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心虫 钻心虫
钻心虫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农业害虫,其危害范围涉及到多种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了很大损失。那么,钻心虫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
钻心虫是什么?钻心虫是一种昆虫类害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棉花、花生等多种作物。它的幼虫会从作物的茎部钻进去,破坏作物的内部结构,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和治理钻心虫?预防钻心虫最好的方法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
- 合理轮作:避免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可以降低钻心虫的危害。
- 深翻土壤:在种植前深翻土壤,可以破坏钻心虫的越冬环境,降低其数量。
- 使用生物防治剂:可以使用植物源性或者微生物源性的生物防治剂,对钻心虫进行防治。
- 喷洒化学农药:在严重危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但是要注意合理使用。
钻心虫是一种十分危害的农业害虫,其对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降低农作物产量:钻心虫会破坏作物的内部结构,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 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由于钻心虫的危害,农民需要增加投入来进行防治,增加了经济负担。
- 影响粮食安全:钻心虫的危害会导致粮食减产,影响粮食安全。
钻心虫是一种十分危害的农业害虫,对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钻心虫,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深翻土壤、使用生物防治剂和喷洒化学农药等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钻心虫,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相关百科知识:
生物防治剂(shēngwùfángzhìjì):生物防治剂是指从自然界中获得或经改良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用于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的一种生物制品。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剂更加环保、安全。
化学农药(huàxuénóngyào):化学农药是一种使用化学方法制造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草害和病害。使用化学农药可以快速、有效地防治农业害虫,但是也存在环境和健康等问题。
参考来源:
- 《农业害虫防治技术手册》
-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指数评估报告》
相关拓展:
钻心虫(鳞翅目螟蛾科动物)释义:
钻心虫,(拉丁学名:Pyraustanubilalis(Hubern)),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又叫三化螟、二化螟。
食性较杂,寄主植物除水稻外,还有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蚕豆、油菜等作物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三化螟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水稻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稻区,钻心虫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北限近年已达北纬38°,即山东烟台附近。三化螟只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问:食心虫和钻心虫的区别
食心虫和钻心虫实际上是同一种害虫的不同阶段。食庆旁心虫是一种鳞翅目昆虫,它们衡春在幼虫阶段会钻入果实或种子中,危害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当幼虫成熟后,它们会变成成虫,即钻心虫,继誉拦橡续危害植物。问:土方法治钻心虫
钻心虫数量多时可以往叶片上喷洒爱福丁乳油或bt可湿性溶液;数量较少时可以喷洒灭**乳派戚滑油或菊马乳油,尽量选择在晴天喷药,药效更好。也可以抓钻心虫的天敌,卵寄生蜂或蜘蛛放在植株上,让它们来诱杀钻心虫。
治钻心虫的土方法
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时果树和花卉就很容易感染钻心虫,有的人会问土方法治钻心虫是怎样的呢,治疗钻心虫最土的方法就是喷洒药剂,钻心虫的天敌很多,因此也可以利用动物的天性来消灭它。
钻心虫数量较多时可以往植株叶片上喷洒爱福丁乳油或bt可湿性溶液,这两种药剂能有效的消灭钻心虫;钻心虫少量不多时可以往植株叶片上喷洒灭**乳油或菊马乳油,可以选择在晴天喷药,药效会更好。
钻心虫最主要的天敌有卵寄生蜂、蜘蛛、隐翅虫,可以将这些虫子抓住放在植株上,它们会自动诱杀钻心虫。要像更好的治疗钻心虫还得从根本上找原因,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扼杀钻心虫的产生。
平时养殖果树或花卉时要确保仔搏环境通风,要让它们接受充尘腊足的光照,阴雨天空气湿度大细菌也多,因此要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强光强烈时要多给果树或花卉浇水,以防细菌入侵植株,只要养护得当,就能控制钻心虫的产生。
问:什么是钻心虫啊
带南部的重要水稻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稻区,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北限近年已达北纬38°,即山东烟台附近。三化螟只为害水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形态特征: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1-25毫米。雌蛾前翅长三角形,淡黄白色,中央有1明显黑点;腹末有黄褐色绒毛一丛。雄蛾前翅淡褐色,中央有1个小黑点,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暗褐色斜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图2)。卵产成块,长椭圆形,初产时蜡白色,孵化前灰黑色,卵块有几十至一百多粒卵,上面盖黄褐色绒毛。幼虫分4至5龄,初孵幼虫灰黑色,为1龄,也叫蚁螟。2龄,头黄褐色,体暗黄白色,头壳后部至中胸间可透见一对纺锤形灰白色斑纹。3龄,体黄白色或淡黄绿色,体背中央有一条半透明的纵线,前胸背面后半部有一对淡褐色扇形斑。4龄,前胸背板后缘有一对新月形斑,头壳宽1毫米以下。5龄,新月形斑与4龄相似,头壳宽1毫米以上,老熟幼虫体长约18毫米、腹足退化,趾钩单序全环(图3)。蛹,长圆筒形,淡黄绿色,羽化前变金**(雌),或银灰色(雄),雌蛹后足短,伸达第六腹节;雄蛹后足长,几乎伸达腹末。 二化螟 学名Chilosupperssalis(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 寄主:水稻、玉米、甘蔗、粟、蚕豆、茭白、高粱、油菜、小麦、紫云英等。近年该虫为害仍然严重。 为害特点: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梢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形态特征:成蛾雌体长14—16.5mm,翅展23—26mm,触角丝状,前翅灰**,近长方形,沿外缘具小黑点7个;后翅白色,腹部灰白色纺锤形。雄蛾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具黑斑1个,下面生小黑点3个,腹部瘦圆筒形。卵长1.2mm,扁椭圆形,卵块由数十至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mm,宽3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幼虫6龄左右。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头部除上领棕色外,余红棕色,全体淡褐色,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13mm,米**至浅黄褐色或褐色。区3—4代,20—24℃地区4—5代,高于24℃地区5-6代。以4龄以上幼虫在稻桩、稻草中或其他寄主的茎秆内、杂草丛、土缝等处越冬。气温高于11℃时开始化蛹,15—16℃时成虫羽化。低于4龄期幼虫多在翌年土温高于7℃时钻进上面 稻桩及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冬季作物的茎秆中;均温10—15℃进入转移盛期,转移到冬季作物茎秆中以后继续取食内壁,发育到老熟时,在寄主内壁上咬l羽化孔,仅留表皮,羽化后破膜钻出。有趋光性,喜欢把卵产在幼苗叶片上,圆秆拔节后产在叶宽、秆粗且生长嫩绿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钻入叶鞘处群集为害,造成枯鞘,2—3龄后钻入茎秆,3龄后转株为害。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编辑词条问:水稻钻心虫用什么药效果好
水稻钻心虫用杀虫双药效果好。
水稻螟虫就是俗称的钻心虫,它是水稻的主要的虫害,可用18%的杀虫双水剂每亩250-300毫升兑水喷雾或甩施,来减少水稻螟虫对水稻的伤害。在用药期间保持3-5厘米的浅水3到5天,可以提高药效。
杀虫双(bisultap),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和消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害虫接触和取食药剂后,最初并无任何反应,但逐渐表现出迟钝、行动缓慢,失去侵害作物的能力,停止发育,虫体软化、瘫痪,直至死亡,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能被作物的叶、根等吸收和传导。
水稻螟虫相关介绍
水稻螟虫喜欢危害插秧早,返青快,植株粗壮,叶面浓绿的水稻,所以杂交水稻虫害就特别严重。在高岗地,漏水田,下风口的虫害也比较厉害。水稻螟虫具有群集危害,转株危害,虫茎危害等习性,一个幼虫可以危害多个水稻植株,而一个植株的每个叶鞘上可有6-37只幼虫。而钻心虫的成虫具有趋光性,昼伏夜出,在夜间11点是活动高峰期,产卵最多。
水稻螟虫的越冬虫源主要来自稻草,所以当年的稻草要及时处理掉,或者使用消毒灭菌方法处理,及时拔出田边的杂草,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
问:食心虫和钻心虫的区别
食心虫和钻心虫实际上是同一种害虫的不同阶段。食心虫是一种鳞翅目昆虫,它们在幼虫阶段会钻入果实或种子中,危害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当幼虫成熟后,它们会变成成虫,即钻心虫,继续危害植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