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草莓黄萎病的症状和如何防治,在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2、措施:栽培过程中尽量减少造成植株伤口的措施;降低土壤湿度;成活后及时喷施预防药剂等。覆膜前畦面撒施石灰,摘叶应选择晴好天气,摘叶后及时喷药防病。药剂可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
3、草莓花枝一旦发现有发红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用啶酰菌胺+嘉美红利+异菌脲;或嘉美红利+抑霉唑·咯菌腈;或腐霉利+嘉美红利+嘧菌环胺.咯菌腈;或唑醚.啶酰菌 胺+嘉美红利+异菌脲交替喷淋防治。
4、防治时间 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盛期在育苗中后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所以防治草莓黄萎病主要在育苗时期和移栽前进行防治。病发原因 长期连作,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较多。土壤排水性能较差,导致土壤长期积水。种植密度过于密集。施肥时,氮肥施加过多,农家肥腐熟未完全,带有病菌。
5、微生物菌肥根小子能够满足以菌治菌、消除土传、高抗重茬、预防根腐、防治死棵等,同时还能对土壤进行消毒,能够采用冲施、喷施、淋根、撒施几种施肥方法使用。 草莓发生根腐病后会因地下根系腐烂、吸收能力下降,造成植株营养吸收能力降低,进而导致植株矮小、长势弱。
6、黄萎病:根茎横切面维管束环状坏死。 预防为主,做好土壤处理,移栽前用腐霉利/多菌灵/锰锌乙铝等+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蘸根;移栽后用噁霉灵、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灌根;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周围健株浇灌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等保护。
草莓黄萎病怎么进行防治
1、灌根处理,在草莓黄萎病发病初期,可先拔除病株,再用1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结合滴灌进行灌根,每10天灌一次,连灌2次,也可有效防治病害的继续危害和蔓延。
2、 在种植草莓时,采取高垄地膜栽培。田间浇水,采取小水勤浇或滴灌的方式,控制田间湿度,降低病害的发病率。 草莓种植前,施底肥时,除了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时,配合适量施入微生物菌剂根小子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3、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草莓黄萎病的基础,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众所周知,不同草莓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有差异,如章姬较抗病、欧系草莓品种抗性也较强。同时还应选用无病种苗。新引进的品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进行种子灭菌处理。
5、草莓黄萎病防治方式 在移栽前立即消除田里周边野草,将除草的野草集中化损坏。深松地灭茬机,有益溶解残疾体,降低病原菌和虫源。针对与莎草科农作物开展三年之上轮种的农田,需与稻谷等水生物农作物轮种,能够合理草莓黄萎病。
6、草莓黄萎病是一种顽固性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危害性很大,药剂防治效果普遍不理想。 防治策略应以预防和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实行轮作 避免连作重茬,以实行3年水旱轮作效果更佳。 选用无病健康种苗 要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留种,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
怎么进行草莓黄萎病的防治
1、草莓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提前预防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和蔓延最有效方法。 要选择无病草莓苗,严防病菌传入,是杜绝该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要进行蘸根,在草莓定植时,可用80%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浸根处理,将草莓苗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后进行定植。
2、生态防治:草莓疫霉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特别是对于连作的积累量只会更大,所以在种植前、采收后要做好土壤处理,如栽前高温闷棚后,土施活土君复合菌剂,可壮大有益菌群,减轻病害的发生。
3、黄萎病:根茎横切面维管束环状坏死。 预防为主,做好土壤处理,移栽前用腐霉利/多菌灵/锰锌乙铝等+海精灵生物刺激剂蘸根;移栽后用噁霉灵、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灌根;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周围健株浇灌甲霜灵锰锌、霜脲锰锌等保护。
4、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可采用棉隆进行种植前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后要及时淋灌1000倍液嘉美红利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 土传病害线虫严重用药配方:嘧菌酯+甲霜恶霉灵+阿维菌素+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3次。 发现芽线虫可用噻唑膦+乙蒜素+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3次。
5、微生物菌肥根小子能够满足以菌治菌、消除土传、高抗重茬、预防根腐、防治死棵等,同时还能对土壤进行消毒,能够采用冲施、喷施、淋根、撒施几种施肥方法使用。草莓发生根腐病后会因地下根系腐烂、吸收能力下降,造成植株营养吸收能力降低,进而导致植株矮小、长势弱。
6、苗子弱缺营养,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温度,白天可保持在最高25度,夜间8度左右;二是肥料,可施用含有高活性矿源的平衡肥,加少量磷酸二氢钾,加上草莓生根壮苗肥,可促根、提苗、壮苗。
草莓黄萎病有什么为害症状怎样防治
1、草莓黄萎病的症状 草莓一旦发生黄萎病,症状比较明显,植株整体呈现矮缩状,发育迟缓,老叶发黄、干枯下垂。新叶的三出复叶有一片或二片叶子较小,并且叶片发生扭曲。草莓茎基部的维管束出现一定程度的褐化,横切面维管束呈褐色,并沿叶柄、果柄向上扩展,病轻时根部不腐败,病重时根部腐烂、地上部分枯死。
2、草莓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提前预防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和蔓延最有效方法。 要选择无病草莓苗,严防病菌传入,是杜绝该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 要进行蘸根,在草莓定植时,可用80%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浸根处理,将草莓苗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后进行定植。
3、适量的减少氮磷肥的施肥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草莓健壮生长,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环境,有效提高草莓自身抗根腐病的能力。 草莓种植前在施用底肥的时候,配合施用适量的微生物菌肥,培育健壮根系,降低发病概率。草莓发病时,冲施或滴灌微生物菌肥根小子兑300~500公斤水调理土壤、减少土传病害、防治根腐、茎基腐病。
5、草莓发生根腐病与气候环境条件以及种植地块管理也有直接关系。如果种植地区出现连续阴雨或常时间积水,土壤贫瘠、偏施氮肥的地块,栽植密度过大等等均会引发根腐病。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施用未腐熟肥料、以及病害虫多等也会引发病害。
6、草莓黄萎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选用抗病品种、健康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综合控制其发生和危害。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草莓黄萎病的基础,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众所周知,不同草莓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有差异,如章姬较抗病、欧系草莓品种抗性也较强。
草莓黄萎病怎么治
1、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具体作法是:在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
2、选择早熟避病或抗(耐)病品种。 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 ( ) 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有条件可进行滴灌或滲灌。 防治最关键要从苗期抓起。
3、灌根处理,在草莓黄萎病发病初期,可先拔除病株,再用1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结合滴灌进行灌根,每10天灌一次,连灌2次,也可有效防治病害的继续危害和蔓延。
4、生态防治:草莓疫霉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特别是对于连作的积累量只会更大,所以在种植前、采收后要做好土壤处理,如栽前高温闷棚后,土施活土君复合菌剂,可壮大有益菌群,减轻病害的发生。
5、实际上,对于草莓生理性病害的预防重点把控好三个方面,即肥水调控、环境调控与花果管理。 草莓喜肥又不耐肥,在保证底肥充足的情况下,缓苗后、花前花后、坐果至采收一定要精准追肥,同时配合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以均衡植株营养水平,强根壮根。
6、本品利用纯植物源植物多酚提取液的特殊能效,历经反复试验科研研究、筛选、培育等工序,能够有效抑制草莓种植过程中的红中柱根腐病、黄苗、死苗、腐烂等多种问题。产品绿色环保、对作物安全、无害,符合国家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方向。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