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必须用缩节胺吗,玉米用不用打缩节胺

2024-08-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293 次

玉米缩节胺与多菌灵一起用吗?

可以一起用。

缩节胺对植物营养生长有延缓作用,缩节胺可通过植株叶片和根部吸收,传导至全株,可降低植株体内赤霉素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伸长,顶芽长势减弱,控制植株纵横生长,使植株节间缩短,株型紧凑,叶色深厚,叶面积减少,并增强叶绿素的合成,可防止植株旺长,推迟封行等。缩节胺能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植株抗逆性。能和大部分杀菌剂混用,混用后使用效果更好。

打玉米控旺剂后几天能喷芸苔素?

最好间隔5~7天左右。以免影响控旺效果。

我们对玉米进行控旺的目的是为了缩短节间,防止倒伏,但芸苔素的效果是促进玉米生长,两者的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不能用芸苔素来为玉米控旺。

玉米在控旺的时候往往应该在它长到6-10片叶子时,最晚不能超过12片叶时,为它施加控旺剂。控旺剂可以选择乙烯利或是缩节胺,效果都非常不错。

玉米15个叶子还能打缩节的药吗?

不可以

在玉米的药物控旺管理上,田间打药控旺的最佳时间是在玉米7-9片叶期(玉米拔节期是6-9片叶),打药的时间最早不可在玉米完全展开第6片叶前,打药的最晚时间不可超过11片叶,正常情况下,只要玉米植株上的叶片数超过11片或达到12片叶后,即使你家玉米的长势有点过旺,也一定不能再在地里喷打各类各样的控旺药物了,否则必然会造成玉米因为控旺时间不当或控旺过度而发生后期减产的情况。

玉米秸秆高怎么解决?

最为常用的玉米控旺剂,比如,30%胺鲜酯·乙烯利,缩节胺等,控旺剂当中的主要成分,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合成以及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延缓植物纵向生长,从而达到植株间节缩短,控制高度的目的,正常使用没有害,但过量使用或者受一些环境因素影响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减产出现。

欧必施叶面肥和缩节胺混用吗?

可以的。

从实际使用效果上看,缩节胺是控制的是玉米高度,防止它长得又高又弱,很容易倒伏。而叶面肥主要是补充各种营养,预防缺素而发育不良,增加茎粗。喷洒缩节胺之后,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而叶面肥并不是说用过之后马上就能看到玉米长势的变化。所以说,两者混用之后,两者的作用是不会抵消的。

玉米缩节能喷花生吗?

答:可以用在花生上。

玉米缩节胺是市面上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花生和玉米等大田作物和番茄、马铃薯和果树等园艺作物上广泛使用。缩节胺又名助壮素、甲哌鎓、健壮素等,低毒。纯品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商品一般是含缩节胺40%或97%的浅褐色粉剂,或含量为25%的水剂。粉剂较稳定,可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用。

胺鲜酯在玉米上使用的好处有哪些?

玉米控旺的时间在6~10片叶,一般不超过12片叶时,常用的控旺剂的药物有胺鲜酯·乙烯利,缩节胺。在喷洒控旺剂时,可以和叶面肥混用,比较省工,不仅能控旺,还能补充营养。还有一些农户直接用的套餐,里面含有控旺剂以及一些营养叶面肥。

张师傅说:“打控旺剂是不让玉米长太高,抑制它生长,打叶面肥是为了促进玉米的生长,相反的作用,这两者不是矛盾了吗?打了之后,万一再出现控旺也没控住,反而更旺了,还浪费钱和工夫。”

在玉米上农户常用的叶面肥有磷酸二氢钾、锌肥,从性质上来说,胺鲜酯·乙烯利这种控旺剂不宜和碱性肥料或农药混用,这两种叶面肥和控旺剂都比较稳定,混合后不会发生什么反应。

从效果上来说,控旺剂是控制的是玉米高度,防止它长得又高又弱,很容易倒伏,而叶面肥能主要是补充各种营养,预防缺素而发育不良,增加茎粗。喷洒控旺剂之后,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而叶面肥并不是说用过之后马上就能看到玉米长势的变化。所以,混用后,两者的作用不会抵消,更不会出现玉米越来越旺的情况。

磷酸二氢钾一般在玉米中后期使用,增加粒重,在苗期使用,提升玉米的抗性,也有微弱的控旺作用。控旺剂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抑制株高,能让茎秆变得更强壮,为高产打下基础。磷酸二氢钾一般苗期磷酸二氢钾的用量在50~70克之间,苗期用量不宜太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注重锌肥在玉米上的应用,苗期缺锌时,会出现一些花白苗,而且后期缺锌会出现秃尖缺粒的情况。所以,在控旺时加入硫酸锌能够补充锌元素,预防后期秃尖,提升品质。

控旺剂和叶面肥混合使用,有一喷多效的作用,增强玉米长势,增加产量。在喷洒时控旺剂和叶面肥分开稀释,在上午十点之前或者下午五点之后喷洒,避开有露水或者雨前雨后的时间段,喷洒时要喷洒均匀,不能重喷,防止控旺过度。

玉米用缩节胺能用于棉花吗?

可以

缩节胺在棉花上应用,通过叶片、根、茎等部位吸收后传导至植物全株,减低植物体内赤毒素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伸长,抑制赘芽生长,控制棉株徒长,

能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抑制茎叶疯长、控制侧枝、塑造理想株型,提高根系数量和活力,使果实增重,品质提高。

广泛应用于棉花、小麦、水稻、花生、玉米、马铃薯、葡萄、蔬菜、豆类、花卉等农作物。

玉米必须用缩节胺吗,玉米用不用打缩节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