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草
荆草: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的“神器”
荆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荆草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作为牛、羊、马等家畜的饲料。与此同时,荆草还可以作为绿肥,能够增加土地的有机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并且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荆草还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发酵、压缩等方式转化为生物燃料,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保障。
荆草的种植方法
荆草的种植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可以通过下列步骤进行:
1.土壤处理
荆草适应性强,可以在各种土壤中生长,但是对于土壤肥力和排水条件要求较高。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如施肥、翻耕等。
2.播种
荆草的播种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可以采用直播或播种机进行。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6-8公斤。
3.管护
荆草的生长速度快,需要及时进行管理。主要包括浇水、施肥、除草、修剪等。需要注意的是,荆草对水分需求较高,但是过度浇水会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荆草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荆草的常见病虫害有草地夜蛾、草地贪夜蛾、草地螟、蚜虫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合理施肥、轮作、定期喷洒农药等方式进行。
问题二:荆草的采收时间是什么时候?
荆草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生长期的6-7月份,此时荆草的营养价值最高。采收时需要注意,要在荆草生长初期进行第一次割草,之后每次间隔30-40天进行一次,以保证草坪的质量。
问题三:荆草的种植面积有什么限制?
荆草的种植面积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荆草的种植面积应该与养殖量相适应,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荆草的农药知识
草甘膦: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草本杂草和一些木本杂草。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对于荆草等作物也有一定的毒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荆草生产与利用》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研究》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
相关问答拓展:
世界上最贪婪的草是什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自然界一种很神奇的植物,它被称为世界上最“贪财”的草,能吸收黄金却老是被人们吐槽“太缺德”,这种植物就长在中国,一起去见识一下吧!
这种草叫做问荆草,名字是不是很好听呢?它的生长环境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等也都有它的身影。问荆草属中小型蕨类植物,对气候、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它的根茎呈黑棕色,地上枝长年枯萎,高度可达35厘米左右,喜湿润而光线充足的环境。
问荆草有药用价值,它的中药材名为节节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里面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硅酸,能被人体的十二指肠吸收,也易被机体排泄,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贪财的树?荆草。
荆草被称之为纯天然的黄金探测仪,也被很多植物学家称之为当今世界上最贪财的树。原因就是在于它发达的须根能够吸取到土壤当中含有黄金的成分,这对于促进其生长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若周围存在金矿的地方,那么荆草的生长速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旺盛。尤其是在过去在科学技术并不是很发达的情况,对于金矿矿工而言在无法借助先进勘探技术的时候,就会借助荆草分布和生长情况,大致判断出黄金位置。
金草长的地方会有金子吗?金草长的地方会有金子。
黄金草的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颜色为黑棕色,地上枝当年枯萎,鞘筒栗棕色、淡***,长度约为0.8厘米,鞘齿3-5个,呈披针形,边缘膜质,孢子囊穗圆柱形。
黄金草的生命力旺盛,栽培方式简单,地栽的土壤以沙壤土为宜,盆栽时可以增加腐叶土,遇到干旱季节,要勤***,提高空气湿度,同时在生长旺季追施2次腐熟的液肥。
黄金草的小枝轮生并***,孢子囊外形与笔头相似,形状奇特,招人喜爱,是一种独具观赏性的蕨类植物,适合作为盆栽养护,或者在园林中、沟水旁成片种植。
烧什么木做灰水最好?首先要从山上砍回一种叫做"黄板柴"的灌木,晒干后烧成灰,用开水把灰化了,过滤出水来,过滤杂质后剩下的清水叫灰水。然后把大米洗干净,再把大米倒入到灰水中浸泡,泡好的米是成碱***的。再把大米拌入新鲜韭菜后,用石磨或电磨磨成米浆。然后把米浆倒入锅中加热并搅拌成团,再把成团状的米糊团手工做成条状、饺子状或手指形状,饺子状的里面要放有馅料,一般是放入酸菜或其他伴有猪肉、香菇、新鲜蔬菜的馅料。
要把米团做成无裂痕的模样也不容易,得有耐心和技巧。把做好成形的灰水板放到锅中蒸熟,切成块状,或烩或炒,那就跟据个人喜好或身体状况而定了。
灰水板是江西定南传统的特色小吃,属于客家菜。是一种纯绿色食品,绝对的环保。每逢亲戚家办喜事,作为亲戚都要做好灰水板配同其他礼物一起去恭贺。灰水板一般颜色有二种,***或绿色。***是在磨成浆的时候伴入一种叫槐花的配料,绿色伴入新鲜韭菜磨浆即可。
一朝秋暮露成霜完整版?二十四节气|今日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8个节气——霜降
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乍暖还寒
枫叶纷飞
登高赏菊
每年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前后,斗指巳气啸,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
一夜寒秋,大地披霜,万物苍茫一如鬓颜白发的老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因为霜降,植被草木的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漫步山林间,目光所及,色彩层叠多变,每一片饱经风霜的叶子,都染上了暮秋的深沉和优雅,这应该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节气,宛如夕阳人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霜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
此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
多吃润肺食物防秋燥
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
霜降亦有“三候”
一候豺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意思是说豺狼开始大量捕猎
吃不完的放着就像是在祭兽
此刻花草、树叶枯黄掉落
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
霜降吃食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正如民间有句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肉贴膘的食补不再流行,已经开始流行“轻进补”,意思就是在保证吸收营养的同时,避免发胖,那么到底该怎么“轻进补”呢?
藏书羊肉
在霜降这个时候,藏书镇的农忙已经接近尾声,村民们就开始经营起远近闻名的藏书羊肉了。老苏州人喜欢来一碗羊肉面,热气腾腾的面上放着几块鲜嫩的白切羊肉,再撒上几根刚长出来的本地香蒜叶子,那一口的滋味,当真是鲜的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莲藕
俗话说,莲藕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季天气干燥,应该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莲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常吃能预防感冒、保养心血管,同时还能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此外还有润肺养血之效。
经霜打过的“矮脚青”
“矮脚青”烧起来很简单,洗净,切一下,放在锅里面翻炒一番,上调料就可以出锅了。吃在嘴里,甘甜多汁,真应了那句老话:霜打的青菜赛羊肉。
柿子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左右。正如一句民谚: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霜降吃柿子,还有一层意思是因为柿子做成柿饼时,表面会结一层霜,如秋霜降于柿上,染了柿霜的柿饼则是民间药食同源的治愈系美食。
霜降说“霜”
晴朗的秋夜,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多,而温度骤降,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凝结在植物上,形成了霜。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有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关于霜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司霜青女,履霜思亲,白雁有信,拒霜花开……
飞霜青女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矫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寒山诗云,“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姚鼐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还是李商隐的诗流传最广,《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青女也是周迅在《夜宴》里的名字,一个独恋太子的痴女。她有一双孩童般不染尘埃的眼睛,拥有纯澈如夜空的颜色,青绿衣衫,红花翠影,美如画卷。毒发身亡时,周迅用沙哑的嗓音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她明知太子不爱她,却仍愿一生痴恋。
白雁有信
《浔阳记》云:“庐山顶上有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于此山。”大雁是守时的,沈括《梦溪笔谈》还有一则:“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据胡道静考证,白雁不是一般的大雁,而是另一种叫“雪雁”的品种。
金人元好问与大雁的渊源最深。在他15岁赴试并州途中,曾碰到一个捕雁之人,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早晨捕获一只雁,被我猎杀,不曾想,竟有一只脱网之雁悲鸣不能去,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感念大雁有情,向捕雁者买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雁丘”。开篇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鸣悲的不止大雁,还有霜钟。《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丰山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不过意境倒是辽阔深沉。汉王褒《九日从驾》诗:“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晋郭璞《九钟》诗:“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渺渺飞霜夜,寥寥远岫钟,这就是“霜鸣”。郑刚中说:“酒凭孤枕聊成寐,寒入霜钟更觉清”。陆游说:“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还是李白旷达,他在山中听蜀僧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了蜀僧的琴声,心中畅快,如遇知音。余声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不觉天色将晚,秋云重重。时间过得真快。
履霜思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以润草,霜以杀木。
《诗经·魏风·葛屦》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葛屦是葛丝编的草鞋,履霜而知寒,因此才有乐府琴曲《履霜操》。
《履霜操》传为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伯奇无罪,而尹吉甫听信了后妻谗言,疑其不孝,把伯奇赶出门。伯奇采芰荷为衣,采萍花而食,清早履霜而自伤,援琴而鼓之:“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催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曲终,投河而死。
北宋范仲淹一生只弹奏此曲,人称范履霜。
《诗经》里,人们更熟悉的仍然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芦苇,“平波不尽蒹葭远,清霜半落沙痕浅,烟树晚微茫,孤鸿下夕阳”;“蒹葭淅沥含秋雾,橘釉玲珑透夕阳”;“霜落蒹葭白,山昏寒露生”。霜、露、水、蒹葭合在一起,是独属秋天的景色。
在鄞州做过县令的王安石曾言,“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说的也是霜降以后景象。浦溆指水边,宵露珠零,风刀碎剪,可怜青青草,绵绵思远道。
独怜曹禺笔下名叫陈白露的女子。她是属于夜晚的精灵,高级交际花,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巨商富贾身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青梅竹马的恋人将她唤醒,但她却做不出任何改变。剧作家说,“习惯,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最狠心的桎梏,即使怎样地羡慕自由,怎样憧憬着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也难以飞出自己生活的狭之笼”。于是,只属于夜晚的白露只能悄然无声地湮没于黑夜,当日出太阳升起时,她就消失不见了。
霜降风物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秋的意蕴也更具一番难以尽述的风情。
“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沉浸在缱绻的歌谣里,感受秋意日渐深浓,望一池秋水,几痕鸿影,观数处初霜,一抹秋红,在晚秋里走走吧,看看深秋风物,品味诗意年景......
桂花蜜
秋日腌渍桂花蜜是一项传统。采集一些做成桂花蜜,酿琥珀酒。挑拣、筛尘、晾晒。这些花几场雨就谢了,做成糖桂花才是最好的归宿。
用最轻柔的动作将花瓣与花梗分离,指尖仍不免粘上潮湿的花汁,汁液渐渐氧化发黄,变成指缝里的污泥。花渍与茶一样,千筛万选、耐心封存,只为将四季的美好,长久地保存下来。
枫叶
霜降时节,空气中弥漫着金色的肃杀味道。「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霜虽「杀百草」,但它却为这本已绚烂的红叶,添了一份神秘与娇媚。
深秋,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节,登山赏红叶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必修课。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之红叶的美色,并不比春夏之花逊色,傲寒而立的姿态似乎如一个个倔强的少女,清冷疏离却难掩靓丽容颜。
天地的色彩在枫叶的身上得到最极致的释放,这血一般的红艳,便好似秋与冬的红色警戒线。此时,便很想让时间静止,让这最美的时光永远留存。
白霜遇红叶而凝,这便是自然赋予秋的告别礼吧!
黑砂炒栗
深秋一来,街头巷尾,炒栗子的小贩们又忙活起来。
《燕京岁时记》中就曾写道:「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味。」这栗子,被药王孙思邈称为「肾之果」,它味甘,性温,能够养胃健脾,补肾活血,算是滋补又美味的大众宠儿。
这剥栗子也是门技术活,我因为对栗子君爱得热烈,所以曾特意钻研剥栗子***。上学时每每剥出完整的栗子,总会拿到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时光荏苒,与小伙伴一起剥栗子聊八卦的大学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当触摸到这栗子的温热时,还是会在心底留下些许的慰藉。
轻霜一场归家添衣
霜,降。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简单结合,却远远不止是一种气候现象,它背后的百般思量与万千风景,确实只有经历过风霜的人才懂。
为故人送寒衣,为亲人添新装
扫墓,是古代的霜降的重要活动。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
寒衣节,也称“祭祖节”、“冥阴节”等,来源于周朝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清《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直到今日,有些保留着“寒衣节”传统的地方,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还要给生者添衣。哪怕此时天气还暖和,也要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试穿一下,图个吉利。也许在他们心中,添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对岁月的回望和期许。
菊:不必与牡丹、芍药等视齐观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昔日富贵人家,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或者搭起菊花塔。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持螯把酒,赏菊吟诗,好不风雅。
李渔偏偏要与世人相反,他在《闲情偶寄》中说到“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意思就是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以此和其他花卉媲美,有失公允。
这点我也深以为然,园林深宅里培育的名花,犹如舞台上的美人,终究没有疏篱间的野菊来得清新可人,其实晚秋时节,山村乡野偶尔邂逅的一簇黄花,寂寞地开,寂寞地谢,却才是投入你心间的怦然。
黄山余脉间,贡菊正铺陈遍野,同样的金黄延绵,却保持了冷静隐忍的温度,它不会炙痛你的眼,只是轻易沁入你的心。在武陵村的大叔家,普通的玻璃杯,投入几颗干菊后,倒进沸水,一朵朵淡***花便盛开如初醒的婴儿,将自己蜷曲的身体渐渐打开,画面安宁而惬意。抿一小口,微微苦涩中透着的清甜,像是饮进了大半个秋天。
毕竟已到秋末,择一处他乡,煮一壶老酒,收集起关于温暖的一切,床前的月光把醉眼人骗了,低头就是万水千山。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