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2024-04-1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984 次
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竹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竹子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竹秆表面出现橙色、红色或黑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竹秆变形、裂开,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为了防止竹秆锈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方法。

一、清除感染部位

一旦发现竹秆出现锈斑,需要及时清除感染部位,将受感染的部分砍掉并及时焚烧,以免病菌继续传播。在砍掉竹秆的同时,需要将锯片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通过工具传播。

二、施用药剂

施用药剂也是预防和治疗竹秆锈病的有效方法。常用的药剂包括氧化锌、硫酸铜等,这些药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病害的危害。在施用药剂时,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竹子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管理

加强竹林的管理也是防治竹秆锈病的重要措施。在平时的管理中,需要注意清理竹林周围的杂草和落叶,保持竹林的通风和透光性,避免病菌在潮湿环境中滋生。还需要定期对竹林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四、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竹秆锈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病品种的竹子,这些竹子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还能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是竹子种植的理想选择。

五、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也是预防竹秆锈病的重要措施。在施肥时,需要根据竹子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肥力情况,选择适当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避免肥料过量或不足,从而保持竹子的生长健康。

拓展问题:

问题一:竹秆锈病对竹子的影响有哪些?

竹秆锈病会导致竹秆变形、裂开,严重时会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竹子死亡。

问题二:竹秆锈病如何传播?

竹秆锈病主要通过病菌侵入竹秆,由于竹秆之间存在连通,病菌可以通过竹秆之间的连接处传播,还可以通过昆虫、工具等途径传播。

问题三:如何判断竹子是否感染竹秆锈病?

竹秆锈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竹秆表面是否出现橙色、红色或黑色的锈斑来判断竹子是否感染竹秆锈病。

问题四:竹秆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竹秆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感染部位、施用药剂、加强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和合理施肥等。

问题五:竹秆锈病对环境和人体有影响吗?

竹秆锈病主要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对环境和人体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关拓展:

问:竹秆锈病的病原是什么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一、竹秆锈病的病原是什么

竹秆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菌科,硬层锈菌属的皮下硬层锈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名称:Stereostratumcorticioides(Berk.etBr)Mangn。

二、竹秆锈病的发生特点

每年5-6月在老病竹上产生夏孢子,借风传播到当年生嫩竹秆的近基部,遇水滴后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过竹秆表皮侵入寄主体内。

竹秆锈病在管理不善、生长过密、植株细弱的竹林内容易发生,特别是地势低、湿度大、生长不良的竹林发病较重。病菌的苗丝体为多年生的,在寄主体内桐余迟长期存活,逐年发展,每年产生夏孢局李子侵染新竹。

由于新竹上产生的冬孢子堆在大小或数量上均比老病竹上产生的冬孢子堆要小且少,加上潜育期长,发病部位又近基部,不易觉察,故过去误认为新竹是不受侵染的。

三、竹秆锈病的处理方法

1)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密度不宜过大,以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

2)及时发现竹林中的患病植株,并砍除烧毁。毁和

3)对于留养在竹林内的轻病株,可在3月上中旬刮除病部的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疗效较好。

4)2月份,用煤油或清漆涂于冬孢子堆上,可防止夏袍子堆的产生。

5)加强检疫,防止病株引入。

6)5-6月,用粉锈宁250-500倍液或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竹,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3次。

问:竹子死亡皮发黑怎么办

应该是竹子茎杆发黑是竹秆锈病。
竹秆锈病又称竹褥病。竹秆被害后,材质变黑发脆,影响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子可能枯死。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有时小枝上也发生。6~7月间,受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抱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到11月~第2年春产生橙褐色如天鹅绒状,着生紧密,不易分离,呈革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冬抱子堆)。这黄褐色垫状物脱落后,竹秆发病部位成黑褐色。病菌通过抱子随风传播。竹秆锈病在生长过密和经营管理不善的竹林内较易发生。病害一般发生在2年生以上的竹子上,当年生的竹子一般少见发病。
园艺防治
按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抗病竹种;地势高、排水好,杂草少等环境能明显地降低危害程度。结合常规砍竹砍除病竹,及早砍除病竹,烧除病部,以免病菌继续传播危害.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叶面肆漏喷施沃叶叶面肥,保持合理的竹林结构,密度不宜过大,以增强竹子的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
3月中旬前,结合砍除病竹和刮除冬孢子堆,涂抹煤焦油和煤油,或柴油混合液,每年涂抹1次,连续涂抹3年。发生重的竹林可用药剂防治。由于竹秆表面蜡质层较厚,用三唑酮等药剂防治基本无效。该病病菌可在寄主体内存活多年,可于每年5月(产生夏孢子)、10月(产生冬孢子)前,团雹简用氨基苯磺酸喷洒,7天一次,连续3次。5—6月份,用粉锈宁250~500倍液或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病竹,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3次。也可以在6~10月间,用0.5~1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或100~150倍的敌锈钠。
(3)每隔10天左右,用25%可湿性粉500倍液,50%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射2~3次。
(4)对于留养在竹林内的轻病株,可在3月上中旬刮除病部的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疗效较好。
(5)2月份,用煤油或清漆涂于冬孢子堆上,可防止夏袍子堆的塌裤产生。
(6)加强检疫,防止病株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