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小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和穗部。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率较高,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的生长和收成至关重要。
症状
玉米小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棕色斑点,斑点周围有黑色环带,边缘不规则。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逐渐扩大,融合成**,导致叶片枯黄、干枯,影响光合作用,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穗部也会出现棕色斑点,导致玉米的穗粒减少。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玉米小斑病的发生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玉米田间的秸秆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降低病菌的发生和传播。
3.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保证玉米的营养需求,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
4.使用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农药有多菌灵、**酮等,但是使用农药时要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问题
玉米小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病害,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保障玉米的生长和收成,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玉米小斑病的发生率。在防治玉米小斑病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药,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参考来源
1.《现代农业科学》
2.《农业技术指南》
问答拓展:玉米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丝黑穗病。
一、大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亩用卖薯50-10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中兄者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亩用50克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二、小斑病
症状:植株的叶片、茎部、果穗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病部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病斑,之后病斑会扩大至0.5厘米左右,形状呈椭圆形,边缘具有紫红色晕圈,导致叶绿组织受损,尘念穗粒腐烂掉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三、锈病
症状:植株的叶片、果穗、苞叶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叶片的正反面会出现浅**斑点,之后斑点会逐渐扩散成长圆形的脓疤,脓疤破裂后会飘散出铁锈色的粉状物。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的圆形突起物,破裂后会飘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提前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茎腐病
症状:植株的根茎部是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为淡黑色(环绕茎基部1圈),叶片会变黄枯萎,如果病情较严重,则茎基部和根部会腐烂,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五、丝黑穗病
症状:发病植株的果穗、顶端较小,基部较大,不吐花丝。除了苞叶之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苞叶不易破裂,黑粉不外露。发病后期,苞叶破裂后会散出黑粉。
防治方法:将2%立克秀按照种子用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用量的0.4%进行拌种。植株抽雄前,喷施20.75%万兴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问答拓展: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症之一,会有哪些特征?
玉米是我中拦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之一,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种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玉米种植也实现了增长增收,帮助农户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玉米斑病又称为玉米斑病、南方叶枯病,主要是由半真菌肠球菌引起的。在我国,玉米斑病通常按生理小种划分,大致可分为T、O、C三种。一般来说,玉米斑病的流行大致具有以下特点。早期发病位置在玉米植物附近的叶子上。
下部叶子上出现棕色、半透明、盯培并水渍状的小斑点,逐渐扩散到玉米植物的上部叶子。玉米植物进入抽穗时期,污渍面积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纺锤形,椭圆形。进入后期,叶子枯萎死亡的现象将更加严重。小斑病的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病株残体中过冬,可生存1~2年,如果病株残体不腐烂,则产生更多的分生孢子,留下病株、病叶、秸秆,成为第二年感染玉米植物的主要菌源,进行循环渗透
根据上述分析,小斑病可以菌丝、分生孢子的形式过冬,持续1~2年,如果不有效处理,就不能有效控制循环渗透的这一特点,对玉米种植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下一次玉米种植,需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小斑病发生后,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是使用化学农药喷洒果酒,但随着农药的使用,小斑病生理物种也有很大的变化,很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为了应对这种现象,近年来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能够有效预防和抑制凯迹小斑点病的化学农药(如7.5%误报、22.5%法海因悬浮剂、43%好的唇部悬浮剂等)都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手段。为了探索这几种药剂的预防治疗效果,还进行了春秋两季试验,对这几种药剂进行了25%的适力脱水和清水的对照处理后随机排列。在进行春季实验期间,4月份进行了两次药物喷雾,利用5点取样法调查发病叶数、病叶率、预防效果等。
在秋季实验中,9月份对病株喷洒两次药物后,应用5点取样法调查发病叶数、病叶率、预防效果等。结合这两个实验可以看出,这几种药剂对玉米斑病的预防效果有很大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防治玉米斑点病的最佳效果是7.5%误报,其次是22.5%帕海因,其次是43%的好立克,25%的适足性脱。
问答拓展:小斑病害防治,你知道哪些方法?
症状: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皆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和果穗也可受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抗性不同,有三种类型:
(1)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这是***常见的一种感病病斑型。
(2)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也属感病病斑型。
(3)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此为抗**斑。
【防治方法】病害的盛行是由三个要素决议的:榜首,大面积栽培感病种类;第二,存在很多病菌早蔽;第三,具有适合发病的环境条件。因而,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①选用抗病种类: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种类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显着的差异,现在生产上常用的抗病种类有保玉七号、屯玉7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兴黄单892、登海3号、滇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等。
②轮作倒茬深翻可削减菌量,玉米收成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削减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效果。加强肥水办理,可进步抗病力。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便抗性种类在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禅丛抗病潜力。
③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稻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