。
二、西瓜立枯病发病规律
病源为立枯病丝核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病菌通过水流、农事操作以及植株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蔓延。幼苗密度过大、间苗太迟、浇水过多、苗床闷湿均利于发病。病菌适宜温度为25~28℃,最低13~15℃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会诱发此病。三、西瓜立枯病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菌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至黄褐色,分枝处成直角,基部稍缢缩。病菌生长后期,由老熟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
四、西瓜立枯病发病原因
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技术、土壤、种子质量等密切相关。高湿容易诱发此病,病菌的发育适温20~30℃,13℃以下和40℃以上繁殖受到抑制。多年连作的瓜田,或再施人未腐熟的厩肥,土壤中病菌积累多,瓜苗发病率高,病害重。播种期过早或过深,均使出苗延迟,病菌易于侵染,引起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通气性差、瓜长势弱的发病严重。覆盖地膜者,湿度过大时病害加重。
五、西瓜立枯病防治手段
1、科学选种:要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留种,最好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
2、田块选择:种植时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并且与非茄果类蔬菜地块实行轮作栽培,如:葱,蒜,豆类,瓜类,韭菜等田块较适宜。选用无病新土或选用基质育苗,要求基质质地疏松、透气性好。肥料充分腐熟,并注意施匀。加强苗床管理,及时通风除湿,避免高温高湿现象出现。可适当通过采用冲施、基肥、灌根的方式对作物施用鑫科植保土黄金生物菌肥。鑫科植保土黄金生物菌肥能当平衡的肥料来用,增加有益菌类在土壤中的数量,还能增强对某些疾病的抗性。它还能对毒素进行分解,对土壤进行改良,对植物还有促进根的系部发育的作用。3、土壤消毒工作
种植前施用杀菌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农业专家建议广大农户朋友们使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进行喷施或灌根,对土壤和作物都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水肥,精耕细作,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和活性,为作物提供优质的土壤环境。
4、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施用腐熟有机肥时进行深翻,每亩按5方撒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培育健壮苗。在果实膨大期时增施鑫科植保膨果冲施肥,为植株补充微量元素,追施次数和追施用量可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的贫瘠进行,有利于植株生长,加强病害抗病性。
5、栽培密度适中
在栽培时可根据品种的特性,当地的气候,产量要求适度栽培,栽培密度不可过密也不可过稀。
6、药剂防治
这是最迅速,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可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每亩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稀释500倍液喷雾,带药移栽。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鑫科植保黄叶死苗120稀释300-500倍液,或鑫科植保菌乐邦稀释150倍液,每隔5~7天防治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不仅可以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灌根,并且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促进植物生长。高效、低毒、无公害,能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
1、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殖能力,提高地温,提高保肥供肥能力。
2、生根壮根:富含可溶性有机蛋白及生根、壮根因子,改善根部生长环境,促进毛细根生长,促使根系发育生长,提高养分吸收率。
3、抗逆性强:抗重茬、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病率,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病率和蔓延。促进表皮细胞壁加厚,抗寒、抗旱、抗高温、抗早衰。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