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生 重寄生现象
重寄生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重寄生,是一种寄生植物,常常寄生在其他植物的根部,吸取其养分,从而影响到寄主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农业生产中,重寄生是一种严重的害草,会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重寄生的危害
重寄生能够寄生在多种农作物上,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其吸取寄主植物的养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减少产量。同时,重寄生还会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寄主植物的生长,影响农作物的品质,降低商品价值。
除此之外,重寄生还能够扩大病虫害的危害范围,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农业生产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重寄生的生长。
防治重寄生的措施
一般来说,防治重寄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处理
重寄生是一种寄生植物,其种子需要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土壤中萌发,因此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寄主植物残渣、杂草残根等作物残留物,有助于减少重寄生的发生。同时,翻耕土壤、施肥、灌溉等措施也可提高作物生长的竞争力,从而减轻重寄生的危害。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重寄生的方法有很多,如喷洒农药、使用除草剂等。这些方法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以免对土壤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重寄生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其他寄生植物和寄生昆虫等,来控制重寄生的生长。这些方法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生物防治剂,以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4.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指将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这种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农田条件和作物品种,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重寄生是一种严重的害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控制重寄生的生长,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土壤处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等。这些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百科知识
寄生植物
寄生植物是指依靠其他植物的体内养分生长的植物。寄生植物和被寄主植物的关系称为寄主-寄生关系,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影响有时会导致寄主植物的死亡。寄生植物的分类很多,包括根寄生植物、茎寄生植物、叶寄生植物等。常见的寄生植物有菟丝子、瘤根草、金钱藤等。
生物防治
参考来源
1.《植物病害防治学》
2.《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相关拓展:
问:重寄生是种什么现象?
重寄生现侍冲象系指寄生物再寄生于寄生物的现象,亦称高次寄生。根据重寄生物在其寄生食物链上的位置,将寄生于初次寄生物上者称为二重寄生物,而寄生于二重寄生物上者称为三重寄生物。昆虫类之拍纤捕食寄生所致的重寄生中,大多只有最高次的寄生物能继续生存。同种寄生为重寄生之特殊类型,即同种的另外个体寄生于寄生物上之现象。众所周知,介壳虫总科的某些种,其雌体为介壳虫之初次寄生物,而雄体为寄生于同种之雌性上的二重寄生袭谈仿物。
问:重寄生的重寄生现象
superparasiti**
即在寄主体内有食物链式的多层寄生,即第皮数一种寄生物寄生于寄主体内,第二种寄生物又在第一种寄生物上寄行皮生。这样第一种寄生物称为寄生物或原寄生物,第二种寄生物称为重寄生物,如果重寄生物上还有寄生物,则为二重寄生物,三重以上的寄生物可以此类推理解。
昆虫类之捕食寄生所致的重寄生中,大多只有最高次的寄生物能继续生存。
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同种寄生,如介壳虫总科的某些种,其雌体为介壳虫之初次寄生物,而雄体为燃带首寄生于同种之雌性上的二重寄生物。
可参见词条重寄生现象。
问:重寄生相关基因
从5株T.harzianumT30,T31,T32,T57和T78中,分离出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基因(exc1和exc2)、几丁质酶基因(chit42和chit33)、蛋白酶基因(prb1)和β-葡聚糖酶基因(bgn13.1)。这些基因在对病原菌尤其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重寄生活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RT-PCR和双平板检测法对这些基因表达的酶类进行了分析测定(LopezMondejaretal.,2024)。编码腺苷酸环化酶的基因tac1被从T.virens中分离和克隆,此基因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终极腐霉具有重寄生活性(Mukherjeeetal.,2024)。
T.harzianumCECT2413的二或三肽转运蛋白基因ThPTR2通过反向PCR获得,并转入到plBRC43质粒克隆和表达,采用双培养法进行重寄生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灰霉病(B.cinerea)具有显著的重寄生活性(Vizcainoetal.,2024)。从T.harzianumCECT2413中克隆的qid74基因在细胞保护中发挥显著作用,提供对疏水表面的黏附性,有助于对纹枯病病原真菌的重寄生活性,通过比较野生型转化株和敲除转化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研究分析了该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qid74基因与病原真菌疏水表面的黏附性和拮抗活性相关(Rosadoetal.,2024)。
从T.atroviride中克隆的Taabc2基因在细胞膜泵ATP结合转运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有助于重寄生活性,该基因表达时可以从病原真菌摄取营养物质。通过双培养板检测野生型T.atroviride和突变株对病原菌如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终极腐霉的拮抗活性(Ruoccoetal.,202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TmkA是已知的T.virens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白绢病菌的重寄生活性相关的基因(Mukherjeeetal.,2024)。
蛋白酶编码基因prb1和内切几丁质酶基因ech42被从T.harzianum中分离和鉴定。这些基因涉及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白绢病菌的重寄生活动。这些酶可被植物凝集素——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一种可扩散的因素)诱导表达。该因素能够调节蛋白酶和内切几丁质酶的产生,有助于重寄生过程(Cortesetal.,1998)。
Steyaert等(2024)对T.hamatum的重寄生基因即几丁质酶chit42和蛋白酶prb1的表达进行了分析,与植物病原体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进行对峙培养,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可帮助提高对病原菌的寄生活性。
问:重寄生是种什么现象?
重寄生现象系指寄生物再寄生于寄生物的现象,亦称高次寄生。根据重寄生物在其寄生食物链上的位置,将寄生于初次寄生物上者称为二重寄生物,而寄生于二重寄生物上者称为三重寄生物。昆虫类之捕食寄生所致的重寄生中,大多只有最高次的寄生物能继续生存。同种寄生为重寄生之特殊类型,即同种的另外个体寄生于寄生物上之现象。众所周知,介壳虫总科的某些种,其雌体为介壳虫之初次寄生物,而雄体为寄生于同种之雌性上的二重寄生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