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梨锈病侵染循环特点 梨锈病侵染循环特点有哪些

2024-04-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704 次
梨锈病侵染循环特点 梨锈病侵染循环特点有哪些

梨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梨树病害,它的侵染循环特点是由病原菌引发的。梨锈病的病原菌是锈菌,它在梨树上的侵染循环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春季和夏季。在春季,锈菌通过梨树上的休眠孢子在梨树上越冬。随着天气变暖,休眠孢子开始萌发,锈菌便开始向梨树上的新芽、嫩叶等新生组织扩散。在夏季,锈菌通过梨树上的孢子进行繁殖和扩散,使得病害不断加重。

锈菌的侵染循环特点如何防治梨锈病

为了有效防治梨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清除病源

在春季,我们可以对梨树上的休眠孢子进行清除,防止锈菌的繁殖和扩散。同时,在夏季,我们也要清除梨树上的孢子,防止病害不断加重。

2.喷洒药剂

我们可以使用杀菌剂等药剂在梨树上进行喷洒,防止锈菌的侵染和扩散。

3.加强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可以加强对梨树的修剪、施肥、浇水等工作,保持梨树的健康生长状态,从而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梨锈病,保障梨树的健康生长。

相关问题

问题一:梨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答:梨锈病的病原菌是锈菌。

问题二:梨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是什么?

答:梨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是锈菌依靠梨树上的休眠孢子和孢子进行侵染和扩散。

问题三:如何防治梨锈病?

答:我们可以采取清除病源、喷洒药剂、加强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问题四:梨锈病的防治措施中,哪些是有效的?

答:清除病源、喷洒药剂、加强管理等措施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问题五:梨锈病的防治措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我们在防治梨锈病时,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使用方法的正确性、施药时间的选择等问题。

问答拓展:梨锈病有哪些特征?

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症状

梨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为害幼果。叶片被害时,先在叶表面发生橙***、有光泽的小斑点,斑点数目不等,多者可达20—40个。其后斑点逐渐发展成圆形病斑,直径约4—8mm。病斑中间橙***,边缘淡***,表面密生针尖大小的桔***小点粒,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性孢子器成熟后溢出淡***粘液,内含性孢子。粘液干燥后小点粒变为黑色。以后,病斑处组织肥厚,正面稍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灰褐色细管状物,即锈孢子器。每个病斑上可产生锈孢子器10数条,末端破裂后即散出黄褐色的锈孢子。其后病斑逐渐变黑色。当叶片上病斑较多时,往往早期脱落。幼果被害,多在萼洼附近形成大小约1cm的橙***圆斑,后期变为褐色,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发生初为桔***,后变黑色的小粒点,病斑四周产生细管含尺状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停滞,往往呈畸形而早落。叶柄及果柄被害后,病部呈橙***,膨大隆起成纺锤形,上面也着生有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新梢的症状与叶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龟裂,易折断。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最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浅***斑点,其后稍隆起,逐渐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或紫褐色、圆锥形或扁楔形块状物,直径1—2mm,单生或数个相连,即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大,成为橙***舌形胶质体,干燥时干缩成表面有皱纹的胶块状。

病原菌(图1-27)

图1-27梨锈病

1.叶片症状2.冬孢子角3.冬孢子4.冬孢子萌发5.护膜细胞6.锈孢子

性孢子器葫芦形,埋生于表皮下,大小120—170×90—120μm性孢子纺锤形,无色,单胞,大小8—12×3—3.5μm。锈孢子器生于叶背面,长筒形,长约2.5—4毫米,直径0.3—0.5mm。护膜细胞六角形,有长刺状***突起,大小42—87×23—42μm。锈孢子近球形,橙***,表面有刺点,大小18—22×16—20μm。冬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双胞,橙***,具长柄,分隔处稍缢缩,每胞各具两个发芽孔,大小35—70×15—22μm。冬孢子在胶质冬孢子角上萌发生出先菌丝,4胞,每胞生一长柄,顶端着生小孢子。小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0—15×8—9μm。

发生规律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在梨树上形成的锈孢子成熟后,借风力飞落到转主寄主桧柏属(Juniperus)植物上,在适宜温度下萌发,侵入桧柏的叶、枝而产生冬孢子角。越冬后至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梨树叶片或果实。侵入后经过一定时间形成性孢子器。性孢子器产生性孢子,性孢子经昆虫等传带到异性性孢子器的受精丝,受精后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向叶背面发展形成锈子器,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能再侵染梨树,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后越冬。梨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能发生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产生小孢子侵染梨树。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极易死亡,传播距离为2.5—5km,最远为50km。

梨锈病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尤其温湿度的影响很大谈斗高。锈菌冬孢子的萌发和小孢子的侵染,都需要有一定的雨销告水和湿度,因此每年梨锈病发生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春降雨的早晚和雨量的大小。对温度也有一定要求,如冬孢子萌发温度为14—30℃,最适温度为17—20℃,锈孢子则为27℃。风在病害传播中也起重要作用。如早春无风或风向与梨园相背,在桧柏上越冬的冬孢子,产生小孢子后就不能借风力传播到梨树上,因而梨锈病的发生则轻。锈病菌一定要在有雨、有风、有适宜温度的配合,并有大量幼嫩寄主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较多的侵染。我国栽培的白梨、秋子梨系统的各品种均感病,西洋梨抗病力较强。除梨以外,此病还能为害山楂、木瓜等果树。

防治方法

1.切断侵染循环

在梨园四周2.5—5km以内,彻底砍伐桧柏,铲除转主寄主,切断锈病菌的侵染循环,是防治梨锈病的最有效措施。

2.药剂防治转主寄主

在风景区或城市绿化区,如不能立即砍除桧柏,则应于春雨前剪除桧柏上的病枝,并向桧柏喷布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0.3%五氯酚钠与1度石硫合剂混合液,或1∶1∶160式波尔多液,也可喷布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4000倍液。

3.梨树喷药

梨树开花前喷布1∶2—3∶250—300式波尔多液1次,开花后喷布2次,每次间隔10—15天。或喷布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问答拓展:梨树叶片背面有凸起的***丝状斑点,是什么病?

要想治疗好这树的病症,首先得确定这是什么病害。实际上,从为害的症状来看,挺好分辨出这是什么病害的,因为叶片上的***,特别像生了锈的铁,最先判断就是锈害。所以,不管你能不能识别,先从锈这方面入手肯定是对的。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得出这是梨树最为常见的病害,梨锈病。

梨锈病的为害症状,确实就是这样,锈迹斑斑,所以也被称为赤星病。这种病害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当梨树发病时,叶片的正面会有橙***的圆形斑块,密密麻麻的,中部橙色,边缘淡黄,有黄绿色晕圈与健康部分分开。然后,这个病斑遇到潮湿的天气时,会溢出淡***粘液,当粘液变干以后,这个斑点就变成黑色。

当叶片上的这些小斑点变黑以后,病斑组织逐渐肥厚,背面隆起,正面稍凹陷,不久在隆起处长出灰褐色毛状物,起处生出褐色码搭毛状物,形似山羊胡子,即为锈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为锈孢子。病斑多时,可引起梨树早期落叶。

梨锈病除了为害叶片以外,还会为害梨树的新梢、叶病、果柄以及幼果。新梢、叶柄、果柄上的病斑与果实症状相似,病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引起梨树落叶落果。而幼果一旦感染梨锈病,病斑初期与叶片上相似,病部稍凹陷,中间密生性子器,四周产生锈子腔,幼果生长停滞,引起早落。

那为什么会发生梨锈病呢?实际上,这和我们长期只知道向梨树获取,而不知道管理好梨树有关系。梨锈病的发生,其病原是担子菌亚门,这种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越冬后再侵染梨等果树,完成生活史。越冬后在春季来临时,病菌形成冬孢子角,天气潮湿时,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幼嫩组织上,产生侵染菌丝,由幼嫩器官表皮或气孔直接侵入让梨树感染病菌。

梨树发生梨锈病,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病菌的寄主,而这种病菌的寄主主要以桧柏为主,如果梨树周围有大量的桧柏,那就容易感染梨锈病了;第二,病菌的冬孢子角萌发需要有降雨的天气,在顺利越冬以后,梨树处于花期,当梨树萌芽开花时天气多雨时适宜冬孢子角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危害梨树;第三,在桧柏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要大,有足够的初侵染源,才能让梨锈病发生大量发生。

梨锈病这种病害,防治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如果要彻底防治好梨锈病,依然需要采取综合防治,并且要加强梨树管理,增强梨树树势,让梨树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般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防治。梨锈病需要桧柏这样的寄主树才能完成转寄的生活史,所以,在梨树园周围5米以内不能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使其不能完成侵染循环。在建梨园时,必须远离桧柏林,对零星的桧柏,应全部砍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做搜则不宜建梨园。

B物理防治。梨锈病病菌很容易在已经老化的树皮和树枝中越冬,因此在秋冬季节应该结合刮皮消除置于树皮中的病菌,然后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消毒防治。在不能清除桧柏等转主寄主的情况下,必须在春雨前剪除转主寄主上的病瘿,并用波2-3度石硫合剂或100-160倍波尔多液喷洒以减少病菌浸染。在坐果以后,要对果实进行套袋,可以有效防止梨锈病对果实的浸染生。

C化学防治。用农药防治梨锈病,一是可以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的防治,二是可以在梨树上侵染迟胡拿的防治。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的防治,需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梨锈菌锈孢子释放期喷洒农药,消灭梨锈病侵染源。在梨树上的喷药防治,应在梨树发芽前至展叶后一个月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一般在3月下旬梨萌芽期开始喷第1次药,以后每隔十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3次,雨水多的年份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问答拓展:柏树得的梨锈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柏树得的梨锈病的发病特点: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常见的桧柏等树上病组织中越冬。
春天3~4月气温适宜时开始形成冬孢子角,降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
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有隔膜的担子,上面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在梨树展叶、开花至幼果期间,担孢子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穗吵条件下,发芽产生侵入丝悉族哪,直接侵入表皮组织内。经过6~10d,叶正面出现***病斑,潜育期为7d左右。
此后形成性孢子器,内生性孢子。性孢子随性孢子器内分泌的蜜汁由孔口溢出,经昆虫传睁码带到相对交配型的性孢子器的受精丝上进行受精。
然后在病斑背面或附近形成锈孢子器,内生锈孢子。锈孢子不能继续为害梨树,而是随风传播,侵害一定距离的转主寄主桧柏等松柏科的一些林木上,为害其嫩梢和新梢,并在桧柏等林木上以菌丝形态越冬。
翌年春天,越冬菌丝上又形成冬孢子角,在桧柏树上形成冬孢子和担孢子,开始又一轮的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