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恶苗病特效药(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

2024-05-3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578 次
水稻恶苗病特效药(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危害期长,对产量影响较大。现就恶苗病的识别、发病规律和防治简述如下:

1、恶苗病的症状

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主要有种子发芽时直接浸染和插秧期植伤浸染两种,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但不成片,间隔出现。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赤霉菌就是在研究水稻恶病苗的过程中发现的。

(1)秧田期症状。主要是种子发芽时直接浸染。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的病苗比健苗细高,茎秆圆,叶枕距大,叶片、叶鞘细长,病苗比健壮秧苗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叶色淡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少,根短,根毛少。重病苗多在移栽之前或移栽之后不久死去。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2)本田期症状。主要是插秧时植伤浸染。发病时间长,一般从水稻分蘖期开始显现,发病后陆续枯死。症状表现主要有三种:

①徒长型。病株表现叶鞘拉长,叶片狭窄,开张角度大,病苗比健壮秧苗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叶色淡黄绿色,分蘖少或不分蘖;拔节早,节部出现倒生根,叶鞘变褐,根系发黑;后期茎秆变软,整株枯死,枯死病株上出现白色或粉白色霉层。

②普通型。病株高矮、形态与健株相当,叶色相近,除倒生根外看不出其他症状。发病快的,出现倒生根后,病株很快枯死;发病慢的,发病持续时间一般达到20天,甚至时间更长才见叶片枯黄。

③早穗型。病株比健株早抽穗3–7天,穗小,穗头较高,抽穗后很快变成白穗,未成白穗的绝大多数都是瘪粒。收获前,病株茎下部或叶鞘上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颗粒(子囊壳)。

2、发病规律

土温30~35℃时易发病,发病原因和温度有直接关系;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水稻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本田期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旱育苗比水育苗发病重;晚稻比早稻发病重;籼稻比粳稻发病重。以种子带菌为主,其次是病稻草。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地块和临近地块水稻均不适宜做种子。

(3)严把种子处理关。严格进行风筛、比重选(盐水或黄泥水或硫铵水),清除病粒;浸种温度要在10度以上,积温要达到90度以上,浸好浸透;浸种液的浓度一定要达到标准,要按照浸种药剂说明书严格操作;浸种时水面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每天翻动种子2~3次;催芽不宜过长,温度不要过高。

(4)清除病残体。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深埋或焚烧),病稻草收获后移出田间,作燃料或沤制堆肥。

(5)营养土、置床都要搞好消毒、调酸、施肥。

(6)药剂灭菌。秧田期发病,要在插秧前喷药杀灭病菌,防止植伤传染。本田期发病,要在开花前喷药杀灭病菌,防止花器侵染造成种子带菌。

水稻恶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