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树干被虫蛀了怎么办(果树树干腐烂怎么办)
学名Agrilusmalimatsumura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uprestidae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5-9.0mm,宽2.1mm,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头部较短,复眼长椭圆形,内缘略凹,触角锯齿状。成虫具有假死性,喜阳光,白天多在晴朗的中午活动,早晚潜伏在枝叶上不动,成虫飞翔力差,多在树冠向阳面周围低飞。幼虫体长15-22mm,体扁平。头部和尾部为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头大,大部入前胸。前胸特别宽大,中胸特小。腹部第七节最宽,胸足、腹足均已退化。卵初产乳白色,椭圆形,直径约1mm,数日后变为黄褐色。卵多产于主干、主枝的向阳面和大树外围、枝干裂缝或芽两侧不光滑处。
发生规律苹果小吉丁虫俗称串皮虫,在大部分果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被害处越冬,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危害,串食皮层,虫道里堵塞了褐色虫粪。被害部位皮层枯死、凹陷、裂皮,呈黑褐色,虫疤上常有褐色粘液渗出(俗称“流红油”)和干涸后形成的黄白色胶状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开始老熟,蛀入木质部化蛹,6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成虫有假死性,白天活动,夜晚、阴雨天静伏于枝叶上,有取食叶片补充营养的需求。成虫取食1-3周后开始产卵。卵多产于枝干阳面的嫩皮上或枝上芽侧面,幼虫孵化后立即蛀入表层危害,钻蛀虫道不规则,弯曲如线。随虫龄增大,幼虫往皮层深处蛀入,蛀食枝干皮层,造成凹陷、流胶、果树皮层干裂,轻者树势变弱,重则造成枝干枯死。一直危害至11月中旬才开始越冬。
危害寄主主要危害苹果、桃树、沙果、海棠等果树
防治方法
⒈植物检疫加强检疫,严格从疫区调运苗木及接穗。
⒉农业防治结合果树冬剪,刮除树干翘皮和幼虫危害处的虫疤,可消灭在此越冬的幼虫。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假死性,振树捕杀。
⒊化学防治在成虫羽化初期,在枝干上涂抹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300倍液,杀死羽化成虫。成虫产卵前,对树体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秋季落叶后和春季发芽前,在被害虫疤表皮涂抹煤油敌敌畏液或80%敌敌畏乳油5-10倍液,可杀死其中幼虫。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