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锈病冬孢子形态特点 梨锈病冬孢子
梨锈病是梨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脱落,极大地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而梨锈病的发病过程中,冬孢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梨锈病冬孢子的形态特点对于防治梨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梨锈病冬孢子的形态特点
梨锈病的冬孢子是一种单孢子菌,形态呈半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0-30微米,表面具有明显的棘刺,内部有一颗大而圆的孢子。在病叶上,冬孢子通常形成在红褐色斑点的下表面,成簇分布。冬孢子可以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越冬,一旦气温升高、湿度适宜,就会萌发并形成新的感染源。
冬孢子对梨锈病的影响
冬孢子是梨锈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也是病害越冬的重要形态之一。在越冬期间,冬孢子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附着在梨树叶片和枝条上,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就会萌发并形成新的感染源,从而导致梨锈病的暴发。对于冬孢子的研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梨锈病防治措施。
如何预防梨锈病
为了预防梨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及时清除病叶,防止病害扩散。
- 合理施肥,增强梨树的抗病能力。
- 加强梨树的管理,保持枝条通风透光。
-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
与梨锈病相关的问题
问题一:
什么是梨锈病?
梨锈病是梨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脱落,极大地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问题二:
梨锈病的冬孢子有什么特点?
梨锈病的冬孢子是一种单孢子菌,形态呈半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20-30微米,表面具有明显的棘刺,内部有一颗大而圆的孢子。在病叶上,冬孢子通常形成在红褐色斑点的下表面,成簇分布。
问题三:
冬孢子对梨锈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冬孢子是梨锈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也是病害越冬的重要形态之一。在越冬期间,冬孢子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附着在梨树叶片和枝条上,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就会萌发并形成新的感染源,从而导致梨锈病的暴发。
问题四:
如何预防梨锈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梨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清除病叶,防止病害扩散;合理施肥,增强梨树的抗病能力;加强梨树的管理,保持枝条通风透光;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
问题五:
梨锈病对梨树的影响有哪些?
梨锈病会导致梨树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脱落,极大地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问答拓展:梨树梨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俗称“羊胡子”,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都有分布,以在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春季多雨年份,几乎每张叶片上都长有病斑,引起叶片早枯。幼果被害,造成畸形、早落。
【症状】
梨锈病尘春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卖指重时也能危害幼果。
叶片受害,初在叶片正面出现橙***、有光泽的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中部橙***,边缘淡***,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一般直径为4~5毫米,大的病斑可达7~8毫米,表面密生橙***针状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黏液,即性孢子。黏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病叶正面微凹陷,背面隆起,长出灰褐色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一个病斑上可长出十多条毛状物。锈子器成熟后,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叶变黑枯死,多引起早期脱落。
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灰***毛状的锈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新梢、果梗与叶柄被害时,症状与果实上的大体相同,最后发病部位龟裂;叶柄、果梗受害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发病部位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斑点,后稍隆起。翌年3月,病部露出红褐色或咖啡色的圆锥形角状物,单生中兄配或数个聚生,为病菌的冬孢子角。在小枝上发生冬孢子角的部位,膨肿较显著。甚至在数年生的老枝上,有时也出现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呈橙***舌状胶质块,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问答拓展:梨锈病的病原形态特征
担子菌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搭山子器察陵(知没中性孢子,受精丝)、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问答拓展:梨树梨锈病的病原是什么?
病原为担子菌门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nmada]。病菌需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具有专性寄生和转主寄生特点。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山楂、木瓜等寄主上,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等柏类转主寄主上。性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部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大小为120~170微米10~120微米,内生有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大小为8~12微米1~3.5微米。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长5~6毫米,直径0.2~0.5毫米。组成锈子器壁的护膜细胞长圆形或梭形,大小42~87微米13~42微米。外壁有长刺状突起,锈子器内生有很多的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18~20微米19~24微米,膜厚2~3微米。橙***,表面有瘤状细点。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初短小,后渐伸长,长2~5毫米,顶部宽0.5~2毫米,基部宽1~3毫米。冬孢子通常需要25天才能发育成熟。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大小为33~61微米14~28微米,在每细胞的分隔处各有2个姿搜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遇水胶化。冬孢子萌发时长出担子,4胞,每个细胞长一个小梗,每小梗顶端产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胞,大小为10~早弊15微米1~9微米。
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17~20℃。担孢子发芽适宜温度15~23℃。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
梨胶锈菌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木瓜、山楂和贴梗海棠等,但不能侵害苹果。梨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除桧柏外,还有欧洲刺柏、南欧柏、高塔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金羽柏和球陆册族桧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球桧和翠柏次之,柱柏和金羽柏较抗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