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花菜角斑病经常出现,花菜角斑病该怎么防治?

2024-02-2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64 次
花菜角斑病经常出现,花菜角斑病该怎么防治?

  此篇知识汇总刨释“花菜角斑病经常出现,花菜角斑病该怎么防治?”的内容进行周密说明,但愿对各位网友们有几许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主要损害叶片,造成角斑病。患病部位为淡灰白色,有时出现褐色边缘的叶片。

  假顶孢囊菌(Ellis&EV。)Deighton被称为十字孢拟杆菌,属于半知真菌。

  菌丛在叶片两侧,淡白色,无色分生孢子梗,大小5-15×2-4微米,无色分生组织,3-5个隔膜,大小30-90×2-3微米。传播途径和病情病原体主要在有基质或菌丝的病叶上越冬。

  第二年,条件合适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南方冬暖春暖,雾大露重,所以容易发生这种病。

  (1)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2)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50%多菌灵(多菌灵加万美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角斑。患病部位为淡灰白色,有时出现褐色边缘的叶片。

  (1)种植密度高,树行萧条,通风透光不好,病害严重,氮肥施用过多,生长过嫩,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

  (2)土壤粘酸。连作多年,田里病残人多。在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地里,植物抗性降低,病害严重。

  (3)带菌种子、未完全分解的肥料、带菌有机肥、或混有本科作物病残的肥料易发病。

  (4)低洼地区易积水,排水不畅,土壤潮湿。

  早春温暖多雨,容易生病。秋天多雨、多雾、露水重、缺少阳光或寒流来得早。

  (5)温室栽培中,由于湿度过大,往往容易生病。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集中焚烧或堆肥。深耕残茬,促进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体和昆虫。

  (3)选择抗病品种和无病包衣种子。

  如果种子没有包衣,必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消毒。

  (4)防病的关键是移栽或播种后用土覆盖幼苗,移栽前喷一次杀虫剂。

  (5)选择便于排灌的田地,开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直至雨停,无积水。大雨后及时清理沟渠系统,防止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对于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地,在播种前,将消毒杀虫的药用土壤播撒或开沟。

  (7)应施用堆肥或发酵细菌发酵的腐熟有机肥,而不是腐熟或带菌的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加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有利于减少病害。

  (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止土壤病菌危害飞播植物。

  (9)发病时,及时清理病叶、病株,并带出田间焚烧,病点用药或生石灰。

  (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溉,增加田间湿度,减少蚜虫和灰飞虱的危害和病毒传播。严禁连续灌溉和漫灌。

  浇水时防止水滴飞溅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11)种球长到拳头大时,适当控制浇水,增加施磷钾肥。

  比如追施过磷酸钙、草木灰、骨粉,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12)当种子植物的花球长到2/3大小时,将中间难以抽出的部分剪掉,旁边只留三个花枝,切口处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保存。

  防病的关键是在苗床底部铺一层薄薄的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一次杀虫剂。

  50%多菌灵或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多菌灵(多菌灵加万美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每7~10天一次,连续控制2~3次。

  Cercosporaeriobotryae(Enjoji)Saw。

  1病叶2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斑以叶脉为界,呈多角形,多数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

  病斑赤褐色,周围常有**晕环,以后长出黑色霉状小点粒(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Cercosporaeriobotryae(Enjoji)Saw,子实层生于叶面,成为黑色小点粒。子座深褐色至黑色,球形至长圆形,直径40—100μm。

  分生孢子梗密集成束。病菌在产生孢子以前,部分菌丝体集结寄主表皮下,形成菌丝块,然后长出分生孢子梗。

  初生分生孢子梗直立,单胞,淡褐色,老熟时先端稍弯曲,颜色变深,有隔膜1—5个,大小10—15×3—4μm。分生孢子无色,鞭状,直或稍弯曲,大小30—70×22—35μm,有隔膜3—8个,每个细胞内含有1—3个油球。以菌丝块及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在浙江终年有分生孢子的产生。

  一般在土壤瘠薄、排水条件较差、栽培管理不良的果园内发病重。

  苗木发病常重于成株,特别在土壤瘠薄,生长不良时更为明显。

  品种间发病的轻重有差异,白沙发病较重,夹脚、红种以及夹脚与乌凡的杂交种次之,乌儿抗病。

  增施肥料,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雨季要作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以利于植株生长。

  及时清除落叶,并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等,加以烧毁,减少果园中的病菌来源。

  在新叶长出后喷布05—06%波尔多液。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喷第一次药,每10—15天左右1次,共1—2次。

  西红柿细菌性角斑病是常见病害,西红柿细菌性角斑病该怎么防治。

  1角斑病为四棱豆的普通病害,在部分地区发生,一般较少见。

  一旦发病,田间发病率往往较高,常达8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2症状:此病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生,仅为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多角形黄褐色病斑,以后转变成红褐色至紫褐色,叶背病斑密生灰紫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集,相互连接成片,短期内即致叶片坏死干枯。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病菌萌发引起发病。

  生长期以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四棱豆生长期多雨,田间空气湿度高,雾大露多,病害发生较重。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病原物为丁香假单孢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病菌在种子上、病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以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传播,并具有多次再番茄叶部受害,初期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不规则斑点,深褐色至黑色,无轮纹,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

  番茄叶斑病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布满暗色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点,后沿叶脉向四周扩大,到后期会破裂,穿孔甚至脱落。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0%甲基托西瓜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

  病毒在带毒蚜虫体内、种子表皮和某些宿根杂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蚜虫和瓜叶虫是其传播媒介,农事活动的接触传播是蔓延的重要途径。

  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日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药液浸种20分钟,或用70℃恒温干热处理种子72小时,杀灭种子携带的病毒。

  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和病株,减少毒源。

  整枝压蔓时,先健株后病株,以防接触传播。

  西瓜细菌褐斑病又叫西瓜细菌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

  初在叶片上形成**或黄褐色小角斑,大小1~2毫米,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有时危害叶缘引起坏死,西瓜角斑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蔓、卷须及果实上。子叶得病生出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叶片上病斑开始为水渍状,以后扩大形成黄褐色、多角形病斑,有时叶背面。

  细菌性角斑病,可用乙蒜素,中生霉素,农用链霉素等交替使用防治。

  同时建议加入芸苔素和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和生长能力。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如果您感觉对您有用,不妨点一下采纳,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