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和北柴胡的区别
本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网友们介绍一下“柴胡和北柴胡的区别”的内容进行全面阐述,期待对各位网友们有所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柴胡:有很多种。世界上有100多种。
目前,中国有36种17种变种和7种变种。根部可用的柴胡数量较少,约20种,主要包括北柴胡、银州柴胡、红柴胡、黑柴胡、马尾柴胡、锥叶柴胡等。
北柴胡:它是柴胡的主要药物种类之一。它高50-85厘米。
根主根较厚,呈棕色,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山坡、路边和岸边。
好文探索:谈谈多种柴胡
柴胡,《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属伞形科植物(银柴胡属石竹科),主要分南柴胡、北柴胡两大类。
南柴胡类中,包括软柴胡、川柴胡、红柴胡3种,原植物名狭叶柴胡,主销于江浙地区。
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原植物包括长白柴胡、六安柴胡、长茎柴胡等。
全国大多数地区,以用北柴胡为主。
如两广、两湖、江西、福建、陕、甘、华北(包括北京、天津)等地的药店,虽亦备有各类柴胡,但处方单写柴胡者,即付给北柴胡。
炮制(如鳖血拌、醋炒、水炒),均以北柴胡加工。丸散修合(如逍遥丸、补中益气丸、人参鳖甲煎丸等),亦用北柴胡。
江浙沪,习用南柴胡,如处方只写柴胡,即付南柴胡类的软柴胡。炮制及丸散修合,均用软柴胡。
处方应用《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
处方写柴胡、春柴胡、软柴胡、细柴胡者,概付软柴胡。处方写川柴胡、竹叶柴胡者,概付川柴胡。处方写红柴胡、柴胡头者,概付红柴胡。
处方写北柴胡、秋柴胡、硬柴胡者,概付北柴胡。
历代本草所载,柴胡的地上部分名柴,地下部分名胡,古时入药概取其根,并从北柴胡为正品。
如李时珍说:“柴胡生山中,嫩则可药,老则采而为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
又说:“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
根部作用较之茎叶部为著,故入药取其根。
临床常用的“银柴胡”,属石竹科,其极肥白软濡,形如黄芪,它和“柴胡”不是同一科属的植物,临床应用,应加区分。
4、“柴胡劫肝阴”之说南、北柴胡的功能,由于品种和入药部分的不同。
有其同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从柴胡是否劫肝阴问题,来反证南、北柴胡的特性。论述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探索认为“柴胡劫肝阴”的医家们所用的柴胡品种,才能提出初步的论据。
柴胡劫肝阴之说,初见于张司农《治暑全书》的序文中。其后,叶天士在《幼科要略·疟门》中曾引用之。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更加申述。近人张山雷氏进一步加以发挥。
其实,在此以前,李东旭、张景岳、缪仲淳、张石顽、杨时泰等亦都认为“柴胡性升善散,阴虚火炎者忌之”。
但在上述医家的著述中,都没有说明他们应用的是何种柴胡,这是很缺憾的。
1、柴胡升散之说,在东垣、景岳以前,很少有人提出,唐代以前,临床应用以北柴胡为主,唐、宋时期以银柴胡为主,南柴胡的应用,当开始于唐、宋以后。
2、认为柴胡劫肝阴的几位医家,可以说绝大多数是江浙地区人,江浙两省目前的用药习惯,仍以南柴胡为主。
3、南柴胡药用带根全草,茎叶部分的作用一般偏于升散。
4、参考最近发表关于“柴胡劫肝阴”探讨的文章,大致上亦有地区性的差别。
北方几位医家认为:柴胡并无劫伤肝阴之弊,如林氏在《柴胡功用的商榷》一文中,举三例肝硬化、一例慢性肝炎、一例温病来说明,其中一例肝硬化应用柴胡达365天,并未出现伤阴现象。
张氏在《讨论张山雷论柴胡的禁忌问题》一文中,也否认柴胡有劫肝阴之弊。
南方几位医家,如陈氏《我对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学说的看法》、夏氏《关于柴胡劫肝阴的初步探讨》等文中,都认为在临床上柴胡劫肝阴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夏氏更认为,柴胡能升少阳清气,易于引动肝阳,进一步损及肝阴,如肺肾阴虚,舌红津枯者,用时亦当谨慎,不能以其仅劫肝阴而忽视之。
夏氏所用的是南柴胡,林氏文内注明用的是北柴胡,这样看来南、北柴胡的临床效果,确有不同。
南、北柴胡同属伞形科植物,其有效成分有相同之点,但由于产地、品种、入药部分等的不同,因此也有特殊性的一面。
在历代文献复习中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这样的体会,初步归纳于下。
疏邪解热:主少阳病寒热往来,疟疾型的间歇热。
其疏邪解热、和解表里的作用,不同麻、桂的发汗解肌,也不同石膏的清热泻火,故仲景用以治邪在少阳的寒热往来、口苦耳聋、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
疏肝解郁: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女子情怀不畅,肝失条达,或木郁土中,脘痛痞胀,噫气泛恶等症。
祛痰调经:主妇女**不调,经来腹痛,经前产后寒热腹痛。
章氏推崇柴胡有解热、泄下、祛瘀作用。
北柴胡长于推陈致新,能除心腹肠胃中结气,对饮食积聚,寒热邪气以及痰热结实的疏导和解,有很好的效用。
其性降多于升,走而不守,其升亦由于浊阴的下降,故清阳才得上升。
《本经》和《别录》所论述柴胡的功能,实是指出了北柴胡的特性的一面。
其性虽不同于大黄的导下泄热,但重剂亦能致泄,故邪在半表半里的寒热不解、胸胁苦闷及有肠胃滞浊见证者,用之最宜。
南柴胡长于发汗解表,升举清阳,能疏肝胆之气以解肝郁,气味俱轻,外感在表在上,兼清阳下陷者用之最宜。
**洛说:“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司清气上行”,是指出了南柴胡的特性,故肝阳易亢,肝阴不足,血虚津枯者,用之宜慎。
南柴胡长于疏散升阳,故其劫枆肝阴之弊,较为显著。
三、南、北柴胡和银柴胡的不同点。
银柴胡味甘微寒,主劳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以及小儿五疳劳热。
《本草求真》说:“银柴胡味甘性寒,功用等于石斛,皆能入胃而除虚热,但石斛到兼入肾,涩气固筋骨,此则入肾凉血之为异耳。故《和剂局方》,用此以治上下诸血,及于虚劳方中,参入同治,治肝劳之必用此为主。
张山雷也说:“银柴胡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治虚热之良药”。
南、北柴胡和银柴胡虽都具解热疏肝郁之功,但其特性不同。
南柴胡得一“升”字,能于升散中解热疏肝。北柴胡得一“降”字,能于疏降中退热泄肝。银柴胡得一“滋”字,能于滋养中清热柔肝。
南、北柴胡能升能降,走而不守。银柴胡能清能滋,守而不走。
石氏说:“柴胡能升能降,因而得着一个和字”。张赞臣氏说:“柴胡主要功能在于疏与和字,即既能疏通,又有宣畅和里的作用”,这都道出了南、北柴胡的性能和特长。
精选问答:
1、北柴胡与南柴胡的主要区别是?
北柴胡 的性状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2、山西柴胡和北柴胡区别?
山西是柴胡的产地,所谓山西柴胡和北柴胡实际上是一回亊。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