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什么是小麦黑脚病怎么降低小麦感染黑脚病的几率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268 次
什么是小麦黑脚病怎么降低小麦感染黑脚病的几率

小麦黑脚病是什么?

如何降低小麦感染黑脚病的几率?

1.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预防小麦黑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但是过量施肥会导致小麦生长过旺,茎秆变得柔弱,容易感染病原菌。

2.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黑脚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抗病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小麦感染黑脚病的几率。

3.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小麦黑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等,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4.喷洒农药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地喷洒农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喷洒农药必须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黑脚病?

小麦感染黑脚病后,叶片会出现黄化、干枯和卷曲等症状,茎秆和穗部也会出现黑色的病斑,甚至导致植株倒伏。可以通过观察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和病斑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黑脚病。

问题二:黑脚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黑脚病的病原菌是黑穗镰刀菌。这种真菌具有强大的侵染性和适应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生长繁殖。

问题三:小麦黑脚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黑脚病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减产和品质下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小麦黑脚病每年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数十亿元。

问题四:喷洒农药对环境和人体有影响吗?

喷洒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喷洒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在喷洒农药后,应注意及时清洗喷雾器和防护装备,避免残留。

问题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小麦抗病品种?

在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小麦抗病品种时,需要考虑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病害的流行情况等因素。可以咨询当地农业专家或者参考相关的种植资料,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小麦抗病品种。

小麦黑脚病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严重威胁,要想有效预防和控制,需要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和知识,对农民和农业专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小麦黑脚病的防治技术》

2.《小麦病害防治手册》

3.《农业生产技术指南》

农药知识

氧化乐果是一种广谱杀虫剂,能有效防治小麦黑脚病、稻飞虱、棉铃虫等害虫。氧化乐果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害虫神经系统的酯酶,导致害虫神经兴奋性增加,最终死亡。在使用氧化乐果时,应注意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答拓展:专家们好,小麦根部发黑,茎杆麦穗都已经发白死掉了是什么病啊,怎么防治?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下,地上部的症状,如白穗庆橘,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感病后,初生根誉银团部根茎变为黑褐色,次生根上也有很多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搏旅整个根系变黑死亡。发病轻的麦苗即使不死亡,也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病株易从根茎部拔断;分蘖期感病后,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感病后,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

问答拓展: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二):小麦苗期主要病害

七 小麦全蚀病    1 发生:小麦全蚀病又名小麦立枯病、小麦黑脚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由真菌引起。小麦发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于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腐和基腐***害,病菌危害的部位仅限于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下处,地上部的症状如出现白穗,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发病根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整个根系变黑。发病轻者即使不死亡,也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位无明显症状。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麦田出现矮发病中心,生长高低不平。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极易识别。
  2 防治:发病区通过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可明显降低发病。播种前用温水浸种,或用立克秀、三唑醇等药剂拌种,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小麦播种后20~30天喷三唑酮药液,返青期再喷1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
  
  八 小麦霜霉病
  
  1 发生:小麦霜霉病是一种真菌***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以及西北、华北、西南麦区,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区或田块零星发生。通常发病率为10%~20%,严重发生时可高达50%。
  小麦霜霉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黄化萎缩,剑叶和穗部畸形。苗期发生霜霉病,病株的叶色表现为淡绿色,并有轻微条纹状花叶。拔节后病株显著矮化,叶色淡绿,有较明显的黄白色条纹或斑纹,叶片变厚、皱缩扭曲,重病株常在抽穗前死亡或不抽穗。穗期症状的特点是形成各种“疯顶症”,叶面发皱并弯曲***,穗茎曲或弯成弓形。
  2 防治:主要是实行与非禾谷类作物1年以上的山槐轮作,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促进麦株的迅速生长,出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播种前用甲霜灵拌种。常发病地区,可在播种后喷硫酸铜溶液、甲霜灵&#;逗樱友锰锌、霜脲锰锌、安克&#;锰锌以及普力克等药剂预防。
  
  九、小麦散黑穗病
  
  1 发生:小麦散黑穗病是一种真菌***害。在麦区普遍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仅1%~5%,严重年份达10%~15%。
  小麦散黑穗病主要危害穗部。病株比健康檀株稍矮,抽穗略早,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均消失,成为黑色粉末,初期病穗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病穗在抽穗前内部即已完全变成黑粉。
  2 防治: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要选用无病种子,小麦抽穗前加强种子田的检查,及早拔除残留的病穗。种子处理是防治小麦黑穗病的关键,可以采用变温浸种、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法杀灭种子E的病菌。拌种的药剂可选用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萎锈灵等。用1%的石灰水浸种也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十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
  
  1 发生: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毒病。发病植株有效穗减少,穗型变小,粒重减轻,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70%以上。
  小麦被侵染后,苗期新生的叶片就出现褪绿或扭曲现象:第2年发病后,先从心叶叶尖或下一片叶中部开始褪绿扭曲,在病株嫩叶上出现淡绿色至橙***斑或梭形斑,不久变成***或淡绿色不连续的短条状,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规则条纹。叶脉最初呈绿色,后全叶变黄,穗短小,有的穗轴弯曲,形成畸形穗:病株株型松散矮小,籽粒不饱满,干粒重降低。
  2 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进行多年轮作。颂厅冬麦适时迟播,避开传毒介体的最适侵染时期。通过增施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发病后追肥,能减少死苗现象,减轻黄化程度,减少损失。(全文完)(安徽潘殿新)

问答拓展:这个是小麦什么病害?怎么治?

小麦散蚂昌全蚀病
又称立枯病,黑脚病。根部病害,只危害麦根和茎基部一二节,抽穗后病株成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根部变黑,病株茎基部有黑色菌丝。
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土壤潮湿,水浇旱地易发生冲扒。
防治,增施有机肥,用多菌灵,三唑酮,土壤消毒。三唑酮拌种,返青期用甲基托布物乎津或消蚀灵灌根。一旦出现白穗为时已晚。
最好的办法是轮作。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希望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