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发生时间 马铃薯病害发生时间是哪一年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其生长环境容易受到病害的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病害的防治。那么,马铃薯病害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早疫病
早疫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发生的时间一般为6月底至7月初,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是病害发生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需要对马铃薯进行及时的防治,以避免病害的扩散。
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比较危险的病害之一。其发生的时间一般为7月中旬至8月初,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是病害发生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需要对马铃薯进行加强的防治,以避免病害的扩散。
黑腐病
黑腐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发生的时间一般为8月中旬至9月初,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是病害发生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需要对马铃薯进行及时的防治,以避免病害的扩散。
马铃薯早熟病
马铃薯早熟病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比较危险的病害之一。其发生的时间一般为9月中旬至10月初,这个时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是病害发生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需要对马铃薯进行加强的防治,以避免病害的扩散。
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时间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在相应的时间段内,需要加强对马铃薯的防治,以保证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土豆晚疫病是怎么发生的?早期的时候该如何预防?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年流行***害,其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植物开花初期,是一种机制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天气潮湿阴沉时,早晚多雾,露水多时,有利于病害发生。中央病株出现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囊通过风雨的传播进行再渗透,发病后10~14d可引起大规模发病。不同的土豆品种的抗病性也不同。与抗病品种相比,瘟疫发生后孢子囊繁殖速度快,容易感染。另外,同一品种的土豆植物生长,花蕾时植物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病害。
菌种红薯作为超传染源,与瘟疫的扩散有重要关系。土豆晚疫病常年发生,病原体会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过冬,而且非标准管理和耕作操作会进一步扩散病原体,导致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土豆晚疫病主要危害叶、叶柄和块茎。叶部发病时,一虚兄般先在叶端和叶边出现病斑,开始出现水渍形状的褪色,后逐渐扩大到圆形深绿色斑点,湿度高时病斑扩大的速度加快,扩张后变成暗褐色斑点,病斑边缘不明显,背上经常出现白色真菌层。地面上的茎经常形成长度不同的褐色斑点,环境潮湿时有时会出现白色稀疏真菌层,块茎发病时会形成浅棕色或砂砾色的不规则小斑点,略微凹陷。斑驳的土豆肉有不同程度的棕色坏死,最终导致生病的土豆腐败。
培育抗病品种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最环保、最有效的措施,贵州等西南地区可以选择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CFK-69.1、I-1085等抗性和多产性好的品种进行生产。土豆种子从窑中取出后,在太阳光下研磨约2h,去除腐烂的土豆和畸形土豆,然后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发芽。发芽、发芽时,切块,分别留下一两个芽眼,重量约40克,然后用甲基霜环锌说明书,将草木会上的泥土拌进去播种。
选择地势高、土质疏松、排水好的地块种植土豆,做好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避免部分施用氮肥,适当施用磷钾肥。推广高垄栽培,特别是在多雨、水分好的伍宴地区,腔誉银最好利用大垄进行种植,使培土层增厚,防止这种病菌渗透土豆。合理密植,控制植物的长度。适时播种的话,适合播种期,脆弱的病生育期,即县雷开花期,最好错过雨季的集中期。合理轮番,避免与茄科、十字花科类的年作或圈套,禁止与番茄的年作。及时发现和清除中心病株,清除地块,减少致病真菌的传播。
问: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
(1)环腐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发病。初期症状为叶片边缘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芽眼亦变色,但没有菌脓溢出。严重时表皮可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呈不连续的点状变色;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呈环状腐烂。防治方法:选种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轮作5年以上;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种薯处理: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也可采用50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液浸种10分钟,或用70%敌磺钠可溶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用量)浸种。(2)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叶片受害产生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斑具有同心轮纹,大小3~4毫米,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贺宽落,致使田间叶片枯焦。块茎染病,病斑黑褐色或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部稍凹陷,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防治方法:选用早熟抗(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选择土壤肥沃的排水较好的田(地)块种植,充分施足基肥;叶面喷洒植保素7500倍液,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用药液量60千克/亩,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3)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于叶、叶柄、茎及块茎上,在叶上往往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开始为水渍状斑点,天气潮湿时很快扩大,病斑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在病斑边缘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薯块感病时形成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病薯常常由于细菌感染而软腐。薯块会在田间发病,并烂在地里,也会在田间被侵染而入窖后腐烂。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种薯处理可用72%霜脲·锰慎拍数锌可湿性粉剂或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2~3千克,均匀喷酒在150千克种薯块上,或用相同药剂加细土或细灰2~3千克混合均匀后,拌在150千克种薯块上,拌种后的薯块用塑料布覆盖12~24小时后再播种。在中心病株出现后,立即拔除,同时进行全田喷药防治,可选用25%甲需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霉灵锰锌500~600倍液,或40%乙麟铝3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干悬浮剂(必得利)800倍液,用药液量60千克/亩,间隔7~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4)马铃薯病毒病主要表现为,从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主要有以下3种症状:①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②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③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宽首张小叶呈筒状。防治方法:选用脱毒种薯种植;及早拔除病株;发现有蚜虫为害及时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4%混脂酸·碱铜水剂700倍液,或多糖水剂3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剂3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菌毒·吗啉肌水剂500倍液,视病情5~7喷1次,连喷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问:马铃薯种薯薯块病害
健康的马铃薯种薯是获得健壮植株的关键。在生产中,种薯可能会感染多种病害,而感染病害的种薯播种之后,在生育季节的前期会导致田间种植苗株数的减少,严重影响产量。通常感染种薯的病害有以下几种:l致病疫霉【月理‘p为thora至nf色stans(Mont.)deBary]是导致马铃薯严重减产的一种致病真菌。主要靠无性时期产生的抱子囊传播危害。薯块发病初期产生小的褐色或带紫色的病斑,病斑稍凹陷,一般不超过1em,皮下呈红褐色。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周围和内部发展,干燥时形成干腐,潮湿时形成湿腐。如果种薯中有1%的块茎表现出腐烂,就能导致大量的块茎腐烂。许多块茎在感染的早期并不表现出症状,但是一旦感病块茎种植在田间后就会迅速发病,并且可通过染病种薯来传播。如果生长季节冷凉、潮湿,无论用什么好的药剂防治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一定要对种薯进行认真的检验,要仔细观察块茎表面是否有轻微的凹陷以及大小不等的紫色斑,或者是略带红褐色颗粒状的干腐出现在表皮下面,以避免由种薯传播晚疫病。问:马铃薯种薯几种常见真菌病害的识别
健康的马铃薯种薯是获得健壮植株的关键。在生产中,种薯可能会感染多种病害,而感染病害的种薯播种之后,在生育季节的前期会导致田间种植苗株数的减少,严重影响产量。通常感染种薯的病害有以下几种:l致病疫霉【月理‘p为thora至nf色stans(Mont.)deBary]是导致马铃薯严重减产的一种致病真菌。主要靠无性时期产生的抱子囊传播危害。薯块发病初期产生小的褐色或带紫色的病斑,病斑稍凹陷,一般不超过1em,皮下呈红褐色。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周围和内部发展,干燥时形成干腐,潮湿时形成湿腐。如果种薯中有1%的块茎表现出腐烂,就能导致大量的块茎腐烂。许多块茎在感染的早期并不表现出症状,但是一旦感病块茎种植在田间后就会迅速发病,并且可通过染病种薯来传播。如果生长季节冷凉、潮湿,无论用什么好的药剂防治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一定要对种薯进行认真的检验,要仔细观察块茎表面是否有轻微的凹陷以及大小不等的紫色斑,或者是略带红褐色颗粒状的干腐出现在表皮下面,以避免由种薯传播晚疫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