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东北虎的资料

2024-03-12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57 次
东北虎的资料

  本篇农资总结会给全国农资人分解“东北虎的资料”的内容进行讲解,但愿对各位农友们有几许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东北虎(学名:Pantheratigrisaltaica)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冬毛淡**。

  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东北虎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西伯利亚和朝鲜北部。体色夏毛棕**,冬毛淡**。

  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另一说法:“汉字‘王’,是根据虎头斑纹之状所造的象形文字”)。

  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

  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

  捕食大中型哺乳动物,偶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据统计目前野生的约有500只,中国**规定了严格地保护办法,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家给予赔偿,并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但野生的东北虎仍然非常稀少。

  东北虎(学名:Pantheratigrisaltaica),也叫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黑龙江的俄语名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虎、满洲虎、朝鲜虎,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虎亚种和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皮毛最为珍贵,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丛林之王”,雄性体重220~260公斤,体长3~34米,雌性体重165~195公斤,体长26~29米。野生东北虎最大个体的体重纪录是384公斤,并载入《苏联哺乳动物》书籍中,被认为是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还有400公斤(被质疑)、390公斤、360公斤、350公斤(权威猫科动物学者Mazak引用)等个体实例,都收录于各动物学专著,但是现代西方以及俄罗斯学术界对于这些数据提出很多质疑。

  虽然这些巨大的个体始终作为历史记录而存在,但仅在历史纪录当中,并不被现代科学家所认可。一些狩猎记录更为夸张,包括被很多网站提到过的700公斤实例,却没有测量的任何出处,可能是误将700磅当成公斤,搞错了单位。人工饲养的雄虎体重吉尼斯纪录为1025磅(465公斤)于1986年实测,二十多年过去,有不少圈养虎超过了这个记录,包括一些动物繁殖中心和动物园,有关详细报道了400公斤、409公斤的实例,甚至现了一个混血虎的重量更大纪录,达到440公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没有得到权威认可,老虎的健康也得到了质疑。

  东北虎毛色浅黄,毛厚,不畏寒冷。据统计目前野生的约有500只,中国**规定了严格地保护办法,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家给予赔偿,并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但野生的东北虎仍然非常稀少。

  孕期100—105天,一胎生2—4子,约两年产一次崽,幼虎2岁独立生存,4岁性成熟,寿命15—20年。

  体魄雄健,行动敏捷,肩高1米多,身长可达34米,尾长约1米,平均体重240公斤左右,是目前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有“丛林之王”的称号。

  东北虎的毛色鲜明美丽,虎爪和犬齿利如钢刀,锋利无比,长度分别为9厘米和15厘米,是撕碎猎物时不可缺少的“餐刀”,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有力武器。它还有条钢管般的尾巴。

  东北虎捕捉猎物时常常采取打埋伏的办法,悄悄地潜伏在灌木丛中,一旦目标接近,便“嗖”地窜出,扑倒猎物,或用尖爪抓住对方的颈部和吻部,用力把它的头扭断。或用利齿咬断对方喉咙。通常是一齿封侯,或猛力一掌击到对方颈椎骨使其断裂而死,而对付大型食草类动物如牛时,则采用从后背进攻法,猛然扑到野牛的后背,用利爪固定住自身的平衡后再用利齿咬其后颈或颈椎,致死方休,然后慢慢地享用。

  东北虎一般住在500—1200米的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带,主要靠捕捉野猪、马鹿和狍子等为生。

  它白天常在树林里睡大觉,喜欢在傍晚或黎明前外出觅食,活动范围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

  常言道:“谈虎色变”,“望虎生畏”。

  在人们心目中,老虎一直是危险而凶狠的动物,是最强大的猫科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东北虎一般不轻易伤害人畜,反而是捕捉破坏森林的野猪、狍子的神猎手,而且还是恶狼的死对头。

  为了争夺食物,东北虎总是把狼赶出自己的活动地带。东北人外出时并不害怕碰见东北虎,而是担心遇上**的狼。

  人们赞誉东北虎是“森林的保护者”。

  东北虎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出游荡,独来独往,没有固定住所。

  只是到了每年冬末春初的**期,雄虎才筑巢,迎接雌虎。不久,雄虎多半不辞而别,把产仔、哺乳、养育的任务全部推给雌虎。

  雌虎怀孕期约3个月,多在春夏之交或夏季产仔,每胎产2—4仔。雌虎生育之后,性情特别凶猛、机警。

  它出去觅食时,总是小心谨慎地先把虎仔藏好,防止被人发现。回窝时往往不走原路,而是沿着山岩溜回来,不留一点痕迹。

  虎仔稍大一点,母虎外出时将它们带在身边,教它们捕猎本领。一二年后,小虎就能独立活动。

  东北虎的寿命一般为28年左右。

  东北虎如传说的山神一样,拥有火一样的神灵目光。它的身体厚实而完美。

  背部和前肢上的强劲的肌肉在运动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动向前,是那样的平稳和安静,看起来就象在丛林中滑行一样,它相对地拥有尖硬的锯牙钩爪,拥有5个非常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不用时缩回爪鞘避免行走时摩擦地面。

  它生性内向,孤独、多疑、凶猛、强壮有力,动作敏捷,在丛林中出没无常,一般人很难亲眼目睹野生的东北虎。传统看法其它虎种均为东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区扩展分化出来的。

  在生态环境中也处于顶层的王者地位。

  中国科学家在解剖东北虎的时候,发现它的肌肉一打开之后,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好看,还要结实,肌纤维极为粗,浑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余的脂肪,几乎很难见到脂肪,强壮的骨骼附有强大的肌肉,证明这种动物有极强的爆发力。

  虎的爆发力有过实证,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

  东北虎的经济价值极高,传统看法认为虎的肉和内脏可入药治疗多种慢性**,一只成年虎的价值相当于30多张黑貂皮,也只因为这样,东北虎遭到无情的捕杀。

  虎的繁殖率也较低,它的寿命一般为25年左右,三四岁时性成熟,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怀孕期105~110天左右,每胎一般产三四仔。幼虎**母亲乳汁长大,要跟随母虎一二年才独立生活。

  想想看,人们对东北虎的捕杀率大大超过它的繁殖率,这是东北虎濒临灭绝的直接原因。

  滥伐森林、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严重地破坏生态平衡,也是造成东北虎濒临灭绝的另一个重要的间接原因。

  我们知道,森林是虎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也包含着虎的猎食对象——野猪、鹿等。近年来由于偷猎者甚多,致使虎的捕食动物也大为减少,维持野猪、鹿等有蹄动物与虎之间的生态平衡是很重要的。

  据考查,在一只东北虎的领地内,应当不少于150~160只野猪和180~190只鹿。老虎只要吃饱了,并不会主动攻击人和牲畜。

  缩小了生活区域,削减了食物来源,东北虎能不濒临灭绝吗。

  值得庆幸的是,据1987年统计世界各国的动物园(中国未计在内)现在养东北虎623只。现在我国大多数动物园都饲养了东北虎。

  这就是说,这个虎亚种现在还有一线生机,若不趁现在少数的饲养虎还有繁殖能力,并设法及时从野外弄到几只虎种,以更新现有的血缘来延续它的命根,那么。这个举世闻名的珍稀虎亚种就真的要彻底灭绝了,那时我国东北将真正成为无虎之地。

  关于东北虎和东北棕熊的冲突,东北虎偶尔会捕食熊,熊在老虎食谱里占有一定的地位。而在苏联动物志里包括很多西伯利亚虎杀北极熊的例子。

  不过只有在冬天得不到足够食物的东北虎有时会袭击北极熊。1959年冬天,一头西伯利亚虎杀死了在一头带仔成年雌北极熊,并吃掉了小熊和母熊。1956年3岁年轻公虎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棕熊。1961年一头棕熊被虎杀死并吃掉。1957年母虎杀死一头棕熊和它的三岁幼仔。

  成年虎是没有天敌的,但是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会由于野牛袭击受伤致死。1913年一头成年公虎杀死了大棕熊。

  1981年一头体型大的棕熊跟踪一只公虎,最后倒反被公虎杀死并吃掉了,而相反的一个例子发生在1960年的阿林地区,棕熊成功杀死了母虎,并吃掉了它。食物的匮乏才上演了这样的悲剧。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东北虎和它们生存的环境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中国的数量不足20只,朝鲜半岛已经再没有东北虎的踪迹。

  东北虎已被列入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我国**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对东北虎进行栖息地的保护。

  作为异地的保护,当时主要是我国的各动物园。全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曾经有虎的保护区至少有24处,如黑龙江省的七星砬子保护区、广东粤北华南虎保护区、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区等,但其中有些保护区是名存实亡,如:七星砬子保护区内已多年不见虎的踪迹。

  我国东北虎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异地保护的研究仅限于各动物园初级原始的研究,我国仅进行过一次较为科学的东北虎野外种群数量的调查,该项研究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于1987年完成的,其它领域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

  有关东北虎的调查、分布和种群数量: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1974---1976年,调查结果为151只。1984---1985年,结果为20---30只。1988---1991年为16---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最近的两次调查分别是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

  最近一次,黑龙江省调查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东北虎在黑龙江的分布区又明显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并形成了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3个孤立的分布区,完达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林区可能没有虎的分布,老爷岭北部有无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个孤立分布区的林业区内发现活动在老爷岭南部的2只个体可能为雄性,活动在完达山东部的虎至少有1只雌虎的1只亚成体虎,另两只不确定,可能为雌虎。活动在张广才岭南部1只不能确定性别。

  目前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仅存不足20只,全世界也仅有400只左右。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东北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严格禁止捕猎。

  据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使野生东北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958年,我国就在东北虎之乡的黑龙江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丰林红松原始自然保护区。1962年,国务院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977年,我国相关部门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2023年8月9日,吉林珲春东北虎生活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在1986年建立后,一直致力于研究东北虎的饲养繁育技术。最近10年又引进了具有国际谱系的东北虎种源,基地内的东北虎数量已由最初的8只,发展到今天的620余只。

  一、东北虎具有自己独特生态价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反之,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

  不只是东北虎,处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具有各自调控、调节生态平衡和物种平衡的作用。

  二、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三、东北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描写。

  如果这种动物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另外东北虎是现存虎类中个体最大、体色最美的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据介绍,目前对东北虎的保护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栖息地的保护,一种为异地保护。我国**分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进行栖息地的保护。

  进行异地保护的,主要是各动物园。世界自然野生动物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全球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了。


好文探索:科普:虎年说虎——全球老虎生存保护状况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提到老虎,你会想到什么一只毛色绮丽、体态威武、头顶“王”字的大猫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老虎吗老虎真的不会爬树吗在野外遇到老虎又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神奇的物种。

  亚洲多国有分布强大堪称“兽中王”。

  虎是亚洲的特有物种,分布区北起俄罗斯远东,南至印度尼西亚,踪迹遍及俄罗斯、中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10余个国家。

  虎的栖息地包括热带雨林、常绿森林、稀树草原等。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领地面积由猎物密度决定,从20平方公里至1000平方公里不等。

  虎是猫科动物里最强大的猎手,身长约1.8米至3米,体重在100公斤至300公斤之间,通常独自狩猎,最喜好的猎物是野牛、水鹿、马鹿、野猪等大型有蹄类动物,捕猎时会选择伏击方式,靠强大的爆发力瞬间击倒猎物。一只虎一次可吃掉36公斤肉。

  平均而言,虎每两年产下2到4只幼崽,但约一半幼崽活不过2年。虎在野外可以活到20岁。

  虽被称为“兽中之王”,虎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自20世纪初以来,野生虎的数量下降了95%以上。

  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野生虎数量约3900只,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印度。截至2023年年初,全球野生虎数量尚未有较可信的统计数据。

  2023年11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保护老虎国际论坛”确定每年7月29日为“世界老虎日”,并设定目标,到2023年让全球野生虎数量在当时据估算约3200只的基础上翻一番。

  从生物学分类看,全世界的虎只有一种,即猫科豹属下面的虎种。

  不过,这个种下面又分为9个亚种,分别是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华南虎、印支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巴厘虎、里海虎,其中后3个亚种已经灭绝。

  现在中国的野生虎主要为东北虎和孟加拉虎。

  印支虎在中国是否还有分布目前存疑,中国特有的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灭绝。

  不同亚种的虎体形大小有异。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戈介绍说,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体型最大,东北虎的毛在冬季更厚更长一些。华南虎、印支虎和马来虎则属“南方系”老虎,毛色较深,脸较长,身材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相比瘦一些。

  长得最有“个性”的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岛屿上的苏门答腊虎,它在老虎家族中体型最小,还有着像张飞一样的“络腮胡”。

  值得注意的是白虎并不是一个特殊的虎亚种,而是孟加拉虎的一个色型,基因突变使它们原本的“橙黄底黑纹”变成“白底黑纹”。

  而史前动物剑齿虎虽然名为“虎”,但并不是虎。据孙戈介绍,剑齿虎与现代虎的关系类似猫与虎的关系,处在完全不同的演化分支上。

  老虎的某些特点使其生存能力更强。有观点认为,虎身条纹的走向与草丛中一根根草的生长方向一致,有助虎伪装自己,伏击猎物。

  所有虎的条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的指纹一样。科学家常通过这些条纹来辨别老虎。

  虎非常喜欢水,是猫科动物里少有的“游泳健将”。民间**中老虎不会爬树,实际上爬树也难不倒它,只不过由于体型较大,较细的树承受不住罢了。

  除非受到惊吓或伤害等,一般情况下,野生虎不会主动袭击人类。据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介绍,野生虎对人类有先天的恐惧,通常会避免与人直接接触,因为人类的外形与老虎的主要猎物有蹄类动物有明显区别。

  孙戈也表示,如果在野外看到老虎正面冲人咆哮,说明它不想**,只想把对方赶走。这种善于伏击的强大猎手如果真想下手,不会给人反应时间。

  这时应避免与其对视,面对老虎缓慢后退。千万不要转身逃跑,这可能触发它捕食的条件反射行为。

  虎是生态系统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林中老虎消失,那将只剩下遥远的传说和动物园中的踪迹。虎还是理想的环境指示物种和伞护种,如果虎的生存环境得以保障,则许多其他物种也能享受相应保护。

  保护虎归根结底是保护人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家园。

  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境内野生虎生存状况持续改善。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去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园内野生东北虎数量已由公园2023年试点之初的27只增至50只,种群呈明显向中国内陆扩散的趋势。


精选问答:


  1、属虎的都是哪年出生?

  列举:1902年、1914年、1926年、1938年、1950年、1962年、1974年、1986年、 1998年、2023年、2023年、2034年、2046年、2058年、2070年、2082年、2094年。判断方法:公元年号除以12余数是6的年份都是虎年。列成公式为:公元年号÷12=某个商,同时余数是6例如: 2023÷12=商167,同时余数是6。那么,2023年是虎年。注:因为世界通用的公历和中国的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而干支历以立春建寅月之日为一年之始,一般立春当天相当于公历每年2月4号或5号。扩展资料虎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因为生肖年依附于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

  农历只是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包括极个别所谓专家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

  2、东北虎与其他虎的区别?

  (1)体形大小的差别,东北虎比华南虎大。

  (2)东北虎的毛色淡得多,冬季呈淡**,夏季**较浓。华南虎的毛色呈桔**,甚至略带赤色。

  (3)东北虎的胸腹部和四肢内侧纯白,白色的范围较广,华南虎则杂有较多的乳白色。

  (4)东北虎的冬毛比华南虎长得多,背毛长约45-55毫米,腹毛长55-65毫米,尾毛尤其丰满,使尾巴显得又粗又肥,成为东北虎最明显的一个标志。

  (5)华南虎的斑纹较深较宽,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由两条纹上下两端相接连而形成),东北虎的花纹较疏较淡,常常不是黑色而是赤褐色。

  扩展资料

  虎身体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它绝佳的捕猎能力。成年虎的体型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可以称王。体型最大的亚种——东北虎的体长可达3.5米。

  虎虽然身大齿利,但是仍然拥有一套自己的潜行追击战术。它的一身花毛能够掩藏自己的行踪,虎的四川名字“扁担花”,就来自于它身上一条一条的花纹。

  它的足部也和家猫一样有趾垫,为的就是埋伏时尽量少发出声音。中国人谓之“虎行似病”,说即便是成年健康虎,平常走路也总是懒洋洋的,看似一副大病难愈的样子,实际上危险至极。使动物进入自己的埋伏圈,是虎捕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