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优选种菌
种菌是大球盖菇高产栽培的基础。优选种菌应选择菌质纯正、生长快、菌丝生长强劲的高质量菌株。
二、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大球盖菇高产栽培的关键。应根据菌棒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以满足大球盖菇生长的营养需求。
三、适宜温度
大球盖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要保持菌床内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影响菌棒的生长和发育。
四、合理管理
要定期对大球盖菇进行管理,包括菌棒的加水、翻棒、通风等,保持菌床内的湿度和通风情况,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五、科学采摘
大球盖菇采摘要在菌盖完全展开前进行,采用旋摘法或剪刀剪断菌柄,避免对菌床造成损伤,影响下一批的生长和发育。
拓展问题:
1、如何预防大球盖菇的病虫害?
预防大球盖菇的病虫害,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加强管理,保持菌床内的湿度和通风情况;
(2)使用优质菌种,提高大球盖菇的抗病虫害能力;
(3)合理使用农药,选择安全、有效、环保的农药进行防治。
2、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大球盖菇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以下营养价值:
(1)提高免疫力,预防***;
(2)降低血脂、降血压、保护心脏;
(3)促进肠道蠕动,预防***;
(4)抗衰老、美容养颜。
3、什么是有机肥?
有机肥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及其代谢物、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等天然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等处理后,用于农田的一种肥料。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肥效持久、促进土壤改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
参考文献:
[1]谢宏.食用菌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2]陈凯,陈晓霞.食用菌栽培与加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
问答拓展:大球盖菇种植技巧是什么
1、栽培时间。由于大球盖菇属于中温型品种,加上发菌时间较数备长。在河南的栽培时间应选择在8月中下旬开始播种为宜,10月底前栽培结束较好。2、场地选择及处理。应选择遮阳较好的成年林地,场地通风、向阳,地势较高,便于浇水排灌,且要求交通方便。在离树30~40cm处开畦,畦深8~10cm,宽100~110cm,长度不限。畦与畦之间留50~60cm宽的走道,以方便生产操作。畦开好后,在畦内及畦埂上撒上一层生石灰,进行消毒杀虫。
3、栽培方法。原料准备麦秸、麦糠、稻草等栽培原料按可利用面积20kg/_(盖在埂上面约15~20cm厚)、稻壳或麦糠2.5~4kg、食用菌专用肥50g,石灰150g准备料。所有原料要求干燥、新鲜唯伏、无霉变等,并在烈日下暴晒至足干,贮藏备用。
4、原料处理原料备好后,直接放在畦内,石灰撒在上面,即可灌水或洒水,边加水边踩(一定穿胶鞋)。直至麦秸吸透水、畦内没水为止,把稻壳摊在平地上加水拌匀(同时将食用菌专用肥加水中搅匀),直至拌匀,含水量达到60%左右,闷24~48小时后,撒在摊平的培养料上,厚2cm左右。
5、播种按1_准备菌种1.5~2袋(12×25cm袋装菌种),把菌种掰成杏仁或核桃大小,按8~10cm见方进行播种在稻壳上,深度1~1.5cm。然后再盖上麦秸或玉米秸2~3cm,为了保湿也可再盖上鱼鳞袋布或塑料薄膜或搭建小拱棚并覆盖遮阴物,但每天坚持通风或降温。
6、管理。发菌阶段的管理播种后料内应放置温度计,控制料内中心温度在24℃,严禁料内温度超过30℃。在24℃下,约3~4天菌种块即可萌动并开始吃料。如盖有薄膜应每天掀动,保持菌种生长对氧气的需求。约7~10天后,即可对料内的菌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是否都能萌动吃料,如有未萌动的菌种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补种。检查是否有虫、鼠危害,以及杂菌生长,如有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菌种能正常生长。播种后约25天,菌丝已吃料厚度的2/3,即可覆土,将土用600倍的敌菇虫喷湿盖上薄膜闷24小时,待散去药味后即可覆土,厚2~3cm。再在土上面盖2~3cm的麦秸,用喷壶每天喷1次水,使土层保持湿润状态即可,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和菇蕾的形成。
7、_菇阶段的管理覆土后25天,即有菇蕾形成,此时应坚持每天***使料面保持菇蕾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即土保持潮湿状态,含水量20%左右)。温度控制在15~20℃,指毕携此时如温度低于15℃以下时,应采取在料畦上搭建小供棚,盖上薄膜提高温度。
8、及时采收及采后管理。大球盖菇不同成熟度的菇品质量口感差异很大,其中以未开伞的菇体品质最佳。适宜采收期应为子实体的菌膜尚未破裂,菌盖呈钟型时采收。采收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手握菇体基部轻轻扭动即掉。采下的鲜菇应及时用小刀剔除菇脚上的泥土,即可及时上市鲜销。如_菇集中,鲜销不完的情况下,可采用热水煮透后,捞出进行盐渍保存,可保持长期供应市场。
问答拓展: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摄氏度范围出菇,在山东省大部分季节均可栽培生产。根据原料的生产季节,一般是5月下旬进行母种扩繁,6月制作原种,7月生产栽培种,8月中下旬进行接种栽培。如果具备保温条件的大棚,也可安排在秋季接种栽培,春节期间集中采收上市。2.2栽培场所
室外栽培是目前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方法。种植大球菇选择近水源,排水方便,如在生长初期的经济林、果树下进行立体种植,果菌、林菌结合,合理利用光能资源。果园、林园树木为大球盖菇创造了遮阳保湿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室外栽培是目前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方法。
2.3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小麦秸杆,用机械将麦秆碾压扁平或用铡草机将麦秆切成2-5厘米早巧的段。将麦秸浸泡48小时后捞出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70%-75%,即抽取浸泡沥水后的麦秸,用手攥紧时手指缝间有水滴出现时即可。麦秸预发酵,具体方法是将浸泡过或淋透的麦秸堆成宽约1.5-2米、高1-1.5米长度不限的脊斗草堆,要堆积结实,隔3天翻一次堆,经过2-3次翻堆即可移入栽培龅亟ǘ巡ブ帧
2.4建堆播种
将发酵好的麦秸移入栽培场8地,栽培畦一般宽度1.2-1.3米,畦间留50-60厘米的走道,堆麦秸时第一层堆放厚度10厘米,上面撒一层菌种,第二层厚度10厘米,再撒一层菌种。第三层厚度8厘樱睁磨米,上面撒一层菌种,堆制菌床要把麦秸压平踏实,然后覆盖草帘、编织袋等保湿发菌。发菌期间要预防雨水灌堆,经常检查培养料的温度和水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和补水措施。
2.5覆盖及管理
播种后30天左右,菌丝接近长满培养料,这时可在堆表覆土。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松,能够持水,50%的腐殖土加50%泥炭土,PH5.7可作为标准的覆土材料。实际栽培中多就地取村,选用地质疏松的田园壤土。把预先准备好的土壤放在菌床上,厚度2-4厘米,覆土后必须调整覆土层湿度,要求土壤的持水率达36%-37%。即用手捏土粒变扁而不破碎,也不粘手,就表示含水量适合。覆土后较干的菌床可***,正常情况下,覆土后较干的菌床可***,正常情况下,覆土后2-3天就能见到菌丝爬上覆土层。
2.6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覆土层后,即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此阶段空间的适宜相对湿度为90%-95%。气候干燥时,要注意菇床的保湿,通常是保持覆盖物及覆盖土呈湿润状态,可以在走道和排水沟内灌水增湿。当床面上有大量菇蕾发生时,可用竹片使覆盖物稍隆起,防止碰伤小菇蕾。
3及时收获
大球盖菇子实体从现蕾到成熟大约需8-10天,随温度不同而表现差异。整个生长期可采收3-4潮菇,每平方米可产菇12-15千克。一般以第2潮的产量最高,每潮菇相间约15-25天
问答拓展:大球盖菇如何高产栽培?
一、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1.营养
由于大球盖菇分解和利用木质纤维的能力较强,可以利用玉米芯、大豆秸、麻杆、麦草、稻草甚至小木块等进行栽培。
2.湿度
由于大球盖菇的菇体较大,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70%--75%之间,并且,在出菇期间要求空气湿度为85%--95%。
3.温度
大球盖菇菌消氏丝生长适合温度为5--35℃,但以25士3℃生长最适宜。
4.光照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可以完全不依赖光照,但是在子实体发生及生长期间则需要一定的光照,以促进出菇,同时,可使子实体积累色素,增加产品色泽,提高商品品质。
5.空气
大球盖菇属好氧型真菌。菌丝生长对空气中二氧化碳不敏感,但在出菇期间一定要使菇场空气畅通。
6.酸碱度
大球盖菇菌丝在pH值4.5--9之间均可生长,但以5-7之间最为适宜。
7.覆土
大球盖菇具有菌丝长满培养料,不覆泥土不出菇或出菇迟且稀疏的特性,一般以树林里的腐殖士较好,要求pH值在6左右。
二、栽培
1.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稻、麦草。晚稻草生长期长,营养积累多而优于早稻草。豆秸和玉米秸、玉米芯在使用前应碾压,有利于菌丝繁殖。
稻草和麦草应放入水池中浸泡,或每天向草堆上淋水4次,连续淋水6天左右,使其含水量达70%--75%,即紧扭稻草有水滴而不成串为度。外界气温若高于23℃,浸湿后的稻草需堆积2--3天,任其升温发热(发酵),以防播种后产生料升温烧伤菌丝。
2.场地选择与播种
在室内、室外、花园、果园、树林等荫湿场地栽培大球盖菇效果较好。应靠近水源,排水悉碰良好。场地整成宽1--1.5米的畦,长度不限,四周应有排水沟,室内可采用床架式栽培。搭建5层床架,层距45--60米,宽1米。栽培前场地四周应消毒杀虫。
室外栽培可把预湿后的稻草直接铺在床上,第一层料厚8--10厘米,撒一层菌种;再铺料厚为10--15厘米,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上面盖5厘米厚的料。草料应踏实,总厚度约20--25厘米,室内栽培应先在床上铺4--5厘米厚的腐殖土再在其上铺料睁桥谈。播种方法与室外床栽相同。
播种量:木屑、棉子壳种3--4瓶/平方米;谷粒种减半,两层播种量各占50%。播种后,床面盖上湿麻袋或草帘。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