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笋高产栽培技术
此篇农资文章内容剖析一下“雷竹笋高产栽培技术”的内容进行阐述,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有一点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品种选择:种植雷笋时,选择早熟无病虫害的园竹母竹,挖出鞭种。软土:在肥沃的微酸性沙壤土中,深耕后施基肥。
施足肥:长鞭期选用**素,配合磷、钾肥,孕笋期施腐熟有机肥。科学浇水:7-10天浇一次水。
种植雷笋时,要选择好的品种。常见的雷竹有阔叶雷竹和早园竹。
选用枝叶茂盛、无病虫害的早园竹母竹。定植在6-10月进行,环境温度适宜,有利于植株生长。
雷竹笋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适用于避风向阳、肥沃、排水良好、通风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
普通黄壤土也可栽培。深耕30-35厘米,清除田间杂物。
土壤需要在6月和11月松动两次。
雷竹笋生长期,应施足肥料。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选择不同的肥料。长鞭期宜选用**素,配合磷、钾肥。
发芽期宜选用稀释的人粪**。孕期宜选用腐熟的粪便。
在前15天使用**素。
雷笋喜欢在潮湿的土壤中生长,但不耐涝。
旱季7-10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5%以上。雨季暂停浇水,定期巡天排积水。
浇水,长期晴天浇水后用稻草盖土。
好文探索:雷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据《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登载,雷竹有细叶乌头雷竹、宽叶雷竹、青壳雷竹三个栽培品种。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本次选择细叶乌头雷竹为项目建设的主栽种。
细叶乌头雷竹(phyllostachysviolascens‘Xiyewutouleizhu’),是雷竹(phyllostacyspraecox)栽培种之一,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等地,是一个优良的笋用竹种,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出笋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深受竹农和消费者欢迎。
据报道,雷竹可采用种子有性繁殖育苗和竹鞭无性育苗等方式培育种苗。
(1)种子育苗。在7月份种子成熟即可播种,播种3天后即可发芽。
种子千粒重为19.6g,发芽率53%,出圃率36%。种子繁殖,变异性大。
(2)竹鞭育苗。利用竹鞭节带芽繁殖种苗,种苗变异性小,优良性得到保证。
为保证项目建设,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降低风险,本项目建设不单独开展育苗,直接从湖北或浙江**母竹苗栽培便可。
按照《细叶乌头雷竹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要求,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全面清除林地杂灌杂草及蕨类植物,并将杂灌和杂草蕨类植物分开堆放。
清理出的杂草蕨类用于建园后的地面覆盖物。
全园深翻土壤至40㎝,同时清除树兜等杂物。
沿等高线(环山水平带状)走向,按照穴距3×3m规格,每亩挖穴72个,单穴规格为长×宽×深60×40×40㎝。挖穴时,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于穴沿。
在地势平坦地带(坡度6度以下),每隔10m自南向北开一条排水沟,沟宽沟深均为30cm。
选择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分枝低、未开花、无病虫害的优良种竹,母竹年龄1-2a生。胸径2-3cm。去稍后杆高2-2.5m,每株留2-3盘枝。来鞭15cm,去鞭25cm,鞭有健壮芽5个以上,芽及“螺丝钉”完好无损,鞭带宿土5kg以上。
用保水袋将竹兜包扎好,确保不脱水、不落土。
采用箱式汽车运输,运输途中,不得受暴风雨和烈日干扰。从起苗到卸货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4)验苗标准。把母竹年龄、来鞭和去鞭规格、“螺丝钉”无机械损伤、不脱水、不脱土、留枝数等六项指标为验收苗木的基本标准,六项指标缺一不可。
本次重点使用的技术标准为《细叶乌头雷竹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42/T1393-2023),所以,本项目栽植所需种苗指定种源地点为湖北省崇阳县雷竹标准化种植区。
在2023年12月-2023年2月中旬期间的阴雨天气进行栽植,2023年2月20日前全面栽植完毕。栽植后若连续1月不降雨,应浇水。
(2)栽植密度。72株/亩(1080株/hm2)。
植苗造林。栽植时,先回表土,母竹的竹鞭置,深25cm。压紧踩实,鞭土密集。
避免风暴灾害,应固定种植的母竹。
(4)母竹竹鞭摆放走向。
在同一水平带上,竹鞭摆放的走向一致。在相邻水平带上,竹鞭摆放方向与上一水平带上的竹鞭摆放的方向相反。如此交错摆放,避免“空地”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确保雷竹的丰产性,应采取措施,预防天干和水旱。栽后连续1月不降雨,应浇水1次。
要对排水沟清理畅通,发挥能排水的功能。
5月中旬至6月上旬,沿栽植的水平带上深翻松土深30cm,并清除带间杂草。8-9月份,沿栽植的水平带上松土深20cm,并清除带间杂草。
通过人为增肥,改善土壤环境。
为保证雷竹笋的绿色和纯天然,所用肥料全部改为有机肥或蔬菜、茶叶专用复混肥。
施肥次数方面,栽后自第2年起,每年施肥2次,每次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比例为:第一次占60%,第二次占40%,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第四年以后按成林标准施肥。
施肥时间及施肥量方面,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施“长鞭肥”沿来鞭方向(母竹第一盘枝条伸展的反方向),在鞭的两侧开两条深20cm、长20cm的沟,然后将肥料施入沟中,再填土。每株施复混肥150g。
第二次在8-9月份施“催芽肥”沿去鞭(母竹第一盘枝条伸展方向)方向,在来鞭的两侧开两条深20cm、长20cm的沟,然后将肥料施入沟中,再填土。每株施复混肥150g。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坚持“无公害”总要求,坚持生物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注重林内卫生和林中益虫保护,坚持“高效、低毒、低残留”用药,确保竹笋的绿色和纯天然。
在留养原则上,选留均匀健壮笋为母竹,采取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的原则,合理调整竹林空间结构。
在留养标准上,造林后第1年,每株母竹留养新竹1-2株,每亩留养新竹100-140株。第2、3年,每株母竹留养新竹2-3株,每亩留新竹160-200株。第四年,每年保留状笋200-300株,每亩控制立竹800-1000株。
每年至少3次,结合施肥进行。
4月份,浅锄杂草并覆盖竹兜下,浅锄深度10cm。5-6月份,深翻松土,深25-30cm。8-9月份,有鞭处浅翻松土,深10-15cm,无鞭处深挖20cm。
每年出笋盛期,开始留笋200-300株/亩养新笋。
立竹密度持续保持在800-1000株。年龄结构比例:1、2、3年生竹株,各占25%。4年生竹株,占20%。5年生竹株,占5%。
6年及以上竹株,全面砍掉。同时,砍出开花竹、病虫竹。
钩稍目的是为促进地下竹鞭生长。钩稍时间在6-7月份进行,一般留枝12-16档。
按照《细叶乌头雷竹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要求进行,坚持集约化经营管理,实现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目标。
坚持保留壮笋育母竹原则,按照留笋养竹的标准留足笋竹外,其它的,一律挖出作为商品**。
列入商品笋的规格为:地径2.5-3.5cm,长度18-20cm。鲜嫩、干净。一般要求当天采收当天进入市场**。
该项目建设地三面有森林,必须预防森林火灾发生,排除灾害。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将规划建设项目区域内的道路的杂草全面清除,起到自然隔离作用。
同时,应落实专人护林防火,时常做好林地周边火源的管理及火灾预防工作,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有效提高早期竹子栽培的质量和产量。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才能避免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竹子的种植质量和产量,确保竹子的生产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1]毛永桥,童振杰,吕道坤,等。
奉化区肖王庙街道雷竹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23,373(1):83-84、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