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通常在什么时间出来活动
此篇知识文章会给广大农资人解释“蚯蚓通常在什么时间出来活动”的内容进行周密诠释,希望对网友们有少许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夏天为例,蚯蚓通常在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出来。蚯蚓是一种夜间动物,白天通常隐藏在土壤洞穴中,晚上外出,几乎所有的食物和**都在夜间进行。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通常生活在肥沃的花园、花园、耕地、沟渠等地方。
好文探索:放生必要知识普及系列:1、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
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
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
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
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精选问答:
1、什么时候合适电蚯蚓?
答:蚯蚓一年四季都可以挖掘,不过最好挖的是春季的中下旬。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2、蚯蚓冬天到哪里去了?
地下
蚯蚓是一种在冬季会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它的活动温度是5-30℃,如果环境温度降到5℃以下的话,它就会进入冬眠的状态了,停止新陈代谢,保存体内的能量。所以它在感受到温度下降的时候,就会躲到很深的地下,地下很深的地方是非冻土层,在这个地方进行冬眠它是不会被冻死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