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鸠是几级保护动物

斑鸠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也是一种受到保护的鸟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规定,斑鸠属于二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任何人不得非法捕杀、猎捕、交易、运输、出售、**、利用斑鸠及其制品。那么,为什么斑鸠受到保护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斑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天敌。斑鸠以大量的昆虫为食,特别是一些农业上的害虫,如蝗虫、蚜虫等。斑鸠对于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斑鸠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斑鸠的羽毛光泽鲜艳,制作的衣物和饰品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过度捕杀和非法贸易严重破坏了斑鸠的数量和栖息环境,需要加强对斑鸠的保护。
斑鸠是一种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斑鸠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如《诗经》中的“斑斑者菇,其色青青”,《山海经》中的“斑鸠、凤凰相育”,《庄子》中的“斑鸠九子”,都是对斑鸠的称赞和赞美。
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看待斑鸠的保护。只有加强对斑鸠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同时也能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文化遗产。
相关百科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ZhōnghuáRénmínGònghéguóYěshēngDòngwùBǎohùF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法律,旨在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安全。
生态平衡(Shēngtàipínghéng):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生态平衡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Zhēnguìdeyěshēngdòngwùzīyuán):指那些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和繁殖,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具有高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相关问答拓展:
珠颈斑鸠为什么那么多?因为珠颈斑鸠繁殖能力强,每年一只母珠颈斑鸠就可以生50个蛋,然后可以全部孵化出来。所以跟其他斑鸠品种比起来,珠颈斑鸠的数量就多很多。
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随意的就能看到珠颈斑鸠。珠颈斑鸠一般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白天睡觉,一般不准各种昆虫为食
珠颈斑鹑能家养吗?野生斑鸠不可以养,因为它们是保护动物,所以野生的斑鸠不能养。
珠颈斑鸠是鸠鸽科、珠颈斑鸠属小型鸟类。俗称鸪雕等,体长27~34厘米。头为鸽灰色,上体大都褐色,**粉红色,后颈有宽阔的黑色,其上满布以白色细小斑点形成的领斑,在淡粉红色的颈部极为醒目。留鸟。
山鸽子是保护动物吗?山鸽子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斑鸠的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 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为红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斑鸠最大能长多重?虎皮斑鸠最大能有六到七两重。野外野生斑鸠属一般保护动物,不允许**。野生斑鸠为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同属被保护的斑鸠有欧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珠颈斑鸠、棕斑鸠、火斑鸠等。
斑鸠一窝是一公一母吗?在一般情况下,一窝斑鸠是一公一母,但是也有一窝是2只公斑鸠或者母斑鸠的情况出现,所以一窝斑鸠是否是一公一母通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斑鸠1年一般能够下蛋5-8窝,每个窝中有2枚白色的蛋,母斑鸠通常会与公斑鸠轮流孵蛋,经过17天左右,小斑鸠就出壳了,在公斑鸠和母斑鸠的照顾下,它便会慢慢的长大。
一、斑鸠一窝是一公一母吗
1、1窝是否各有1只公母
在部分情况中,一窝斑鸠是一公一母,但是也会出现一窝是2只公斑鸠、1窝是2只母斑鸠的情况,因此一窝斑鸠是否是一公一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斑鸠1年能下几窝蛋
(1)斑鸠一般1年能够下蛋5-8窝,也有部分斑鸠会下10窝蛋。
(2)每窝一般可以有2枚蛋,蛋的颜色为白色,下蛋之后,母斑鸠会与公斑鸠轮流孵蛋,经过约17天,小斑鸠便会出壳,然后它会在公斑鸠和母斑鸠的喂养下长大。
(3)野生斑鸠一般会在5-7月下蛋,在下蛋之前它们会将筑巢在树上,巢穴一般是由树枝搭建而成的,结构比较简单,与地面的距离在3-7m左右。
二、斑鸠是几级保护动物
1、级别
斑鸠在湖南省属于3级保护动物,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因此一般不允许**野生斑鸠。
2、斑鸠简介
(1)斑鸠上体的羽毛一般以褐色为主,**的颜色为红褐色,上背的颜色为褐色,下背至腰部的颜色为蓝灰色。
(2)斑鸠主要栖息在山地、山麓或者平原的林区中,一般会吃高粱、麦种、稻谷、果实等食物,偶尔也吃昆虫的幼虫。
(3)斑鸠主要有火斑鸠、山斑鸠、珠颈斑鸠等种类,其中珠颈斑鸠的体羽多为灰褐色,暗黑褐色的嘴,紫红色的脚,它有1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在颈侧有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