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叶锈病防治方法 大麦叶锈病防治方法
大麦叶锈病防治方法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大麦叶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大麦叶锈病会导致大麦叶片出现黄斑、褐斑、枯死等症状,严重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科学有效地防治大麦叶锈病对于保障大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制出多种对大麦叶锈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物制剂,如拮抗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这些生物制剂可以通过喷洒、浸种等方式施用,有效地降低大麦叶锈病的发生率。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大麦叶锈病防治中,可以采用覆膜、喷雾、清洗等物理手段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例如,在大麦生长期间,可以利用覆膜来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在大麦叶片上发现病斑时,可以采用喷雾或清洗的方式将病斑清除,避免病害的扩散。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大麦叶锈病防治中,可以选择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三氯甲烷、氯氰菊酯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大麦叶锈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化学防治等方法。也需要加强大麦的管理和培育,提高大麦的抗病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麦叶锈病的发生。
拓展问题:
Q1:大麦叶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A1:大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病原体等因素有关。气候湿度大、温度适宜、光照不足、土壤缺乏养分等情况都容易导致大麦叶锈病的发生。
Q2:如何识别大麦叶锈病?
A2:大麦叶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斑、褐斑、枯死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在病情较重时,叶片会逐渐干枯,影响大麦的生长和产量。
Q3:如何选择生物制剂进行大麦叶锈病的防治?
A3:选择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时,需要根据大麦叶锈病的病原体和生长环境来选择适合的生物制剂。例如,对于大麦叶锈病的防治可以选择利用产生拮抗作用的细菌、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Q4:如何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A4: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需要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滥用。同时,在喷洒药剂时应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呼吸道和皮肤,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在使用后应注意药剂残留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Q5:如何提高大麦的抗病能力?
A5:提高大麦的抗病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加强大麦的管理、合理施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大麦的免疫力,降低大麦叶锈病的发生率。
问答拓展:大麦叶锈病有哪些为害症状?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大麦叶锈病有哪些为害症状?农户们该怎么晌轿防治大麦叶锈病?在种植大麦时,农户们常常会问类似的问题。以下内容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还可以为害叶鞘、茎及穗。被害部位散生红褐色疱状小圆点,即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大麦将成熟时在叶背和叶鞘产生黑灰色短线状的病斑,即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埋伏于表皮下,不破裂。
侵染规律:
(1)越冬。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南方冬大麦上越冬。(2)传播。春、夏季南方产生大量夏孢子,逐渐向北方的春大麦上传播为害,在其中的一些高寒地区越夏后,秋季再传播到南方冬大麦区侵染秋苗。大麦叶锈病菌以夏孢子形态在大麦自生麦苗上越夏,播种出苗后侵染秋苗,并在麦苗上以菌丝或夏孢子堆形态昌谨胡越冬。春天气温回升,恢复发展,繁殖传播危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拦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大麦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20%烯肟?戊唑悬浮剂25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共喷2次。
问答拓展: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答拓展:大麦条锈病有哪些为害症状?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大麦条锈病有哪些为害症状?农户们该怎么防治大麦条锈病?对于种植大麦的农户来说,这些是常常会问的问题。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供农户们参考。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可发生。(1)苗期: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夏孢子堆。(2)成株期:发病叶片先出现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斑,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小,椭圆形,鲜碰戚森***,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粉末,即夏孢子。大麦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出现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色冬孢子堆,叶背比叶面显著。冬孢子堆常熟个愈合仔历,表皮不破裂,别于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菌大麦专化型夏孢子较小麦专化型夏孢子色泽略鲜黄。
发生规律:
主要来自当地适存菌源或外来夏孢子。秋冬季病菌菌丝体在—5℃时尚能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5~15℃,超过15℃易丧失生活力。气温10~15℃,时晴时雨或有露水存在,冬播或春播大麦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③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④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⑤清除自生麦。(2)化学防治:在种植发病品种的地区,或在病害流行年份,药剂防治是减轻病害的重要辅助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秋苗菌源和春季流行。①用种子重量0.03%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用0.1%的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拌种。②大田喷20%三唑酮乳油1000~2000倍液,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笑亩粉剂10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