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闭囊壳形态 白粉病闭囊壳形态介绍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植物上,如甘蓝、芜菁、油菜等。白粉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名为白粉菌。
白粉菌的生活史中,闭囊壳是一个重要的形态。闭囊壳是指白粉菌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类似于壳的结构,可以保护白粉菌的孢子,使其在不利环境下存活。
从形态上看,闭囊壳呈现出一种扁平的圆形或卵形,通常有一定的大小差异,最大可达到几百微米。闭囊壳的表面光滑,有时会呈现出一些细微的纹路或凹陷。在闭囊壳的内部,可以看到许多黑色的孢子,这些孢子是白粉菌的重要繁殖体。
闭囊壳的形成通常发生在白粉菌的寄主植物上,当白粉菌感染植物后,会形成一些菌丝。这些菌丝会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这就是白粉病的典型症状。当菌丝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闭囊壳,保护白粉菌的孢子。
对于防治白粉病,破坏闭囊壳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闭囊壳可以保护白粉菌的孢子,使其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一旦孢子落在寄主植物上,就会再次感染植物,导致白粉病的再次发生。及时清除闭囊壳,可以有效地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闭囊壳是白粉菌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它能够保护白粉菌的孢子,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在防治白粉病的过程中,破坏闭囊壳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拓展:
问: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其病原的形态特征。
(1)症状特点:在地上部形成由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构成的灰白色粉霉堆,后期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闭囊壳。
(2)病原形态:有性世代:形成闭囊壳,附属丝为菌丝状特短,多子囊。无性世代:形成分生孢子,成串珠状。
问:芒果白粉病,图中白粉很多,很多都是这个样子的,怎么办?
芒果白粉病,是在芒果种植期间容易发生的真菌病害。其主要症状显现为在被害的器官上初出现一些分散的白粉状小斑块,后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形成一片白色粉状霉层,霉层下的组织逐渐变褐坏死。为害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芒果粉孢霉属。目前这种病害可以通过使用喷洒农药等方式防治。芒果白粉病就用速静喷雾就可以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