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病有什么特征 大豆锈病有什么特征吗
大豆锈病是大豆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对大豆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新的百度SEO优化规则要求文章要有价值、原创、专业,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将就大豆锈病的特征进行论述。
大豆锈病的特征
大豆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特征如下:
发病特点
大豆锈病在大豆生长期间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易发生,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小的***斑点,随着病害的进展,斑点逐渐变成棕色的锈斑,病斑上会形成黑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真菌的子囊体。
病害危害
大豆锈病会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大豆减产甚至死亡。病害还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防治方法
为了防治大豆锈病,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
- 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 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源的传播;
-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拓展问题
问题一:
大豆锈病有哪些危害?
大豆锈病会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大豆减产甚至死亡。病害还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问题二:
如何防治大豆锈病?
为了防治大豆锈病,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源的传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问题三:
大豆锈病在什么条件下易发生?
大豆锈病在大豆生长期间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易发生。
问题四:
大豆锈病的病斑会变成什么颜色?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小的***斑点,随着病害的进展,斑点逐渐变成棕色的锈斑,病斑上会形成黑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真菌的子囊体。
问题五:
大豆锈病会对大豆的品质和商业价值造成什么影响?
大豆锈病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商业价值。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有什么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发病规律:
温度雨量和雨日数是造成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一般播种早,发病严重,晚播发病轻。
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2、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时期。
3、采用单独种植方式,合理密植,避免套种,以便增加通风透光,减轻为害。
4、采用御高老高畦或垄作,合理密植,开沟排则,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
扩展资料:
大豆锈病病原菌在南部沿海各省,海南岛和***越冬。在生长季节里,从南向北随气流做长距离转播。夏孢子随雨而降。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念册害重。
中国两广、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猖獗。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多余叶片正面,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镇升,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叶柄和茎染病产生症状与叶片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豆锈病
问答拓展:以有害生物为起点的风险分析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从有害生物为起点的生物学评估,以美国对大豆锈菌的风险分析较为典型。大豆锈病对美国农业影响的评估项目开始于1976年,由美国农业部农业局(USDA-ARS)的国外病害和杂草科研所(FDWSRU)与亚洲蔬菜研究和发展中心(***RDC)协作进行的一项铅并综合研究项目。通过20多年在流行学、产量损失、病害抗性和病害模型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资料,从而得出大豆锈病最后的风险及对美国农业系统的影响。
该研究项目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在美国的隔离温室中进行,如USDA-ARS在马里兰的隔离温室。将来自不同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的大豆锈菌接种到美国的大豆品种上,通过模拟东南亚的气候,观察各品种的发病、流行和产量损失情况,同时分析美国气候是否适合大豆锈病的发生和流行等。另外,还同时在中国的台湾省和泰国进行实地试验,将美国的大豆品种在亚洲种植,分析其发病、流行和产量损失情况。在这一阶段,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对大豆锈病的风险分析主要采用专家组(expertpanel)的意见。如King-solver等1983年在分析外来有害生物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威胁时。通过比较美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气候条件,评估了大豆锈病对美租指国大豆生产的风险因为两地气候条件相似,他认为如果该病传入美国,将会造成流行。
第二方面是进行数据处理,将试验所得的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和流行的气候条件,建立病害流行和预测模型及植物生长模型。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模拟模型预测大豆锈病在美国的可能分布区及大豆锈病传人美国后可能引起的产量损失。在研究过程***建立了3个大豆锈病流行预测模型和1个大豆生长模拟模型。Yang等1991年比较了3个模型在评估大豆锈病流行中的作用。通过对在一系列种植试验中获得的73组流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第一个以病菌接种后的天数为预测因子的经验型模型,仅能解释其中28%的病害流行情况;槐型迹第二个模型利用病菌和植物生理天数(physiologicaldays)为预测因子。能解释其中达73%的病害流行情况。第三个模型是一个病害模拟模型,即SOY—RUST模型。由包括温度等4个速率动态因子和6个固定因子作为预测因子,预测病害的每日变化动态,能解释其中81%的病害流行情况。Royer1991年还利用高清晰度的美国气候资料和第二个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了大豆锈病在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州的潜在流行图。
在建立大豆锈病流行模型的同时,建立了预测大豆锈病引起产量损失的大豆生长模拟模型SOYGRO。该模型利用输入地的土壤、气候资料及栽培情况模拟每小时及每天的大豆生长情况,用来分析大豆生长、产量与栽培密度、种植方式、土壤特征和气候的关系。同时将SOYRUST模型作为该模型的子系统,利用大豆锈病引起大豆叶部发病影响大豆生长的时间,通过计算病叶面积预测病害对植物的影响,进而预测大豆锈病对美国大豆产量的损失。利用这些模型,根据美国大豆生产情况和不同区域的气候情况及地理数据,假定选择地区生产用的大豆品种对大豆锈病感病,且锈病侵染初期为大豆始花期,进行模拟计算产量损失。根据对佛罗里达1976—1987年间的大豆产量模拟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大豆锈病引起的产量损失为5%~48%(表2-1)。Yang等估计,大豆锈病在美国大部分大豆种植区均能流行,产量损失超过10%;最大产量损失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及东南沿海地区将达50%。据保守的估计,对美国经济的潜在损失是每年超过7.2亿美元。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大豆锈菌的亚洲株系比南美洲株系毒性强,一旦亚洲株系传入美国,预计产量损失将达71%。因此要严禁大豆锈病菌的入侵。
表2-1由SOYGRO计算所得的产量与实际产量的比较
美国对大豆锈病的PRA研究阐明了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评价一种外来有害生物的潜在威胁及开展这类研究的方法。同时,阐明了数据库包括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地理学方面的资料及模型等工具是PRA的核心。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的特性特征
PhakopsorapachyrhiziSydow.称豆薯层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稍隆起,浅红褐袭渗色。夏孢子近球形至卵形,单细胞,黄褐色,表面密生细刺,具4~5个不明显的萌芽孔,大小22.4~35.2×14.4~25.6(μm)。冬孢子堆埋生在组织里,由2~4层冬孢子组成。冬孢子黑褐色,长椭圆形,膜厚平滑,大小13~25×8~12(μm)。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一个担子形成1~3个担子梗,顶生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该菌夏孢子萌发温限8~28℃,适温15~26℃,夏孢历拦子在13~24℃能存活61天,在田间8.7~29.8℃能存活27天,pH5~6萌发率最高,阳光直射时夏孢子不萌发。我国已初拍烂脊步明确该菌有A、B、C、D4个生理小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