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黄粉虫不动是在脱皮吗

2024-01-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95 次
黄粉虫不动是在脱皮吗

  这篇文章会给大家剖析一下“黄粉虫不动是在脱皮吗”的内容进行周密分析,希望对广大农友有一些帮助,赶紧收藏吧!

  黄粉虫可能会脱皮。黄粉虫脱皮时一般不吃,不活跃。

  脱皮后,它们会长大一点。这时,身体一般是白色的。

  一段时间后,它们逐渐从白色恢复到正常的黄褐色,从而循环到化蛹,破茧成甲虫。


好文探索:黄粉虫又名大黄粉虫、面包虫,通称黄粉甲,俗称面条虫-黄粉虫养殖


  1、黄粉虫是一种什么虫好养吗。

  黄粉虫又名大黄粉虫、面包虫,通称黄粉甲,俗称面条虫。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的粮食害虫。

  其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强,人工饲养方法简单,设备条件要求不高,省人工,成本低,易管理。

  塑料盆、木盒、纸盒、砖池、筛网等。

  其中木盒的一般规格是:。

  48厘米(宽)×IO厘米(高),木盒内侧要刨平,贴上胶带纸,以防止虫子外逃。

  养虫盒叠放与架养示意图见彩图l1、

  筛子的规格是:40目、30目、10目。作铁窗纱或塑料窗纱均可。

  主要用于筛除不同龄期的虫粪和分离虫子。一般是1-3龄的幼虫用40目筛子除粪,3龄以上幼虫用30目筛网除粪。

  10目的筛网可用来分离幼虫及蛹。

  因黄粉虫惧怕明水,用塑料盆养虫时,饲料水分稍大一些,分底就会出现明水,对虫子有害,与塑料盆相比,木盒有一定吸潮作用,即使饲料湿度大一此,对黄粉虫也不会造成危害。

  (2)木盒较为轻巧,搬动方便,可一层层叠放,能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

  黄粉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几丁质、锌、铁、铜等,可作为药用动物如蝎子、蜈蚣、蛤蚧、蛇、蛙及鱼、畜禽、珍禽的优良饲料。这些动物以黄粉虫作为饲料后,生长快,易蜕皮,成活率高,抗病力强。

  因黄粉虫具有软体多汁及生理蜕皮特点,是蝎子的优良饲料,能促进蝎子快速生长,增强蝎子的繁殖与抗病能力,还有助于蝎子的顺利蜕皮,提高幼蝎的成活率。

  另外,黄粉虫经特别加工后,也可作为人类的食品原料及保健品、药品的原料。

  近来,一些饭店已把油炸黄粉虫作为一种特别食品端上了餐桌。其颜色金黄,香脆可口,令许多人胃口大开,吃过之后久久难忘。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黄粉虫营养价值在认识上的不断提高,养殖前景可以说十分广阔,饲养者也必定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应根据蝎子的大小选择适宜的黄粉虫。

  一般幼蝎投喂1—1.5厘米长的黄粉虫幼虫较为合适。

  2龄幼蝎离开母体时需要取食大量的虫子,此时为幼蝎第。

  1个取食高峰期,投喂虫子量应大一些。

  若幼蝎无足量的虫子供采食,就会因争食而自相残杀。此时投喂1厘米长的黄粉虫较为适宜。

  幼蝎第2次蜕皮后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又开始新的取食高峰期。

  以此类推,每次蜕皮后都出现1个取食高峰期。在每个高峰期都要多投虫子,避免因缺食而出现残杀现象。

  在投喂虫子时应注意:。

  (1)因活动的黄粉虫易被蝎子发现和捕捉,要多投鲜活的虫子。

  (2)在取食高峰期,投喂的原则是“宁多勿缺”。

  (3)蝎子一般在夜间捕食,要保证夜间有足够量的虫了供蝎子采食,防止蝎群互相残杀。

  (4)死亡变质的虫子应及时检出,以免蝎子食后生病。

  6、麸皮、虫、蝎子养殖的料肉比例是多少。

  据观察,麸皮养虫、虫养蝎子的料肉比一般为3:3:1、即3千克麸皮养1千克黄粉虫,3千克黄粉虫养l千克蝎子。

  成本计算为:麸皮目前市场价格0.8元/千克,因此养1千克的黄粉虫仅需2.4元的麸皮,养1千克蝎子需7.2元的麸皮。现在黄粉虫市场售价为16~25元/千克,蝎子售价为600元/千克。

  因此可以说用麸皮养虫及用虫养蝎子都是本小利大。

  7、l千克黄粉虫有多少条l千克虫种能繁殖多少虫1个人能养多少商品虫。

  l~2龄的黄粉虫每千克有50多万条,3龄的黄粉虫约15万条,4龄虫约6万条,5龄虫约3万条,6龄虫约1万条,7龄虫约8000条,8龄虫约5000条。

  在技术掌握、管理周到、饲料充足的情况下,1千克虫种可繁殖鲜虫扣50~100千克。

  l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可立体饲养15平方米商品虫,按每条成虫繁殖2000~3000条幼虫计算,l年至少能繁殖。

  4代,3个月完成一个世代,年终能产400千克黄粉虫幼虫,价值在5000—元之间。

  优良虫种的标志是(良种示意图见彩图12)。

  每千克3500~4000只。

  不挑食,爬行快,喜黑暗。不停地活动,把虫子放在手心时,会迅速爬动。

  (3)形体健壮。色泽金黄,体表发亮,充实饱满,腹面白色明显,体长在3厘米以上,生长较快。

  (4)雌雄比例1:1较为合适。

  黄粉虫群体有互相残食现象。

  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吃掉的危险。成虫羽化初期,体**,行动迟缓,易受伤害。

  从老熟幼虫中新化的蛹也因不能活动易受损伤。正在蜕皮的幼虫和卵等,都是同类取食的对象。

   如何防止黄粉虫自相残食,是人工养虫的一个重要问题。

  10、黄粉虫生长分几个虫态期何为羽化。

  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朗,完成1个世代约需3个月。

  羽化是昆虫由蛹变为成虫的过程。

  虫卵长1—1.5毫米,直径约0.5毫米,肉眼一般看不清。

  当卵群集时,成团状散于饲料中。卵期管理主要是集卵,让成虫产下的卵通过筛网落于下垫的报纸上,报纸上放一层薄薄的麸皮。

  卵期长短与温度及湿度有很大关系。在温度为18~30℃、湿度为60%~75%、麸皮湿度15%时,7~15天能孵化出幼虫。

  温度低于15℃时卵很少孵化。

  12、幼虫也像蝎子一样蜕皮吗如可管理。

  刚孵出的黄粉虫幼虫长约3毫米,乳白色。

  1天后,体色变黄。体13节,呈圆柱形,头部位于体节的前端。

  口器扁平,咀嚼式,能啃食较硬食物。第2~4节为**,长有3对足,第5~12节为腹部,第13节下部有**,尖部有两锥形短尾。

  幼虫同幼蝎一样,有蜕皮特性。其生长发育是经蜕皮进行的,约1个星期蜕1次皮。

  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幼虫蜕皮顺利,很少有死亡现象。刚孵出的幼虫为l龄虫,蜕第1次皮后变为2龄幼虫。

  刚蜕皮的幼虫全身为乳白色,随后逐渐变黄。经60天7次蜕皮后,变为老熟幼虫。

  老熟幼虫长2.5—3厘米,接着就开始变蛹。其生长期为。

  85~130天,平均120天。

  此期要加强管理,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管理方法是:。

  (1)当肉眼能看清幼虫体形时,要进行加温、增湿,促使其生长发育。

  升温可采取加大密度方法。增湿是定时(每天6~8次)向饲养盒洒水。

  但量要小,不能出现明水。在饲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温。

  (2)给幼虫投喂营养丰富的一、三、五号饲料(见165问)。

  (3)大小幼虫最好分开饲养,以免出现残食现象。

  此期适宜温度为25~32℃,湿度60%~75%,麸皮湿度10%—15%。

  蛹长约1.2厘米,头大尾尖。头部与成虫相似,乳白色,体柔软,有正常呼吸,无防御能力,是黄粉虫生命力最弱的时期,常在饲料的表面,不吃不动,极易被幼虫残食。

   当幼虫化蛹时,要及时轻轻挑出放入蛹盒中。若是蛹较多时,则利用黄粉虫怕光特性,在饲养盒上用灯光照射,小幼虫会很快钻进虫粪或饲料中,表面则留下已化蛹的或将要化蛹的老熟幼虫,此时能方便地将蛹收集到一起。

  在蛹盒里先撒上麸皮,再放蛹,并覆盖适量菜叶,以待羽化。此期应注意温度不要超过30℃,否则容易致死。

  密度也不能过大,最好单层摊放。此期所需温度25~30℃,湿度为65%~75%,麸皮要干燥。

  约7天后蛹羽化为成虫。

  14、一只成虫能产多少卵如何管理。

  成虫俗称甲虫(黄粉甲),初期乳白色,头部浅**,活动能力弱,不进食。2天后变为浅红色,7天左右变为黑褐色,长椭圆形,体长12~20毫米,有短翅,不会飞,喜阴暗,爱群集,活动主要靠爬行,并已开始觅食。

  雄虫个体细长。雌虫个体胖大,尾部尖细,产卵器**,能伸出甲壳外。此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进入繁殖期。

  成虫寿命160多天,产卵期约5个月。每天能产卵20—50粒,一生产卵2000—3000粒。

  (1)成虫和幼虫因对饲料要求不一致,不要混养。

  (2)营养要全面,最好给予二号饲料配方(见165问)。

  (3)饲料投喂量少勤投,每天喂2—3次。

  (4)及时清除死亡雄虫,防止变质传染**。

  (5)定时更换接卵纸,一般每4天换1次。

  (6)所需温度为25—33℃,湿度60%—75%,麸皮湿度10%—15%。

  在同一批蛹中,因羽化时间先后不一致,先羽化的成虫会咬食未羽化的蛹,要尽快进行蛹虫分离。分离方法有:。

  缺点是费时费工,易致虫、蛹受伤。

  利用虫动蛹不动的特点,在养虫盒中放一些较**的菜叶,成虫便会迅速爬到菜叶上取食,此时把菜叶取出即可分离。

  用一块浸湿的黑市盖在成虫与蛹上面,待几个小时后成虫大部分爬到黑布上,取出黑布即可分离。

  利用黄粉虫怕光及虫动蛹不动特性,把虫子与蛹同时放人摊有较厚虫粪的木盒内,虫了会迅速钻人虫粪中。此法亦可用于死虫及活虫的分离。

  黄粉虫为负趋光性昆虫,性喜黑暗,生活在粮堆表面的阴暗角落。在暗处比在光亮处生长要快。

  17、黄粉虫吃什么饲料长得快混合饲料的配方是什么。

  黄粉虫属杂食性昆虫,能吃各种粮食、麸皮、油料及各种蔬菜。

  幼虫还吃榆叶、桑叶、桐叶、豆类植物叶片等。

  根据进食情况,一般每天早晚喂食l—2次即可,每次投喂量要适当,以在第2次投喂时基本无剩余为宜。

  在喂养中,使用混合饲料生长较快,喂单一饲料时生长较慢,还会导致品种退化。混合饲料配方是:。

  一号配方:麸皮出80%,玉米粉20%、芝麻饼9%,鱼骨粉1%。

  加开水拌匀成团,压成小饼状,晾晒后使用。饲喂成虫及幼虫均可。

  二号配方:麸皮70%,玉米粉25%,芝麻饼。

  9%,鱼骨粉1%。加开水拌成团。

  主要用于饲喂成虫,可增加产卵量。

  三号配方:麸皮70%,玉米粉25%,大豆4.5%,复合维生素0.5%。

  四号配方:劣质麦粉95%,食糖2%,蜂王浆O。

  2%,复合维生素0.4%,饲用混合盐2.4%。主要用于饲喂作种用的成虫。

  五号配方:麸皮40%,玉米粉40%,豆饼18%,复合维生素0.5%,混合盐1.5%。主要用于饲喂成虫及幼虫。

  养虫饲料湿度10%—15%为宜。简易测定方法是掺水拌匀后用手能握成团,松开后自然散开。

  在夏季若是有充足的青饲料及瓜果皮等,只用于饲料也可。

  黄粉虫的粪便像细砂粒,较干燥,不能沾水。

  沾水后会很快腐烂变质,造成污染。在喂菜叶及瓜果皮之前应先筛出虫粪,以免虫粪沾在菜叶及含水饲料上。

  (1)待饲养盒中的饲料基本上吃完后再筛虫粪。一般5—7天筛1次,筛完后马上投喂新饲料。

  (2)筛网的型号要适于虫子个体的大小。1—3龄的幼虫用40目筛网,3—9龄的幼虫用30目筛网,l0龄以上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即可。

  (1)夏季运输黄粉虫时,接入虫粪有减少虫体间摩擦降温作用。

  (2)1千克虫粪的营养成分相当于10千克家畜配合饲料。

  可用虫粪喂猪、鱼、鸡、鸭等。比例是在禽畜饲料中加入15%的虫粪。

  猪、鱼等吃后生长较快。

  (3)可用作圈肥来增长土地肥力。

  20、黄粉虫的适宜生长温度是多少。

  对于成虫和幼虫来说,-4℃是其生存低限,低于6℃进人冬眠状态,12℃是发育起点,30—33℃是其生存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生长健壮,成活率高。生长最快温度是35℃,但长期处于此温度容易发病。

  最于37℃生长速度减慢,39℃是其致死温度。对于蛹来说,最怕高温,30℃以上就可能使其窒息死亡。

   在夏季尤其要注意通风降温,减小密度,防止太阳暴晒。

  21、黄粉虫适宜生长湿度是多少。

  饲料含水量15%,大气湿度70%左右。

  若饲料含水量超过18%或空气湿度大于85%,黄粉虫发育减慢并容易患病。

  171、黄粉虫的适宜生长密度是多少。

  (1)成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5000—8000只。

  (2)幼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2万只左右(约5千克)。

  (3)蛹身体娇嫩,以单层平摊无重叠挤压为宜。

  (4)种虫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在2000—3000条为宜。

  (5)夏季高温饲养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密度可稍大一些。

  22、黄粉虫的饲养环境要求是什么。

  温暖、通风、干燥、避光、清洁、无化学污染。

  23、黄粉虫易患什么病虫害如何防治。

  (1)腐烂病:病因是湿度过大、粪便及饲料受到污染。

  症状为排黑便,虫体变软、变黑。病虫排的黑便还会污染其他虫子,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整盒子全部死亡。

  原因是空气干燥温度偏高,饲料含水量过低,使黄粉虫体内严重缺水。先从头尾部发生干枯,再发展到整体干枯。

  (3)受螨虫或其他昆虫侵害。

  主要虫害有肉食性螨、粉螨、麦蛾等,会取食黄粉虫卵、咬伤幼虫、污染饲料等。

  (1)在选虫种时,应选活性强、不带病的个体。

  (2)饲料应无杂虫、无霉变、、湿度不宜过大,并及时处理虫类及杂物。

  (3)加工饲料应经日晒或膨化、消毒、灭火菌处理。

  (4)饲养场地及设备要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杀螨剂。

  (5)在高温干燥时要注意降温、增湿,加强空气流通,饲料含水量可大些,并投喂一些青饲料,减低饲养密度。

  (6)防止老鼠、家禽、蚂蚁、蛇、蛙进人饲养室。

  24、黄粉虫在夏季为何容易死亡。

  在理论上来说,黄粉虫生长最快的温度是35℃。但此温度是否适宜也是相对的。

  在夏季,若是喂养密度过高,即使温度不超过35℃,由于虫子在活动时彼此之间摩擦生热,往往会升到很高的温度。当超过38℃时,就会发生死亡现象。

   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养殖密度不要太高。要经常用手或温度计插人养虫盒中进行测试,一旦有烫手感觉,马上要采取减低密度、通风换气的方法进行降温。

  25、夏、冬季如何运输黄粉虫。

  在夏季,可用袋装、桶装或箱装,每袋约装3千克,每箱(桶)装10千克比较安全。在运输时为避免互相挤压出现高温死亡,可用下述方法进行防暑降温:。

  (1)在箱袋内掺入一部分虫粪,与虫子搅拌均匀。

  虫粪有减少虫体间接触及吸收热量的作用。

  (2)可买数只冰袋放人虫袋(箱)中,有直接降温作用。

  实践证明,用此法运输较为安全,很少发生死亡现象。

  (3)在夜间或阴雨天气运输较安全。

  (4)在冬季,为防止温度低黄粉虫被冻死,大量运输时可放人有空调的小轿车进行保温。少量运输可用布袋多装一些,并经常翻动布袋,利用虫子活动摩擦产热进行升温。


精选问答:


  1、黄粉虫变蛹的征兆?

  黄粉虫老熟幼虫化蛹前爬行到幼虫较少的场所和食物表面,停止取食,经过一段时间后蛹从幼虫表皮中蜕出,初为白色或黄褐色,**,有光泽,体表柔软,很稚嫩。之后体色变灰白色或淡**,体表变硬些,是典型的**蛹,蛹长15-20毫米,宽3-5毫米,重0。?15-0。25克/只。背中有淡色纵条,嘴黑。

  腹部侧面有乳状突(雄性蛹乳状突不明显,基部愈合,端部伸向后方。

  雌性蛹明显,端部扁平,稍角质化,有分叉,显著外弯)。

  胸节大,侧面有雏形翅和附肢。头节也大,有一对黑眼点。蛹呈休眠状态,不食不动(蛹在受到**时仅能摇动腹部)完成其羽化过程。

  2、黄粉虫的发育方式?

  黄粉虫一生(指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1)卵。乳白色,很小,长约1-2毫米,直径为0.5毫米, 呈椭圆形。卵外面有卵壳,比较薄,起保护作用, 卵液为白色乳状粘液。卵分为:卵壳、卵核、卵黄、原生质。

  (2)幼虫。**有光泽,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呈圆筒形。有十三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腹面淡**。 头胸所占虫体的比例较短,约为身体的1 /5。身体直,皮肤坚,中间较粗。 腹部末端一节较小。头缝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弯曲。

  (3)蛹。幼虫长到50天后,长约2-3厘米,开始化蛹。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蛹的两侧呈锯齿状,棱角。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

  (4)成虫。蛹在25℃以上经过一星期后蜕皮为成虫。成虫刚刚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十来个小时后变为黄褐色,黑褐色, 有光泽,呈椭圆形,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了。经过**产卵进行第二代繁殖。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足三对,一对长在前**,二对长在腹部,足长比幼虫长8至10倍。每个足尖二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竖纹若干条。 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离飞行, 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