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单产高原因
此篇汇总会给大家剖析“作物单产高原因”的内容进行阐述,期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作物单产高的原因是种植区光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差低,作物呼吸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水分和营养充足,作物积累的营养物质多。
好文探索:农业农村部:秋粮增产已成定局,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22.6亿斤,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早稻产量566.7亿斤、增加4.3亿斤,连续四年增产。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粮大头已丰收到手。
曾衍德表示,今年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除局部受灾外,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总体呈增产态势。
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
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进一步指出,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秋粮增产完全可以实现“以秋补夏”,夏粮、早稻、秋粮这3季算下来,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可以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潘文博表示,一方面,今年秋粮面积增加奠定了秋粮增产的基础。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3.1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今年秋粮面积连续第4年增加。
另外,今年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预计增加1300多万亩,相应的杂粮杂豆等低产作物的面积减少,这两类作物亩产相差500斤左右。
另一方面,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初显,这是今年秋粮增产的关键。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从耕种管收、地种药肥全环节找差距,拿出综合性解决方案。
今年重点抓了玉米、大豆的种植密度问题,首先是选育耐密品种,配套高性能的播种机,精准水肥调控,及时病虫防控,加上中后期大面积实施了秋粮“一喷多促”,中央财政拿出24亿元支持推广这一措施,单产提升的效果十分明显。
专家调查,这些重点县大豆密度每亩增加800-1000株、每亩可增产30-50斤,玉米密度增加500-800株,每亩增产150-300斤。
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73%,这有效地对冲了洪涝、干旱等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精选问答:
1、1953-1956年粮食增长的原因?
1953年至195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显著增长,主要原因如下:
1. 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农村的劳动力。
2. 实行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使农民能够集中劳动力和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农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 **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了农业机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同时还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
4. 大力发展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非常重要。**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水利建设,建设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如大中型水库、灌溉工程、排灌工程等,使农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 推广新技术:在这一时期,**积极推广新技术,如化肥、高产优质作物品种、新的耕作方式等,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1953年至1956年期间粮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扶持、技术推广、水利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措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2、农作物种植会考虑到株距和行距,过密会影响产量,为什么呢?
无论什么农作物在种植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其株距与行距的,过度的密植不仅会影响到产量,甚至还会因密度过大,长势衰弱,病虫害的滋生等,导致绝收都是有可能的。
大密度种植影响光合作用
密度种植太大,首先是从通风透光上就会严重的造成影响,绝大部分的农作物或者是果木树等,在没有充足的光合作用下,就不能够良好的生长,光合作用也是对农作物构成生长营养吸收的必然条件,密度太大就会影响的光照,植株生长不好,哪里会高产呢。
通风不良易发生病虫害
密集不通风的种植环境,就会造成作物病虫害的大量滋生,大部分的菌类病害都喜欢在通风不良,潮湿的环境下繁衍传播,就会导致农作物的病害发生,并且难以进行控制。严重的妨碍了农作物的生长。
密度大,就会造成农作物的营养供应不足
大密度的种植还会构成农作物在营养成分上吸收争夺,从而会导致其营养不良,造成秸秆瘦弱细小,无**常的开花授粉,对于自然环境的抗性减弱,如一有风吹就会发生倒伏的现象,会严重的妨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事例,小麦播种密度大的危害
在农作物种植密度的问题上,农大村里的一位街坊就因此吃了大亏,她家在去年种植小麦的时候,由于播种机调试故障,小麦播种量出现了过大,每亩地据她说将近达到了70斤的样子,结果小麦出苗后,就表现得非常稠密,有人建议她赶快疏苗处理。
她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对种地的经验也不足,以至于小麦在抽穗期就因一场风发生了倒伏现象,后来每次刮风都会倒伏,去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她就傻了眼,小麦大部分的倒伏了,即便是有穗的,也是那种小小的,像是野麦子一样,最终连种子钱都没有收回来,也是后悔莫及了。
所以说无论种植哪一样的农作物,都要合理的株行距,不要认为密度大结的穗多或果实多,这就是不少种植户的一个误区。关于农作物种植密度大的不良现象问题,农大根据自己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大家一些基本常识,供参考。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