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苹果苗 苹果苗最好品种

2024-07-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029 次
苹果苗 苹果苗最好品种

此篇知识总结会给农资人谈谈“苹果苗”的内容进行全面剖析,期望对广大农资人稍微有点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苹果苗的种植与管理

苹果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果树之一,其苗木的质量对果园的建成至关重要。苹果苗的种植与管理非常关键。

苹果苗的选购

苹果苗的选购应该选择在正规的苗木市场或专业的苗圃**,以保证苗木的品种、品质、健康状况和符合国家标准。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苗木的外观,苗木应有完整的根系和健康的枝干;
  • 了解苗木的品种、年龄、适应区域、抗病虫害能力等相关信息;
  • 苗木的大小应适中,不宜太小或太大;
  • 在**前应咨询专业的果树种植者或苗木专家的意见。

苹果苗的种植

苹果苗的种植应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确保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具体步骤如下:

  • 选好苗木后,应先将苗木的根部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保证根系的湿度;
  • 挖好苗床,并在床内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 将苗木放入苗床中,调整好树冠的方向和高度,然后用土将根系填埋,并压实;
  • 浇透适量的水,以保证苗木的湿度。

苹果苗的管理

苹果苗的管理是保证苗木生长和发育的关键。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浇透适量的水,以保证苗木的湿度;
  • 适时施肥,以提供营养物质;
  • 适时除草,以保证苗木的生长环境;
  • 定期修剪枝干,以保持树冠的形态和通风透光;
  • 适时防治病虫害,以保证苗木的健康。

拓展百科知识

1.苹果(píngguǒ):苹果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原产于中亚地区。

2.根系(gēnxì):植物的根部,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气体和养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支撑和稳固。

3.营养物质(yíngnóngwùzhì):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包括氮、磷、钾等。

参考来源:

《果树栽培与管理》

《果树育种》

相关问答拓展:

1、红肉苹果与寒富哪个好吃?

红肉苹果有浓甜浓酸,有浓甜微酸二个品种。寒富苹果浓甜微酸,红肉苹果的营养价值比寒富要高。

2、黑龙江省能种植寒富苹果吗?

黑龙江省种植寒富苹果是不可以的,那边儿是比较寒冷的,比较容易冻。

3、优良的寒富苹果苗木应具备哪些特点?

寒富苹果是以抗寒性强而果实品质差的东光为母本与果实品质极上而抗寒性差的富士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抗寒、丰产、果实品质优、短枝性状明显的优良苹果品种。苹果苗分为矮化苹果苗和乔化苹果苗。矮化苹果苗在根和品种接穗之间接了中间砧木,要接两遍,因此也有人叫二刀苹果苗~!烟台红香玉果业这两种都有,品质较为放心~~

4、寒富苹果套袋应在什么时期进行?

适宜的套袋时期为疏果后1周左右,果实直径3厘米~4厘米时进行。

5、寒富苹果口感特点?

口感脆甜,色泽鲜艳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于1978年以抗寒性强而果实品质差的东光为母本,与果实品质极上而抗寒性差的富士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抗寒、丰产、果实品质优、短枝性状明显的优良苹果品种。

拓展好文:11个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山东,到底多有想象力?

  众所周知,山东,啥都大。

  泰山巍巍固天下、黄河汤汤入渤海。大山、大河、大湖、大海,孕育出肥沃的鲁中南山地丘陵、鲁西北平原与山东半岛。

  西高东低,地貌多元的大山东,是“浓缩的中国”。

  山与海之间,生长出众多“巨型”风物:章丘大葱赛姚明,寿光南瓜五百斤,胶东饽饽比脸宽,巴掌大的烟台鲅鱼饺子,更是吃两只顶一顿……也难怪,山东大汉、大嫚们的平均身高,位居全国第一。

  有人问:山东人的东西这么大,难道都是拿挖掘机“种”出来的?

  答:还真是。

  山东人会告诉你,拿挖掘机种田搬菜囤生猛海鲜,只是基本操作,他/她们还曾见过一些绝对令人无法置信的科幻事物——

  黄渤海深处,藏着一只山东沿海城市联合养殖舰队。它们在无垠海域里开拓出一片片如同“飞碟”的海洋牧场。

  在潍坊寿光,蔬菜种子一批批乘着飞船进入太空,在近地轨道附近的宇宙射线下闪耀;在烟台,苹果、葡萄和大樱桃的品种比口红色号还复杂,整个山东,更是汇聚了世界水果的精华。

  在济南,科学家连续研发七代生物科技,让山东玻**酸(透明质酸)称霸世界;在滨州、德州,玉米加工品和微生物培养基进入代糖工厂,承包了全世界的无糖饮料;在青岛,一块小小海藻,就能衍生出百余种加工品和千亿元的大产业……

  而所有这些“未来科技”,终于让山东人大踏步进入了“菜博棚客”时代。山东,以全国陆地面积排名第20的“巨大劣势”,在蔬菜、肉蛋**、水产品产量、农机总动力等指标上,拿下了众多“全国第一”。

  没错,中国农业综合第一大省,正是山东。

  山东人保守拘谨?只要你来到齐鲁大地,感受一下这里的“菜博棚客”,刻板印象就会统统消失。开放、豪迈、狂野的山东农人,正在山海之间,耕田、耕海、耕天下,把“洋气”与硬核做到了极致。

  01

  黄渤海上

  山东人每年“放牧”出650万吨海鲜

  最赛博的山东农业,莫过于拿一整只“舰队”进击黄渤海的山东水产养殖大军。

  若从万米高空俯瞰山东,仿佛看见了一只冲向海洋的北方雄鹰。“鹰嘴”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山东毗邻海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还要大。曲折漫长的海岸线,更为山东孕育了众多天然良港和丰饶物产。

  “靠海吃海”的渔舟唱晚早已是遥远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山东就引领了藻类、虾类、贝类、鱼类、海珍品等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由于大面积近海养殖和过度捕捞,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野生海洋生物大量减少。

  困局之下,山东人的目光超越了山东最东的“天尽头”,投向了黄渤海深处——

  你看那茫茫蓝海,像不像一片丰饶的大草原?

  于是,一场由山东人导演的“环太平洋”科幻**正式揭幕,这一次不是人类大战怪兽,而是开着“海上空间站”的山东人在无限蔚蓝之间,对生态文明的探索。

  在庙岛群岛、烟台,威海南部、青岛东部近海、荣成东部近海,从海滩到浅海,****的海洋牧场为蓝海披挂新装;

  在东部黄海冷水团海域、庙岛群岛北部海域,山东人以48座看着都能飞上天的海上多功能平台进军“海洋牧场”:万吨级远洋养殖工船、一次能产数万斤鲍鱼、海参等高端海鲜的巨型网箱、自带风力、光伏发电机与停机坪的巨型养殖平台,都是这场远征的中坚力量。

  为了研究神秘的海底世界、规避自然灾害,山东还在海底布设了23处海底观测站,启动了国内首个海洋牧场观测系统建设。

  在这场科幻**里,日照、滨州、潍坊等沿海城市群雄并起;山东海鲜三巨头威海、烟台、青岛,更是各自露了不只一手“绝活”。

  最年轻的威海,海鲜产量排行第一。这座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代言了高端海鲜,也是海洋牧场的中坚。在乳山,“海上牛**”乳山生蚝从大海流淌进人们的餐桌,在荣成,“贝-藻-参”、“鲍-贝-藻”等联合养殖模式,让鲍鱼、海参飞入山东寻常百姓家。

  威海,还号称“水产品加工业的硅谷”,从育种育苗到初精加工,从冷链物流到品牌建设,威海人打造了一整套水产品产业链。别的不说,就连全世界钓鱼佬手里的鱼竿,每十根都有六根来自威海。

  仙气飘飘的烟台,海鲜产量排行第二,是海洋牧场的枢纽,烟台市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8处,占全国总数的1/8,国家级与省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山东省首位。

  烟台还在打造海上发电的北方母港以及海洋全面支持基地,如同卫星基地般的养殖网箱“国鲍1号”就是在这里制造。这座巨型平台可以模拟鲍鱼、海参、海胆们的生存环境,年产优质海珍品70至120吨,助力山东“高端海鲜自由”。

  中外交融的青岛,海鲜产量排行第三,但青岛的实力还在养殖海鲜之外。青岛与隔壁烟台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万顷深海起高楼,承包了山东人放牧海洋的两大核心装备:深远海养殖工船、大型深海网箱。

  青岛还是中国海洋科技的灯塔,这里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座海洋馆,也有中国最早的海洋研究所。如今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更是中国院士最多的大学之一,校内相传,渤海湾里的每一种鱼,都够一个人发一辈子论文。

  科学家们率先在国际上绘制南美白对虾、多种扇贝等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组图谱。当其他地方的水产种业还在琢磨杂交选育时,山东人已经敲响了分子育种的水产3.0时代大门。

  曾经,海参、鲍鱼等珍奇海鲜助力鲁菜成就“天下第一鲜”;如今,科技与工业的软硬实力则造就了今天山东人拿盆吃海鲜、高端海鲜自由的豪迈。

  如果说福建人代表着“向海而生”、开枝散叶的探险精神,山东人则展现了另一种中国海洋精神——“以海为田”、出奇守正。

  02

  最适合火星生存的

  一定是山东农人

  如果未来人类要开拓火星,队伍的主力一定是来自“宇宙寿光”和山东各地的农业专家。

  毕竟,山东种田技术,向来超越时代,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贾思勰就在今山东寿光写出了中国第一本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如今,山东人对种田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大气层。

  山东种田的代表,莫过于蔬果种植,蔬果种植的代表,就是“宇宙寿光”和“太空烟台”,仅“寿光蔬菜”和“烟台苹果”这两个品牌,就能形成两个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这两座城背后的山东蔬果,到底有多猛?

  山东人

  什么蔬菜水果都能种上天!

  山东北部,潍坊西北,着落着中国蔬菜第一城“宇宙寿光”,在这里,约60万亩设施蔬菜,撑起了450万吨的蔬菜年产量。

  寿光人仿佛有魔法,能把一棵西红柿藤变成长出六千多个西红柿的参天巨树,令人惊呼原来神话和热门网游“山口山”里的世界之树,就在你我身边。

  这并不是夸张,寿光人真的种出了西红柿树,茄子树等“蔬菜大树”……理论上,寿光种菜技术可以把任何蔬菜都种上树,飞上天。

  在本周三刚刚开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寿光人就拿出了以往“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的“太空模型栽培模式”,模拟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宇宙环境下如何种植蔬菜。“宇宙寿光”,实至名归。

  这里的蔬菜也不断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除了以寿光冠名的胡萝卜、韭黄、樱桃西红柿等1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外,还有补钙菜、高维C辣椒,巧克力番茄,正在研发的辣椒味番茄等科幻蔬菜。

  承载了这些黑科技的,是寿光的看家产业——蔬菜大棚。

  1980年代末,寿光三元朱村从东北引进“晒太阳过冬”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发扬光大,改变了北方冬季餐桌上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如今,寿光大棚已经升级到第七代。农人只需要手机一点,大棚就能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

  正是这个被寿光人称作“玩棚”的蔬菜大棚产业,奠定了全山东乃至中国蔬菜产业的根基。

  如果说“宇宙寿光”是山东蔬菜的领头羊,黄渤海畔的“太空烟台”则是山东水果的急先锋。

  烟台,世界水果登陆中国的东大门。1871年,西方传教士将现代苹果引入烟台,2024年,烟台大嫚王亚平把烟台苹果带上了太空。这段150年的苹果传奇,是山东水果“飞上天”的缩影——

  塑造这段苹果传奇的,自然是发达的烟台苹果科技树。

  在烟台,科研人员研发出200多个苹果品种。红富士、嘎啦、金帅、国光、青香蕉、红香蕉、乔纳金……每一个烟台人都可以随口报出一连串苹果“菜名”。

  烟台不仅种苹果,更以一整套无病毒苗木工厂化繁育体系,承包了全国40%的苹果苗木。烟台还先后承建了苹果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4个,建造了苹果大数据中心,让苹果飞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除了苹果,烟台还有莱阳梨、酿酒葡萄等多个拳头产品。1892年,烟台有了远东第一家新式葡萄酒酿酒公司,1987年,烟台荣获亚洲唯一“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荣誉称号,如今的烟台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

  多种现代苹果与梨、大樱桃、葡萄品种(包括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玫瑰香”),以及原产自美洲的草莓,都自烟台进入了中国。150年间,这些水果经由技术人员的努力,在山东乃至全中国开枝散叶。

  于是,“太空烟台”与“宇宙寿光”一道,以先进科技带动了整个山东的蔬果及其他产业发展——

  寿光的蔬菜科技辐射到青州,也同步造就了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承包了北方许多地区的绿化带与会展。

  曾经把寿光蔬菜运往全国的临沂兰陵,如今则占据了超过60%的上海蔬菜市场份额,以致江湖相传:“一天不见鲁Q(临沂车牌号),吃菜就犯愁”;

  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的聊城莘县,以区位与技术成为如今的瓜菜大城;就连平度市仁兆镇这样的小镇,都能承包中国对韩国80%的泡菜出口,堪称是中国最强泡菜小镇。

  烟台苹果、莱阳梨、青岛大泽山葡萄成为了山东水果产业集群的领头羊。水果们同样搭上了现代科技的快车,葡萄、大樱桃等水果纷纷住进了大棚。无土草莓等栽培技术,更推广至中国各地。

  山东还承包了最多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水果:日照蓝莓、沾化冬枣、肥城蜜桃、乐陵金丝枣、昌乐西瓜……几乎山东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种看家水果。

  山东人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就这样坐着现代科技的“飞船”上天入地,处处开花。

  锦鲤、代糖、玻**酸……

  山东农业如何“跨界联名”?

  山东农业的强大,还在于山东人用科技和想象力,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山东自然禀赋优异,但地少人稠,1.6%的陆地面积,却养育了7.2%的中国人。为了让这一亿人乃至更多的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每一个山东农人都变成了空间管理**。

  稻田里养鱼只是入门技术,就连滨海和黄河口的盐碱水里,山东人也能养殖南美白对虾,更夸张的是,在微山湖等大湖上的一片片光伏发电站里,先有水上的各色家禽,后有水底的花样河鲜,硬是让养殖产业跃迁到了“高维空间”。

  除此之外,山东人的传统艺能种大棚也没落下。蔬果大棚之外,山东人“万物皆可大棚”,搞畜牧,建大棚;养锦鲤,建“水立方”式半透明大棚;就连蚂蚱特种养殖,也有对口的纱网式大棚……

  解决了空间问题,山东人开始发挥科幻的想象力,可以说,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挡山东企业家的脑洞了——

  做玉米油的西王集团同时是特种钢中国五百强,曾经是化工厂的明月海藻现在还聚焦加工糖醇与海洋生物医药,山东发达的畜牧业更是成为了众多生物行业的基础。我们日常用的眼药水、各类化妆品里的玻**酸(透明质酸),先由畜牧业提供原料,后来升级为微生物培养基“种植”。难怪有网友称,古有山东东阿阿胶称霸后宫,今有山东玻**酸称霸世界。

  最近流行的无糖**茶、可乐、气泡水里的赤**糖醇等代糖,也被山东人承包。这一次,山东人又是从竞争激烈的纺织行业发掘了新的“赛道”。

  禹城变成“中国功能糖城”,始于当地第一油棉厂前往中科院取经后的成功业务转型;而滨州三元家纺CEO聂在建接触到赤**糖醇后,立马结合山东滨州作为玉米主产地和重要加工地的优势,开办了一家主营赤**糖醇的公司——三元生物。

  “印染是水温要加热到多少度,怎么调颜料;

  到了制糖就是加什么菌类,多高温度的时候加,发酵多长时间就才能得到最多糖醇,

  原理很像,又不太一样。”

  这种狂野的思路,只是山东人搞农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今,只要山东人看上某个与“种田”相关的产业,那他们的目标必然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到了山东,你才会发现,原来21世纪真的是生物的世纪。

  03

  山东农业赛博朋克

  背后是中国最全面工业大省的硬实力

  为什么山东农业如此科幻且神奇?其实原因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

  山东,固然有大山大河带来的空间禀赋,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创造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将科学技术化为现实的工业内功。

  潍坊寿光,北冬虫夏草“种植”场景。

  摄影/翔云摄影,图/图虫·创意

  世人多知道江苏、广东是工业大省,但很少有人知道,山东,是我国唯一工业门类齐全的省份,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

  正因如此,山东农人想要什么,山东工人就能造什么!

  当渔民们想要走向深海,山东发达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便能生产出众多特色海洋装备;

  当农人们想要更高效地利用土地,天上飞的喷灌无人机,地上跑的无人自动驾驶收割机;五征集团和时风集团的农用车大军,可以从种植到运输一步到位;

  还有科学技术培训体系的加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诸多科研场所,不断开发出优异的粮食、蔬果、水产品种,宇宙寿光的蔬菜技术“黄埔军校”里,则走出成千上万的农业技师。

  正是这一套工农产学研的五重组合拳,造就了山东农业的赛博奇迹。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游历青岛崂山,念了两句诗——“适逢安期生,食枣大如瓜”,如今,他梦中的“蓬莱仙境”,正在照进现实。

  山东人充实自家和全国人民的饭桌,从来不靠什么神仙皇帝,而是山东人的智慧勤劳。

  儒家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片淳朴厚实的孔孟之乡,也可以说,善用科技的农人皆为君子,山野间遍布授业传道的圣人。

  年年岁岁,山东人积存丰饶,每逢大灾大疫,山东人兼济天下。山东,在“民以食为天”愈发重要的当下,犹显巍峨高大,一如那句电影《我的1919》里,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怒吼——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

  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