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玉米锈病大爆发 2024年玉米锈病
安徽玉米锈病大爆发,农业专家谈如何防范
一、玉米锈病的病因
玉米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由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引起的。玉米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锈菌易于繁殖,从而导致玉米锈病的大爆发。
二、玉米锈病的症状
玉米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面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的斑块,后期斑块会逐渐变成深褐色,叶面会出现褪绿、卷曲和变形等现象。在玉米生长期间,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三、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施肥: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
2.选择适宜的品种: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3.精细管理:玉米生长期间,需要进行精细管理,及时除草、松土、修剪枝叶等,以提高玉米的生长环境。
4.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果发现玉米已经感染了锈病,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控制。化学防治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安徽玉米锈病大爆发的相关问题
1、玉米锈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玉米锈病的传播方式有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两种。
2、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3、如何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玉米锈病的发生,需要采取合理施肥、选择适宜的品种、精细管理和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等措施。
4、玉米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玉米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面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的斑块,后期斑块会逐渐变成深褐色,叶面会出现褪绿、卷曲和变形等现象。
5、化学防治方法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吗?
化学防治方法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问答拓展:玉米锈病对产量的影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玉米锈病会使产量减少,以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为例,一般正常情况下当地夏玉米产量为1300斤,在锈病严重的时候,产量为300斤左右。2、在锈病中度发生时,亩产为600-800斤左右,在锈病轻度发生时,亩产为1000斤左右。3、黄淮海地区的锈病为南方锈病,是由台风从菲律宾和台湾吹来孢子,一般为气传病害。
一、玉米锈病对产量的影响
1、玉米锈病会导致收成减少,以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为例,正常年份,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在1300斤左右。
2、在部分早熟品种、感锈病品种、高感锈病品种、使用劣质高氮肥料,前期旺长后期脱肥严重的田块、种植密度比较大的田块及植株生长不旺盛的田块中,锈病爆发严重。这些玉米在8月上旬开始感染锈病,9月上旬植株开始干枯,玉米平均亩产约300斤左右。
3、有些地区种植了稍能抵抗锈病的品种,加上肥力较足的田块,使玉米锈病发生推迟,锈病中度发生。一般在8月中下旬发生,病株的光合作用变差,营养供应不足,平均亩产为600-800斤。
4、在种植晚熟品种、晚播品种、高抗锈病品种、玉米授粉结束后施药防治的玉米田中,锈病感染较轻,亩平均产量为1000斤左右。
二、玉米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以黄淮海地区的锈病为例,该地区的锈病被称为南方锈病,多为气传病害。
2、这一类锈病的孢子一般由台风传播带来,其菌源主要来自菲律宾和我国台湾。近菌源地的南方玉米区发病后,菌源会随着台风北上,再向其它区域传播。通常会在8月份天气转凉后发生,在平均温度为26℃-28℃且湿度高时,锈病发病较为迅速。
3、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其中最适宜的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
4、玉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高湿、叶面结露的气候,适宜夏孢子形成和侵入。
5、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玉米锈病多在5-10月发生,在夏秋高温、多湿及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较重。
6、玉米锈病在田块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中发病较重。在种植过早熟品种、密度过高、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块中,发病较重。
问答拓展:玉米锈病年年发生,防病效果最好的方案是什么?
玉米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种植过程中一个常发病害,对后期的玉米产量影响极大。对于种植户来讲,要想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必须做好玉米锈病的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八字植保方针,制定高效的防治方案。
在中原地区,玉米的平均亩产量是1500斤。2024年,我曾经遇到过一名玉米种植大户,前期玉米长势非常不错,授粉结束后遇到了锈病大爆发。由于玉米生长高度高,无法人工打药(那时候飞机打药尚未流行),就放弃了治疗。最后收获时,亩产量不足900斤。
这就是不及时防控玉米锈病的后果!
玉米锈病的发病规律引起玉米发生锈病的病原菌是玉米柄锈菌,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苞叶以及茎秆,最初是在叶片上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展到茎秆上。
发病初期,在玉米叶片的正反两面均会出现淡白色或者灰色小斑,周围有***晕圈,容易识别。随后逐渐发展为淡***或者红褐色凸起病斑,散生或者聚生,圆形或者长圆形,以长圆形居多。后期病斑变为黑褐色,即冬孢子堆。
玉米柄锈菌随着病株越冬,春季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气温20℃~30℃,湿度90%以上)开始发病,从玉米叶片初侵染,产生红褐色夏孢子后随风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玉米锈病逐年加重的原因玉米锈病逐年加重,这和秸秆还田密不可分。
柄锈菌可以在玉米植株和叶片上长期存在。当这些病残株被处理斤土壤中后,这些病原菌会存在3年左右的时间。条件不适宜时,处于休眠状态,一旦气候合适,迅速萌发侵染。
当该田块再次种植玉米时,柄锈菌就会遵循它自身的侵染规律,开始新一轮的锈病发生。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秸秆还田造成了玉米锈病的逐年加重。
玉米锈病化学防治方案虽然玉米锈病发病迅速,但是它的防治方案并不复杂,其方案主要分为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
1、玉米锈病防治方案:可以在玉米小喇叭口和大喇叭口期,喷施吡唑醚菌酯750倍~1000倍进行预防;
2、玉米锈病治疗方案:一旦出现病情,可以使用己唑醇1000倍或者丙环唑1000倍或者戊唑醇2000倍进行喷雾治疗,连续用药两次,间隔7天,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若要控制好锈病的不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种植抗锈病的玉米品种,近几年的登海系列、迪卡系列都属于抗锈病品种。我们可以去正规的玉米种子销售点购买,切勿相信进村推广的那些非法种子。
问答拓展:玉米锈病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锈病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以安徽省豪州市的玉米种植为例,正常年份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1300斤,染病较轻的地块亩产量大概为1000斤,而感染锈病严重的地块,亩产量降至300斤左右,锈病的发病温度为15-35度,相对湿度为95%以上。
玉米锈病对产量有什么影响
玉米锈病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以安徽省豪州市的玉米种植为例,正常情况下,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1300斤,而感染锈病严重的地块,产量降至300斤左右,病害较轻的地块亩产量大概为1000斤。
玉米感染锈病的原因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该地的玉米锈病多为气传病害,其孢子主要是由台风带来,菌源来自菲律宾和台湾,通常在8月份天气转凉后开始爆发,在平均温度为26-28度且湿度高时,锈病传播最为迅速。
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
玉米锈病的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为15-35度之间,最合适的传播温度为20-30度,相对湿度为95%以上,在玉米开花结穗期至采收中后期,为孢子形成和入侵的适宜时期。
玉米锈病如何预防
种植玉米时,为了预防锈病的发生,应该选用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与其它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每年收获玉米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栽培期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雨季及时开沟排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