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地笋的种植技术,地笋的种植技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32 次
地笋的种植技术,地笋的种植技术?

地笋的种植技术

土壤要求

地笋的土壤要求比较特殊,需要选择土层较厚、排水良好、通气性好、肥沃、酸性土壤。土壤pH值在5.5-6.5之间,有利于地笋的生长和发育。

育苗技术

地笋的育苗技术比较关键,需要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球,将种球浸泡在50℃的水中,保持15分钟,再将种球放入温水中浸泡,保持2-3天,直至种球萌发。然后将萌发的种球放入育苗盘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约7天后,地笋幼苗开始出土。

田间管理

地笋在生长期间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施肥、浇水。在幼苗期间,每隔10-15天施一次尿素,每次施肥量为10克/平方米,促进地笋生长发育。在开花期间,每隔10-15天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施肥量为15克/平方米。

病虫害防治

地笋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白粉病、蚜虫、螟虫等。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在生长期间定期喷洒农药,如50%敌敌畏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地笋的收成期是什么时候?

地笋的收成期在10月份,此时地笋的生长期已经结束,地笋的块茎已经成熟,可以进行收割。

问题二:地笋的保存方法有哪些?

地笋的保存方法有多种,可以将其放入冷库中,也可以将其埋在沙土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延长地笋的保存期限。

问题三:地笋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地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铁、锌等营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降低血糖、降低血脂等功效。

百科知识

敌敌畏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常用于防治农作物的害虫。其化学名为二甲基硫代磷酰氨基甲酸酯,具有强烈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性。

多菌灵是一种杀菌剂,常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其化学名为N-(3-氯-4-甲基苯基)-N'-(1,2,4-三嗪-5-基)脲,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

参考文献: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现代农业技术》杂志

《农业科技导报》杂志

问答拓展:这是什么植物?

这是地笋,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叶具极短柄或近无柄,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或上面具光泽,亮绿色,两面均无芹迟亏毛嫌神,花期6-9月,果期8-11月。

一、地笋的生长习性

地笋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耐寒,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

二、繁殖技术

1、根茎

在采挖根茎时,应该采用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厘米长小段,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15-20厘米,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5厘米,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d左右出苗。

2、播种

种子采收后在每年的3-4月份进行条播,行距30厘米,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发芽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天左右出苗。每1h百m2播种量3.75kg。

三、栽培技术

1、田间管理

幼勒期注意除草、松土。当苗高30厘米,封垄以后,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15厘米及第1次收割以后,都应进行追肥,可选用海餐沃水溶肥。种植2-3年后,植株行生,应进行翻栽。

2、采收

夏秋季间,茎叶生长繁茂。在开旦隐花前,收地上全草。南方在4月上、中旬开始收获,一年可收2-3次。但对挖根状茎入药,以及作种茎用的留种地,生长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收后,切段晒平。根状茎采挖后,洗净烘干或者晾干。

问答拓展:这是什么植物?是天麻吗?

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唇形科属多年草本植物,因其形状、营养与人参相似,故又名地参。《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详细介绍了地参可药食兼用,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地参在中医上也被用来补药、强心剂、镇静剂、创伤修复和减轻疼痛。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核悉地参具有抗***、降血脂、抗衰老、降血糖、调节***紊哗氏谈乱、缓解经期痉挛和******等疗效,其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1]

中文学名

地笋

拉丁学名乱碰

L.LucidusTurcz.

别称

虫草参,银条菜,地蚕子,地参

地下茎

地参干品

问答拓展:白石笋如何栽种?

白石笋的栽种方法。
一、适时播种。
1、根茎种植方式
在白石笋采收后,挑选出健壮的嫩根茎,将其切成12cm左右的小段,然后控制好适宜密度进行种植,每个种植穴内可放入大概3段根茎,种植后要覆盖土壤轻轻压实,并将土壤浇敏茄湿透,以促进根茎发芽。
2、播种种植方式
需要挑选健壮无病害的种子,选择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条播,与根茎种植的方法一样,播种后需要及时覆盖土壤镇压,不过播种种植没有根茎种植的发芽率高,一般只有55%左右,期间要将土温控制在18℃左右,等待大约9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
&#;
二、田间管理
1、播种出苗后要做好幼苗管理工作,在幼苗阶段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敬拿亮有利于促进幼苗健壮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可在幼苗长至32cm左右时,及时进行封垄,封垄后要停止除草工作,并可适当进行浇水,有利于保持土壤湿润。
2、期间要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还有土壤的含肥量进行追肥,第1次追肥可在幼苗长至12cm左右时,然后在第1次采收后也要进行追肥,主要施腐熟农家肥,连续种植超过2年左右,当植株比较茂盛时,需要进行翻栽,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三、防治病虫害
地笋常见的病虫害有野螟与锈病等,无论是发生病害还是虫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的话,都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健壮生长亮宽,因此需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发生病虫害。
采收后要及时清除园间病残枝,并翻耕土地进行消毒,有利于减少越冬的虫卵与病菌,降低其发病率,期间有发现锈病的,可使用洗衣粉混合敌锈钠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