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乙草胺出苗能用吗 乙草胺玉米出苗后能用吗
乙草胺的作用机理
乙草胺是一种吸收性除草剂,主要通过作用在植物细胞分裂时期的微管蛋白上,干扰细胞分裂过程,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停滞、死亡。其作用速度快,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除草中。
乙草胺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玉米的出苗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玉米的幼苗比较脆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果在这个时期使用乙草胺,会对玉米造成影响。
乙草胺主要通过作用在植物细胞分裂时期的微管蛋白上,干扰细胞分裂过程,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停滞、死亡。这个过程会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使得玉米幼苗停止生长,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玉米出苗期不适合使用乙草胺。
乙草胺与玉米的最佳使用时期
乙草胺适用于玉米的三叶期至五叶期。这个时期玉米已经长出了三到五片叶子,生长比较健壮,对除草剂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强。此时使用乙草胺,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不会对玉米造成影响。
与乙草胺相关的问题
问题一:
乙草胺在什么情况下会对玉米产生抑制作用?
乙草胺主要通过作用在植物细胞分裂时期的微管蛋白上,干扰细胞分裂过程,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停滞、死亡。如果使用乙草胺的时间不当,或者使用剂量过大,都会对玉米产生抑制作用。
问题二:
乙草胺对其他作物的影响如何?
乙草胺广泛应用于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除草中。对于其他作物,比如蔬菜、果树等,使用乙草胺会对其造成影响,一般不建议使用。
问题三:
如何正确使用乙草胺?
使用乙草胺时,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不要超量使用。同时,应该选择适合的使用时期,避免在玉米出苗期使用。
问题四:
乙草胺对环境有没有影响?
乙草胺是一种化学除草剂,如果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土壤生态环境。使用乙草胺时应该注意环保,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问题五:
如何选择优质的乙草胺产品?
选择优质的乙草胺产品,可以保证其除草效果,同时减少对玉米的影响。选择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有品牌保障的产品,同时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相关拓展:
问:玉米苗后能用乙草胺吗,施药有什么影响
玉米出苗后一般不能使用乙草胺,如果盲目使用会对幼苗造成严重的后果。施用乙草胺后其药液会被植物的下胚轴所吸收,并且药液被吸收后会向上传导,传导后会抑制植物的细胞的生长,最后使植物的幼芽以及幼根因停止生长而死亡。
一、玉米苗后能用乙草胺吗
不能,因为乙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它可以被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或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当它被吸收后会向上传导,然后会通过阻碍植物的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细胞的生长,最后使植物的幼芽、幼根停止生长,进而死亡,故该药物适用于在播种前或迹余者播种后、出苗前使用。
二、玉米苗后施用乙草胺有什么影响
玉米出苗后如果使用乙草胺会导致玉米的心叶出现卷曲、生长受阻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幼苗姿档滚死亡,因此只要种植地中的玉米已经发芽,那就不能使用该药物。
三、使用乙草胺的注意事项
1、用药的时候只要将地面喷湿即可,不可重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
2、黄瓜、菠菜、韭菜、小麦等农作物对乙草胺比较敏感,因此该药物不宜对这些作物使用。
3、乙草胺具有可燃性蠢渗,因此不宜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并且保存时要远离明火。
4、乙草胺具有刺激性,使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问:玉米苗出土后还能喷滴丁乙草胺吗?
可以啊,玉米苗出土后,还可以喷施除草剂,不管是丁草胺还是乙草胺,都是除草剂,现在的技术除草剂一般是不会伤害到作物的,就不会伤害到玉米苗,但为了安全起见,建议还是使用氨基酸叶面肥来缓解一下药害。
玉米从抽雄期到开花期,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氮的消耗约占整个生育期的五分之一,磷约占五分之一,钾约占三分之一。灌浆开始后,玉米所需的化肥量迅速增加,在谷物中形成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直到谷物成熟。这一时期吸收的氮约占整个生育期的一半,磷约占三分之一。
玉米亩肥40斤,沟或穴施用,施用深度5-7厘米。有条件的,可加有机肥,有机肥施深为10厘米左右,可除玉米植株15-20厘米在沟里,施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有条件的可以再配合“宴沃微生物菌剂”20亿活菌,独含哈茨木霉菌,让作物能够更好的吸收营养,提高肥料效果。尿素40斤或用磷酸钾(30-5-5)比例接近复合肥50斤左右,以深施5-10厘米左右为最佳。穗期追肥一般从玉米植株15~20cm处,条状或孔状施用。注:有时可加三种配料。
问:刚岀苗的玉米还能打乙草胺吗?
乙草胺是打玉米苗没有出来时打的现在出来了打草会伤害苗的
问:使用了乙草胺的玉米地出苗后能浇水吗
使用了乙草胺的玉米地出苗后可以浇水。乙草胺的使用技术:
1.乙草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年开发成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除草剂品种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考虑到暴露在乙草胺每日摄取容许量以上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及地表水中乙草胺代谢物对人体的危害,现在还不能排除基因毒性的存在,欧盟委员会决定不予除草剂乙草胺再登记,已下令欧盟成员国在2024年7月23日取消其登记。现存库存的使用宽限期不能超过12个月。
2.理化性质
乙草胺纯品为淡***液体,原药因含有杂质而呈现深红色。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和光解。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大于0℃,蒸汽压大于133.***a,沸点大于200℃,不易挥发和光解。3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1,在水中的溶解度微223mg/l。
3.常用剂型
990g/L乙草胺乳油、900g/L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乳油、50%乙草胺微乳剂、、50%乙草胺水乳剂。
4.适用作物
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大葱等。
5.防除对象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看麦娘、野燕麦、早熟禾、硬草、画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对藜科、苋科、蓼科、鸭跖草、牛繁缕、莬丝子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但是效果比对禾本科杂草差,对多年生杂草无效。
6.作用机理
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处理除草剂,主要通过单子叶植物的胚芽鞘或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吸收,吸收后向上传导,主要通过阻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细胞生长,使杂草幼芽、幼根生长停止,进而死亡。禾本科杂草吸收乙草胺的能力比阔叶杂草强,所以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效果优于阔叶杂草。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持效期45天左右,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主要保持在0~3厘米土层中。
7.使用方法
玉米田:玉米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70~120毫升,土壤湿度大用低量,偏干旱用适度用高量。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花生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60-8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棉田:新疆地区地膜覆盖棉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覆膜前表土喷雾。棉田施用乙草胺后遇到低温高湿天气,棉苗生长可能受到较微影响,一般情况下晴天后即可恢复生长。棉田使用不当会造成不出苗,使用一定要慎重。
马铃薯田:每亩用90%乙草胺乳油100~140毫升,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施用乙草胺的喷液量一般应掌握在20~30千克,土壤干旱时应先灌水后施药,或施药后混土4~6厘米,以保证药效。
8.注意事项
(1)砂质土壤使用低剂量,粘质土壤使用高剂量。
(2)有机质含量超过4%的土壤,用药量应提高30%左右。
(3)土壤含水量低时,使用高剂量,土壤含水量高时,使用低剂量。
(4)春季天气干旱,大面积施用乙草胺时,最好在播种前或移栽前施药,以便于进行机械化混土作业。
(5)小麦、水稻、谷子、高粱、黄瓜、西瓜、甜瓜、菠菜、韭菜对乙草胺敏感,应慎用。
(6)本品只对萌芽出土前的杂草有效,只能作土壤处理剂使用。
(7)土壤温度影响植物吸收本品的速度,在较高温度(27℃~32℃)下吸收速度比较低温度(16℃~21℃)时高,因此南方温度较高地区或夏季播种的作物田用量要低。
(8)在播种深度、药层厚度、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和植物吸收部位等因素之中,主要受播种深度及药后覆土深度的影响。一般作物种子应播于药层之下,并确保覆土良好。
(9)本品活性受土壤类型、墒情、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土温低、有机质含量高、降雨少和黏土类地区的使用剂量一般要高1~1.5倍。砂质土用药量要相应减少,防止较大的降雨将一部分未完全被土壤颗粒吸附的药剂带人根层,接触幼芽根而可能寻致药害。
(10)施药方法与其他芽前除草剂相同,播后或移栽后用喷雾器施药,一般不超过3天,或在整地结束播前或移栽前3天施药。需要排水的地块,要预先开沟并将沟泥摊开摊平后再喷药。施药前土表宜充分整细整平,有大块土坷垃妨碍除草效果。
(11)为保证喷雾均匀,建议采用扇形或其他窄幅式喷头。北方地区采用机械化耕作的,可在机动喷雾具药箱先加水,再加入额定药量,搅拌均匀即可喷洒。
(12)本品活性很高,施用时剂量不宜随意增大,同时要喷施均匀,避免重喷和漏喷。地膜覆盖作物田取用量下限。如果施药后15天内没有5~lOmm降雨,建议人工灌溉,促使种子萌发出土,并使药剂扩散形成控草药层,确保齐苗及杂草防除效果。多雨地区注意雨后排水,排水不良地块大雨之后积水,会妨碍作物出苗或出现轻微药害。
(13)施药后遇连阴雨天低温,作物可能会表现出叶片褪绿,生长缓慢或皱缩,但随着温度升高,便会恢复生长,一般不影响产量。
(14)水稻、麦类、谷子、高粱、黄瓜、菠菜等作物对本品比较敏感,不宜施用本品。
(15)空容器及喷雾器具要用清水多次清洗,勿使此种污水流入水源或池塘。
问:玉米出苗啦,能打乙草胺,莠去津吗
如果你买的除草剂产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其中并没有为了提高除草的效果而添加其他的除草剂的情况,单是乙草胺和莠去津这两种药是对玉米安全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