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霜霉病用百菌清 大豆霜霉病病原菌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霜霉病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使用化学农药,但这些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百菌清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保护剂,被广泛应用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中。
百菌清的成分和作用
百菌清是由多种植物提取物组成的复合植物保护剂,主要成分包括黄杨酮、黄酮类、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杀菌、抗病毒、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在大豆霜霉病的防治中,百菌清可以通过杀死霜霉病菌、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方式来发挥作用。
百菌清的使用方法
在大豆生长期间,可以通过喷洒、浸泡、灌溉等方式将百菌清溶液施用于大豆上。一般来说,百菌清的浓度为0.1%~0.2%,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喷洒时,应注意保持均匀喷洒,避免出现漏喷或浪费的情况。
百菌清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农药,百菌清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 天然无污染:百菌清是由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成,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
- 安全可靠:百菌清的成分对植物有益,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 效果显著:多项研究表明,百菌清对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
总结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使用化学农药,但这些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百菌清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保护剂,具有天然无污染、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中。
相关拓展:
问:大豆病害,分别如何防治
大豆常见病害有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根腐病、白粉病、菌核病等。1、霜霉病:使用50%福美双5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进行防治,每600平方米药液用量为75kg。2、灰斑病:每亩使用100g的40%多菌灵胶悬剂或100-150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兑水稀释1000倍防治。
一、大豆病害
1、大豆霜霉病
(1)幼苗期:从第1对真叶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呈现淡***的大斑块。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状物。后续病叶变黄变褐,逐渐干枯,造成植株萎缩矮化,叶片凋萎早落。
(2)成株期:叶戚樱悄片密生圆形或不正规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后续逐渐变成褐色,大小为2-3mm左右,呈多角形,病健交界明显。叶背的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状物。
(3)豆荚:剥开豆荚,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丝层。
2、大豆灰斑病
子叶上的病斑为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周围红褐色,与健部分界清晰。茎、枝和叶柄上结荚后,产生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后期中央灰色,边缘黑褐色。豆荚上的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形状颜色同叶上的病斑。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有密集的灰色霉层。
3、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1)该病害主要危害大豆的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
(2)染病初期,各部位的病状具体如下:幼苗子叶长出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长出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为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有一圈较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病斑为暗褐色颂粗条斑。
4、大豆根腐病
(1)染病初期的时候,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续变成红褐色的凹陷坏死斑,并围绕根茎扩展,最终导致根皮枯死。
(2)受害植株的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5、大豆白粉病
主要危害大豆叶片,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然后往中上部分叶片蔓延,叶上的病斑为圆形,具有黑暗绿晕圈,并逐渐长满白粉状物,后期的时候,白色粉状物上出现黑褐球状颗粒物,最后病叶变黄脱落。病情严重时,减产程度高达10-35%。
6、大豆菌核病
(1)苗期:茎基部发生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续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最终枯死。
(2)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初期呈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四周暗绿色,湿度大时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初期,病斑为水浸状,后变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向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
二、大豆病害如何防治
1、大豆霜霉病
(1)播种前,每50kg种子使用250g的50%福美双进行拌种,或每10kg的种子使用100g的50%四氯苯琨或65%福美特进行拌种,或使用种子量0.3%的70%敌克松进行拌种。
(2)病发初期,使用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5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800倍液进行防治,每600平方米的药液用量为75kg左右。
2、大豆灰斑病
在叶部病发初期的时候,喷洒一次,后续在大豆花荚期的时候再喷一次。每亩地使用100g的40%多菌灵胶悬剂兑水稀释1000倍喷雾,或每亩地使用100-150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渣或70%甲基托布津兑水稀释1000倍喷雾,或每亩地使用40ml的2.5%溴氰菊酯乳油与100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喷雾,或使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进行喷雾。
3、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1)播种前,使用50%福美双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或者是使用农用链霉素进行浸种30-60分钟左右,药液兑水比例为每1g农用链霉素兑水5-10kg。
(2)大豆发病初期时,使用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3-4次。
(3)发病初期时,喷洒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者是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进行防治,喷洒次数根据病情调整,一般为1-2次。
4、大豆根腐病
(1)在病发初期的时候,使用药液进行灌根治疗。常见的药物有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6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
(2)播种前,使用50%拌种双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
5、大豆白粉病
(1)当病叶率达到10%左右的时候,每亩地使用50ml的20%粉锈宁乳剂或者是75g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60-80kg稀释喷雾。
(2)在病发初期的时候,可以选择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700倍液进行治疗。
6、大豆菌核病
(1)大豆开花期的时候,使用50%速克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亩地的药液用量为40kg左右。
(2)选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避免重茬。
问:大豆秧苗有些靠近顶部的叶子变红枯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治理?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大霜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轿仔带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开展药剂防治。戚仔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闭芦液或80%大生—M45 8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上述药剂应注意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问:大豆霜霉病用啥药?
霜霉病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可用:烯酰吗啉、精甲.嘧菌酯、吡唑.嘧菌酯,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嘧菌酯,氟醚菌酰胺,烯酰.吡唑酯(凯特),嘧菌酯.百菌清,氟菌.霜霉威(银法利),等交替使用,对霜霉病效果不错。每10天一次,连续2一3次
问:如何防治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等气候冷凉的地区,春大豆与夏大豆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霜霉病使大豆植株早期落叶,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霜霉病从大豆苗期到结荚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幼苗受害,在复叶展开后便开始显症,先在叶片基部出现褪绿斑块,以后沿叶脉向上扩展,使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变为淡***。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病苗生长受阻,植株矮小,病重时幼苗早期死亡,病轻时植株结荚很少或不结荚。成株期叶片受害,先在叶片表面产生黄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成黄褐色,形成多角形枯斑。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扩展连在一起,形成黄褐色大斑块,致使叶片干枯,脱落。豆荚受害,其外表不产生明显症状,但剥开病荚,可见其内壁有灰色霉层,病荚内所结的种子,表面布满一层白霉,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卵孢子。
大豆霜霉菌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并随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带菌种子和病残体是霜霉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在种子越冬的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大豆胚茎,引起幼苗发病。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扩大再侵染。病残体内越冬的卵孢子萌发侵染幼苗。结荚后,病株内的菌丝经过茎和果柄扩展到荚内造成种子发病,并在种子表面形成卵孢子。种子带菌率越高发病越严重,并且为后期成株发病提供大量菌源。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雨量关系密切。种植密度过大,高湿,温度在20~24℃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在苗期感染后造成系统侵染,中心病株在开花结荚期扩散和蔓延。高温干旱条件下病害发生轻。
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大豆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可选用如绥农4号、绥农6号、合丰25号、东农36号、黑农21号、早丰5号、九农2号、九农9号等。(2)轮作:病株残体上的卵孢子是霜霉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之一。大豆连作,发病严重。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二年轮作,可有效的减轻发病。(3)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可减少第二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4)种子处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以及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5)喷药防治:发病始期喷药进行防治,每隔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