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农607可抗纹枯病
初次见到河南科技学院育种专家欧行奇,他正忙着带领团队成员试吃红薯,贴满标签的红薯摆满了走廊,要想从中间找出“颜值与口感”俱佳的品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麦培育也是如此,要想育出大品种,更需要万分的精力投入进去。”1986年毕业的欧行奇教授,在育种这条路上已经耕耘了36年。36年栉风沐雨,风雨兼程。
36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精心培育良种,心怀“国之大者”,把粮食安全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加速好品种落地生根,致力于让大地丰收,让农民致富。“我家是农村的,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经常饿肚子,一颗让农民能吃饱饭的愿望的种子开始萌芽,所以我对农业有着浓厚的感情”。欧行奇说。
当时黄光正教授培育的品种闻名全国,能让老百姓吃上白面馍,这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从那以后,一颗小小的种子便在心里萌芽,立志要培育好的品种,只有培育好品种,才能让老百姓多打粮,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从老一辈育种家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他们教会了我怎样做科研、怎样做人,希望我能把这些宝贵的品质传承下去,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来。”欧行奇如此说。
随着近年来黄淮海地区风、雨、旱、涝、热等自然灾害频繁,病虫草害此起彼伏,小麦种植过程中单产在年份间极不稳定,因此对小麦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种家的责任比天大,小麦品种要往抗灾减灾稳产抗逆广适上面去攻关,只有不断调整育种目标才能适应多变的气候,百农207的选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事实证明,品质好、产量高的百农207的确不负众望,承载百姓民生的大希望。
搞科技要敢于设想,要有梦想。我们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止于“吃饱”,更要“吃好”,还要吃的健康。“原来有一个设想,设想我们能不能培育出耐煮的品种,甚至煮十几分钟,口感照样劲道,吃着有嚼劲,现在看来,设想目标已经达到了,我们一系列的强筋品种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这个标准!”欧行奇开心的说。在欧行奇的心中,装的满满的都是小麦。从10月份播种小麦,到6月份收获,收获后就要安排下一季的播种,总之是闲不下来。
选择了育种工作也就是面临着要应对各种困难,一个好的品种涉及到的优良基因特别多,针对这些问题欧行奇带领团队开展了规模化育种,目前的小麦育种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亩,比传统的育种规模扩大了十倍以上!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培育适应性强、易管理的品种,也就是农民口中的’懒汉品种’,让农户少浇水、少施肥、少打药,还能夺得高产多打粮!”欧行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好的传统带到他的团队里,并把团队打造成一个最棒的团队——用心工作、合作默契、成绩斐然。
先后主持培育了百农207、百农307、百农607等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中,国审小麦新品种百农207自2024年起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1亿亩,产生经济效益超百亿元,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个创新品种的出现,往往需要一种巧合、机遇和抓住机遇的眼力。“我们的快乐、幸福、烦恼都在科研和工作当中。”初心不改,勇立潮头。欧行奇的初心始于1986年,36年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育好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