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2024-07-0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984 次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不仅具有高产、高营养价值,而且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址和土壤要求

紫花苜蓿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值在6.5-8.0之间。不宜种植在酸性土壤或重度盐碱土壤。选址时应选择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排水良好的地方。

二、育苗和播种

紫花苜蓿通常采用育苗后移栽的方式进行繁殖。育苗时,应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播种前应进行适当的施肥。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播种量为每亩8-12千克。播种时应注意控制深度,一般为2-3厘米。

三、管理

紫花苜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施肥时应注意控制肥料量,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浇水时应注意避免积水,以免影响生长。除草时应使用无污染的方法,避免对紫花苜蓿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易受到蚜虫、叶螨、花叶蝉等害虫的侵害,同时也易受到白粉病、霜霉病等病菌的感染。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加强管理、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

用户关心问题:

1.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如何?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5%-20%,比常见的牧草如黑麦草、高粱草等要高出许多。同时,紫花苜蓿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钙、磷等。紫花苜蓿被誉为“绿色饲料王”。

2.紫花苜蓿有什么特殊的栽培技巧?

紫花苜蓿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与其他作物轮作,以免影响作物生长。在栽培过程中,还应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积水。另外,紫花苜蓿的种子比较小,播种时应注意深度控制,一般为2-3厘米。

3.紫花苜蓿的草料如何保存?

紫花苜蓿的草料可以通过晾晒、压缩等方式进行保存。晾晒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日晒雨淋。压缩时应选择压缩机进行压缩,压缩后的草料体积小,便于存储和运输。

百科知识:

固氮作用:固氮作用是指一些微生物通过生物学手段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态氮或硝态氮,以满足植物对氮素的需求。紫花苜蓿是一种具有固氮作用的植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峰,李志强,孙现斌.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J].草业与畜牧,2024(6):20-21.

2.王海燕,王健,薛华杰.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24(12):176-177.

释义拓展: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范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范》是2024年05月13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问答拓展: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和方法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1、栽培准备

栽培前选种,必须选择品质优良的苜蓿种子,一般来说,主要使用亮苜5号、赛特、三得利、德宝、德福等这几种苜蓿种子最多。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和土壤适当做好处理。对未包衣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杀虫、杀菌、接种根瘤菌等;土壤处理主要包括耕翻、施肥、除杂草、杀虫等。

2、种子处理

紫花苜蓿种子具有休眠性,普遍硬实率较高。所以,在播前应采用擦破种皮法或热水浸泡法进行处理。热水浸泡法,即将苜蓿种子在50-60℃水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后播种。种子经处理能大大提高其发芽率。另外,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kg种子用根瘤菌剂5g,充分拌匀后立即播种。用菌剂接种过的苜蓿固氮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提高。

3、播种方式

播种有春播、夏播、秋播以及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法。

春播,可利用早春解冻后的土壤水分,在地温稳定达到发芽温度时,立即抢墒播种。春播要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拍老多,病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误播种时期而推迟夏播。

秋播,适宜于我国北方—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为适宜,是苜蓿播种的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

临冬寄籽播种,是北方种植苜蓿的特殊播种期。具体做法是临冬前,在夜间已经结冰,白天又能化冻情况下进行播种。播后由于地温低,种子不能发芽,待到第2年初春天气回暖,地解冻,种子即开始发芽出苗,幼苗整齐健壮。

紫花苜蓿栽培因各地由于其不同自然条件、播种方式及利用目的而略有不同。增加播种量可提高第1年的产量,但并不利于提高以后年份产量,所以播种量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不宜过高。

4、田间管理

除草,在播种后至幼苗期,每年返青后,每次刈割后都要注意防治杂草。可用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学除草法。化学除草可喷施苜蓿专用除草剂,并注意在刈割前14d内禁用。

施肥,苜蓿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而为自身提供氮素,所以应以施磷肥为主、适当追施钾肥;但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方,应在播种时施一定的**素做种肥。在苜蓿生长的幼苗期或每年返青后,根系固氮能力较弱,追施一定量的氮肥能提高其产量。像沃叶水溶肥系列的,就很不错。

水利管理,苜蓿根系入土深,抗旱能力强。但在干旱季节及每次刈割后适时浇水,能明显提高产量。苜蓿根系不耐淹,连续水淹24h即会造成死亡,所以雨季涝洼地应注意及时排水。

5、刈割与收获

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割3-4次,刈割的适期应以1/10的苜蓿开花时为宜,此时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每次刈割留茬5ml左右。在嫌孙入冬前50d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越冬。如收获种子,应减少刈割次数,并在荚果大部分变褐时收获。收获前,应彻底拔除杂草,以确保种子质量。

问答拓展:【紫花苜蓿种植技术】紫花苜蓿怎么种植

一、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1、土壤与施肥:水浇地要灌足冬水,播种前,再行浅耕或耙耘整地,结合深翻或播种前浅耕,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

2、播种:播期应在4月~8月,土壤最低温度5℃以上,土壤含水量一般18%~23%为宜。播种前要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种子田每公顷3.75~7.5千克,用草地每公顷11.25~15千克,干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区,播种量提高20~50%。

3、田间管理: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除板结层,

以利出苗。苗期生长十分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达不到利用程度时,要留苗过冬,冬季严禁放牧。二龄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间留茬,并进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和收种后,要松土追肥。每次刈割后也要耙地追肥,灌区结合灌水追肥,入冬时要灌足冬水。

二、紫花苜蓿田间管理

1、播种后,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除板结层,以利出苗。

2、苗期生长十分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

3、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达不到利用程度时,要留苗过冬,冬季严禁放牧。

4、二龄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间留茬,并进行耕地保摘,秋前乱季最后一次刈割和收种后,要松土追肥。每次刈割后也要耙地追肥,灌区结合灌水追肥,入冬时要灌足冬水。

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厘米,但干旱和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保持根部养分和利于冬季积雪,

对越冬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6、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结束,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7、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实率。

三、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

因而可作为治疗贫血的辅助食品,苜蓿中所含的B族维生素成分,可治疗恶性贫血;

苜蓿还含具有止血知笑作用的维生素K,民间常用来治疗胃病或**出血,有些验方用它来治胃或痔、肠出血。

苜蓿中还含苜蓿素和苜蓿酚等物质,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对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另外苜蓿中含有粗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有助于大便及毒素的排泄,防治大**结和肠癌。

而且苜蓿中所含的苜蓿素能抑制肠道收缩,增加血中甲状腺素的含量,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抗癌作用。

问答拓展:紫花苜蓿的种植方法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紫花苜蓿适宜厅谨桐在水肥充足和土质较好的地块上种植,它的种子很小,幼芽比较细弱,选好地块后,先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并在土壤里面施加适量的肥料作为基肥,之后要将土壤耙细,这样种植后它才能旺盛生长。
2、种子要求
选择品质优良的紫晌知花苜蓿种子,先要将其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阳光底下晒2-3天,以打破它种子的休眠期,这样可以提高它的出苗率,如果在寒冷地区种植的话,那么需要选择抗寒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来种植。
3、播种种植
将紫花苜蓿根瘤菌和水稀释好,然后和种子拌匀,播种时间最好在春秋两季,一般可以使用条播的方法播种,行距30-60厘米播种到土壤里即可,播种好后覆盖一层2厘米左右的薄土,并保持土壤微微湿润。
4、养护管理
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缓慢,我们在养护管理的时候,需要经常为其除草,扮坦它是一种不耐水涝的植物,在雨季的时候,要及时排水,不然土壤有积水产生的话,它就很容易烂根死亡,在植株生长期还需要勤施薄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