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白粉病怎么治 花卉的白粉病是什么样的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904 次
白粉病是花卉常见的一种病害,它会使花叶变得粉白色,影响花卉的美观度和生长状况。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花卉的白粉病呢?
1.清除感染部位
我们需要及时清除花卉上的感染部位,将受到白粉病侵害的叶子、花朵等部位及时剪除并且清理掉。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白粉病的传播。
2.喷洒杀菌剂
我们可以选择喷洒杀菌剂来治疗白粉病。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氢氧化钠、硫酸铜等杀菌剂来喷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喷洒杀菌剂的时间要选择在早晨或者晚上,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喷洒,否则会对花卉造成伤害。
3.保持通风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花卉的通风情况。白粉病是一种喜欢潮湿环境的病害,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花卉的通风,减少潮湿的环境。可以将花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或者使用风扇等工具来增加花卉的通风情况。
4.调整土壤酸碱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来预防白粉病的发生。一般来说,白粉病喜欢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等物质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治疗花卉的白粉病需要我们及时清除感染部位、喷洒杀菌剂、保持通风和调整土壤酸碱度等多种方法。只有在多方面综合治疗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花卉的白粉病。
相关拓展:
问:花卉白粉病怎么治?
白粉病主要为害月季、蔷薇、菊花、瓜叶菊、报春花等花卉。1症状叶片、叶柄、花蕾、嫩梢等均可感染。初期,病部出现白色粉霉层,边缘不明显,后逐渐扩大并渐变为浅灰色,并产生黑色小粒点。植株受害后,矮小,畸形,花小而少或不能开花,影响观赏价值。
2病原系真菌病害,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
3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上越冬,次年随新芽的萌发而侵染,并随风力传播。白粉病一般春秋两季发病严重,但在温室生产菊花、月季切花和瓜叶菊时,周年均可发病。阳光不足、通风不利、偏施氮肥等均可诱发白粉病。
4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合理施肥,加强通风透光,保持适当株行距,减少病害发生;(2)剪除病枝叶及时烧毁;(3)药剂防治:①早春萌芽前喷洒3~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100~200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武夷菌素(绿神九八):1%武夷菌素水剂为棕色低毒液体。②武夷菌素为核苷类农用抗菌素,是广谱性生物杀菌剂。由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产生的抗菌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黄瓜、花卉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人、畜无毒或微毒,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③抗霉菌素120。又叫农抗120,是一种碱性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其杀菌原理是直接阻碍植物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病菌死亡。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兼具一定的治疗作用,对许多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花卉白粉病、霜霉病等防效较好。高效低毒,对人畜安全、不伤害天敌、无残留,不污染瓜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首选药剂。常见制剂为2%和4%水剂,一般使用2%水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或200~400倍液灌根。④多抗霉素。又叫宝丽安、多效霉素、多氧霉素、保利霉素,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属于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它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干扰菌体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还能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可用于防治叶斑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常用剂型有10%可湿性粉剂,一般使用10%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叶面喷雾。
问:我的茉莉叶子上爬满白色很小像蛾子的东西是什么虫子怎样杀灭
白粉虱开放分类:科学、昆虫、农业、同翅目、粉虱科
分类地位: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
分布范围: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为害作物: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为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4.9-1.4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卵长椭圆形,长约0.2-0.25毫米,初产淡***,后变为黑褐色,有卵柄,产于叶背。幼虫(或称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或深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蛹椭圆形,长约0.7-0.8毫米。中间略隆起,黄褐色,体背有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生活习性: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防治技术:白粉虱防治最好的药剂就是啶虫脒,一般含量为3%,使用800倍左右。生产厂家有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正业飞戈(3%啶虫脒)、金色飞戈(30%啶虫脒)。
发生与为害白粉虱是七十年代传入的一种害虫,为害葡萄、苹果和柿等果树,还为害西红柿、莴菊等多种蔬菜和泡桐等林木树种。开始认为此虫只能在温室内繁殖为害,但近几年在河北昌黎庭院内已经成为一种大害虫,在室外已经可以自然过冬,成为庭院葡萄、花卉、蔬菜及绿化林木的重要害虫,尤其葡萄和泡桐,发生量很大,为害也很严重。
成虫、若虫以刺吸口器为害叶片,叶被害处发生退绿斑,而且招致霉菌发生。成虫体长1-1.5毫米。翅及胸背披白色粉,停息时翅合拢成屋脊状,翅脉简单。卵长0.2毫米,长椭圆,基部有柄,初产淡绿,披有白色粉,近孵化时变褐。若虫体长0.8毫米,淡绿,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
习性及发生规律在温室内一年10余代,冬季在室外可以存活。虽然越冬虫态和部位尚不清楚,但已经成为庭院一大害虫。成虫寿命较长,每雌可产卵100余粒,成虫有趋嫩性,在嫩叶上产卵。若虫在叶背面为害,3天内可以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为害。
防治措施
(1)可喷药防治,用药有2000倍菊马乳油、氯氰锌乳油、灭扫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
(2)在温室内可引入蚜小蜂。
(3)成虫对***有较强的趋性,可用***板诱捕成虫并涂以粘虫胶乐死成虫。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