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莴苣病害防治 常见的莴苣病害防治有哪些
莴苣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莴苣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黑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可导致整株莴苣死亡。
防治方法:
- 及时清除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 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 定期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侵入。
霜霉病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
- 及时清除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 保持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 定期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侵入。
根腐病
根腐病是一种细菌病害,主要表现为根部腐烂,严重时可导致整株莴苣死亡。
防治方法:
- 保持土壤透气性,避免过度浇水。
- 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 定期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侵入。
叶斑病
叶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褐色斑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 及时清除病株,避免病菌扩散。
- 保持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 定期喷洒杀菌剂,防止病菌侵入。
以上是常见的莴苣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希望能对莴苣种植者有所帮助。
相关拓展:
问:莴苣主要病害如何防治?
莴苣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褐斑病、灰霉病等。
莴苣霜霉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2%霜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锋谨敏
莴苣褐斑病防治方法
注意田间卫生,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喷施植宝素等,以增强抵抗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7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莴苣灰霉病防治方法
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晌闷及时深翻,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抗病力。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银枝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问:莴笋得了什么病,怎么防治?(如图)
莴笋主要病虫防治:主要病害防治
霜霉病
是莴笋的主要病害。春莴笋、秋莴笋均有发生,尤以春季莴笋受害较重,在春莴笋封行时最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先在近地面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的淡***病斑,叶背面长出白霉。随后,病斑变褐色,连成一片,全叶变黄枯死,并迅速蔓延至全株。数天以后,全田植株受害,一片枯黄,严重时可绝收。
病菌在土壤中或秋播莴笋上越冬,种子上也可带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阴天气温较低、多雨、多露、多雾、光照少,品种单一、抗病性差、底肥不足、密度过大、通风和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适当控制栽植密度: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可施用巴内达碧卡高钾肥,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开沟排水,灌水施肥采用沟灌等以降低田间湿度。莲座期及时预防,收获后清除病残体等。
2、用种子重量的0.3%药剂拌种。也可用25%瑞毒霉(25%甲霜灵)或50%的福美双、甲霜灵锰锌等药剂拌种。
3、药剂防治:应该在发病初期就喷药,选用药剂和兑水比例: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700斤,霉克多66.8%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700斤,25%甲霜灵1斤兑水晌族前500斤、40%乙磷穗备铝1斤兑水250斤、64%杀毒矾1斤兑水400斤、48%瑞毒锰锌1斤兑水500斤、72.2%普力克水剂1斤兑水600-800斤、双露1斤兑水600斤、菌可得1斤兑水1000斤。常用药百菌清、杀毒矾、乙膦锰宴清锌、瑞毒霉等也有作用。兑水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3-4次。喷药以叶背为主。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
灰霉病
该菌为害叶片和茎,叶片病斑初呈水浸状,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灰褐色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霉。茎部染病先在基部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茎基部腐烂并生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高温干燥,病株逐渐干枯死亡;潮湿条件下,病株从基部向上溃烂。
病原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94%左右。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28%灰霉立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200倍液,或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扑海因等。各药剂交替使用。视病情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
软腐病
除莴笋外,还可危害大白菜、花菜、萝卜、番茄、大葱、胡萝卜、芹菜、生菜等。叶片、茎或根冠有伤口时,容易被病菌侵入,开始出现半透明水渍状,2-3天后病部颜色变深,表皮略下陷,溢出白色细菌溢滴物,内部除维管束外都腐烂呈粘滑软腐状,有臭味。
高温、多雨、虫多、伤口多、黑腐病重以及地势低洼、播种较早、田间积水的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直立性品种的植株,茎基部水分容易蒸发,伤口易愈合,可减少病菌侵入;宜选择地势较高、灌排水条件好的地块,避免选用低洼易涝地块:实行轮作;基肥充分腐熟;铲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
2、种子处理:用热水和高锰酸钾浸种。将种子放在50度热水中浸25分钟,再浸入1%高锰酸钾液中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新植霉素或农田链霉素1斤兑水4000斤,喷雾或灌根,也可用中生菌素、菜丰宁1斤兑水80-100斤灌根。也可用农用链霉素一包和绿亨六号一包兑水30斤喷雾,或用水合霉素两包和春雷霉素一包兑水200斤喷雾。
菌核病
除危害莴笋外,也危害大白菜,甘蓝,萝卜、葱等蔬菜。其主要症状是地面茎基部先呈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向上扩展蔓延并腐烂,病部遍布白色丝状物和黑色鼠屎状大颗粒(菌核)。病株叶片变黄枯萎。
该病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经风雨传播侵害植株,扩大蔓延。多雨积水.低温潮湿、种植过密等均为发病条件。
防治方法:
实行3-4年轮作。用浓度为10%的盐水选种,除去混入种广中的菌核(象老鼠粪便)。深耕培,开沟排水,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什。发病初,可选用l:l:200波尔多液,或50%氯硝胺叮湿性粉剂1斤兑水300斤,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500斤,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000斤,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500斤,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800斤、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000斤、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1000斤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病毒病
莴笋染病后一般表现为花叶,严重的矮缩并黄化。汁液和桃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虫,选用艾美乐、辟蚜雾等进行防治。或用金毒冠1000倍液防治、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主要虫害防治
蚜虫防治:
一般可用48%乐斯本1斤兑水800斤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斤兑水2000-3000斤或10%吡虫啉1斤兑水2000斤喷雾,快杀敌乳油(顺式氯氰菊酯)、好年冬(丁硫克百威)等也有效果。
病毒病在结合防治传毒蚜虫的同时,用20%病毒A每斤加水500斤喷雾。使用这些药剂时一般不能在阳光曝晒的情况下使用,应在早上10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喷施,阴天可全天用药。
问:莴苣主要病害如何防治?
茎用莴笋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
(1)霜霉病1)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2)病原菌、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病原菌为莴苣盘梗真菌。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在北方,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秋播莴苣或菊科杂草上越冬,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囊,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植株的气孔和表皮侵入。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6~10℃,侵染适温为15~17℃。在多雨、气温低、过度密植、浇水过多、土壤及空气湿度过大,或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病。
3)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凡根、茎、叶带紫红或深绿色的表现抗病,如南京紫皮香、南京青皮臭、成都尖叶子等较抗病。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清洁田园,实行2~3年轮作。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为减少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及延缓害虫对农药的抗性,每种农药在当季蔬菜中只使用一次。
(2)病毒病1)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出苗后半个月即可显示症状。第一片真叶染病时,出现淡绿或黄白色不规则斑驳,叶缘不整齐,出现缺刻。二、三片真叶染病,初现明脉,逐渐发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太明显的褐色坏死斑点及花叶。成株染病症状有的与苗期相似,有的细脉变褐,出现褐色坏死斑点,叶片皱缩,叶缘下卷成筒状,植株矮化。采种株染病,病株抽薹后,新生叶呈花叶状或出现浓淡相间绿色斑驳,叶片皱缩变小,叶脉变褐或产生褐色坏死斑,致病株生长衰弱,花序减少,结实率下降。
2)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国内已知有3种,即莴苣花叶病毒、蒲公英黄化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毒源来自田间越冬的带毒的莴笋、生菜或种子。播带毒的种子,苗期发病,在田间通过蚜虫或汁液接触传染。该病发生和流行与气温有关,日均温18℃以上,病毒扩散迅速。
3)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无毒种子。紫叶型莴苣种子的带毒率比绿叶型低。二是适期播种,播前、播后及时铲除田间杂草。三是及早防治蚜虫,减少传毒。有条件的可采用银灰色防虫网,防蚜危害。四是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菌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连喷3~4次。
问:莴笋病害防治打什么药
问:马醉木干叶掉叶怎么办
马醉木的叶子发黄干叶掉叶,可能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光照太强,会灼伤到叶子发黄,可以给予半阴环境,烈日要遮阴。也可能是水分施加不合理,导致长势不好,需要合理的浇水,一旦浇水过多需促进水分排出。还可能是温度不合适,夏季要遮阴降温,冬季需要做好保暖的措施。
马醉木干叶掉叶怎么办
马醉木干叶掉叶最为常见的病害为枯梢病和叶斑病两种!
枯梢病和叶斑病的防治方法都需要将患有病状的枝叶及时的剪除,且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波多尔液、多菌灵、0.2%硼酸水可以预防枯叶病,使用浓度为50%的500倍托布津喷洒液可以预防叶斑病。
马醉木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1、枯梢病
很多人都想知道在生活中马醉木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枯梢病就是马醉木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初期表现为嫩枝表皮裂开流出树脂,且周围的树叶死亡。此后病状便会不断扩大,它的病因为土地积水、营养不足、虫害等原因所造成。
而它的预防方法可以使用多菌灵、0.2%硼酸水、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洒在马醉木表面,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而如果已经发生这种病害,则需要将发生病害的枝叶全部剪除,全部烧毁,并且在伤口上面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等上述药剂。
2、叶斑病
叶斑病的表现为叶片上长有红褐色的椭圆形斑块,斑块周围的绿色逐渐变淡,之后便会形成较大的不规则斑块。最后斑块会完全变黑,且病状会向周围扩散。
它的防治方法同样也是需要及时的将患有病状的枝叶全部剪除,全部烧毁,防止发生再次感染,且对伤口进行消毒,可以使用浓度为50%的500倍托布津喷洒液,便可起到防治的作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