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叶锈病病害的症状特点 姜叶锈病病害的症状特点是
姜叶锈病是影响姜薯产量和品质的一种常见病害,其病原菌为锈菌。在姜叶上,锈菌感染后会形成红色、***或橙色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形、干枯、脱落,严重影响姜薯的生长和产量。及时发现和防治姜叶锈病对于保障姜薯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病害症状姜叶锈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姜叶上,具体表现为:
1.叶面出现一些小斑点,颜色为***、橙色或红色,一般大小为2-3mm。
2.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状的大斑点,且颜色逐渐加深。
3.叶片变形,出现弯曲或卷缩现象。
4.叶片干枯、脱落,严重时导致姜薯的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姜叶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在种植姜薯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姜薯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害叶片。发现叶片上出现锈斑,要及时将叶片清除,以防病害扩散。
4.喷洒药剂。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药害姜薯。
相关问题答案:姜叶锈病的病原菌是锈菌。
答案:姜叶锈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姜叶上,具体表现为叶面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大斑点,叶片变形,干枯脱落。
答案:预防姜叶锈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害叶片、喷洒药剂。
答案: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洒,但是要注意药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药害姜薯。
答案:姜叶锈病严重时会导致姜薯的生长受阻,产量减少,同时也会影响姜薯的品质。
问答拓展: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生姜病虫害是生姜生长期间一类常见的病害,给生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影响了农户们的经济收入。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生姜常见病虫害
一、姜腐烂病
症状:姜的根、茎、叶均可发病受害,病菌先在茎基部和根茎的上部侵染危害,病部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失去光泽,逐渐变软腐烂,有白色发臭的汁液,最后腐烂只剩姜皮。叶片发病最初呈萎蔫状、失去光泽,先从叶尖、叶缘发黄,叶边反卷而枯黄。病菌在夏季高温闷热、多阵雨的天气蔓延迅速,田间积水、土壤缺肥或偏施氮肥过多,均易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①实行合理轮作,必须间隔3年以上才能重返原田种姜。②精细选种,不要病姜留种。③基肥和追肥中均应氮、磷、钾并重,特别多施钾肥。④在姜腐烂病发病初期及早拔除中心病株,用石灰撒窝消毒或用50%代森铵1000倍或抗菌剂401稀释800倍等灌窝2~3次。
二、姜叶枯病
症状:初期叶片呈暗绿色,逐渐变厚有光泽,叶脉首雀毁间出现黄斑渐渐扩大使全叶变黄而枯凋,病斑表面呈黑色小粒点状。
防治方法:①农业措施:做好种姜消毒处理工作,适时中耕除草,追施腐熟肥,增施钾肥,培土,保持土壤湿润。②预防发病:于发病季节前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连续喷洒植株2-3次。③药物防治:用50%多菌灵300~400倍液于收母姜后灌窝或800~1000倍液喷雾。
三、姜斑点病
症状:初期发病症状有水渍状浅***的小点,然后这个病斑越来越大,中间白色,边缘变黄,随着病情发展形成穿孔。病菌的发作需要适宜的环境,温暖多湿、株间郁蔽,田间湿度大或植地连作,都容易产生斑点病。姜斑点病的病菌传染,主要是病残体落到土壤当中,然后通过雨水飞溅,传染到健康植株上。
防治方法:①避免连作,不要在低洼地种植,注意清沟排渍,做好清洁田园工作。②避免偏施者备过量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③防治药剂:可以采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者是20%龙克菌悬浮剂500~700倍液。如果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间隔7~10天。
四、炭疽病
症状: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逐渐往里扩展,叶片上有不太明显的云纹状。连作、种植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气不好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等原因都是姜炭疽病容易发生的环境条件。
防治方法:①避免姜地连作。②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烧毁。③抓好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高畦深沟、清沟排渍,定期喷施植宝素等生长促进剂,使植株壮而不旺,稳生稳长。④使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20%龙克菌悬浮剂500~700倍。连续防治2~3遍,可控制它的发展。
五、姜软脚病:俗称姜发瘟,此病在小满至大暑期间为发生盛期。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如不拔掉,过几天,萎茎叶就会腐烂发臭,并蔓延到其它植株。
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办法是:
①选择无病菌土壤或种过水稻的地块种植:
②到无病区选种:③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
④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岁埋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
六、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姜瘟病则由心烂向皮),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易引发此病。主要预防办法是:不让姜地积水;施用的农家肥要沤熟。若已发病,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
七、姜螟
姜螟亦叫玉米螟,是危害生姜的主要害虫,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姜螟咬食生姜植株后,造成茎秆空心,水分及养分运输受阻,使得姜苗上部叶片枯黄凋萎,茎秆易于折断。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把收获后遗留在田间被虫蛀的断株、枯叶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毁。②剥除虫叶虫鞘,在不影响生姜生长情况下,把附有虫害的姜叶、姜地上茎剥除掉。③叶面喷洒80%敌敌畏8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也可以用以上药液注入地上茎的虫口。
八、姜粪虫蛆
姜粪虫蛆,其成虫是一种蝇类,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危害其它植株。
生姜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炭疽病、癞皮病,其中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姜瘟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切断传播途径
①发病地块要间隔3年以上才可再种。可与粮食作物、葱、蒜等轮作,但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
②从无病姜田选种,单独收获贮藏;姜窖及时消毒;催芽前用“根叶康”倍液浸种。
③姜田要选择地势高燥、排水好的地块。起高垄,设排水沟。
④所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可施用姜蒜“壮根剂”;采用无污染的井水灌溉.严禁病株污染井水。
⑤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无菌土填平,并将病残体集中深埋
⑥根据往年发病时间,在发病前10天用50%灭菌威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5千克,每隔7—10天灌1次,连灌3~5次。
⑦姜瘟病主要从伤口侵入,为减少发病机会,不要挖姜种。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其他病害的防治与姜瘟病的防治大同小异.除农业防治外.发病初期用64%“普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并加入“宝葫芦”,7一l0天喷1次,连喷3~5次.这既防病又能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
虫害防治
生姜害虫主要是生姜螟虫、甜菜夜蛾和地下害虫。
①甜菜夜蛾。该虫表皮厚而光滑,农药不易浸入,一般农药防治效果差,可喷施20%米满胶悬剂1oo0~15oo倍液,7一10天喷1次,连喷2—3次。
②姜螟虫。姜螟虫就是老百姓说的钻心虫。不要用玉米秸秆遮阳,以减少虫源;生姜收获后及时清除断株和杂草,集中烧毁。要注意防治时机,应在6月上中旬每隔3~5天喷1遍40%的杀虫王乳油lOOO一2000倍液,连喷3—5遍,喷药时注意叶片的正背面都要喷到。或将药液注入被害植株的虫口处。
③地下害虫。在生姜播种时将5%的辛硫磷撒到播种沟内,每667平方米用药2~3千克。
问答拓展:姜叶子发黄是什么病?
请你详细的观察一下姜叶、茎、叶梢的情况,参考以下资料。生姜叶部病害有4种:姜叶枯病、姜斑点病、姜炭疽病、姜眼斑病。
一、病害种类及诊断。
⑴姜叶枯病。叶片受害后,首先在病部产生黄褐色枯斑,然后逐渐向老衡整个叶面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萎。病部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
⑵姜斑点病。染病叶片首先出现黄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大小约2-5毫米。潮湿时病斑上长出许多分散的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干燥时病部开裂或穿孔,若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部分或全部干枯。
⑶姜炭疽病。染病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湿润状的退绿病斑,后期互相联结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可使叶片干枯。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略粗糙的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该病亦可危害茎和叶梢,在茎和叶梢上形成短条形病斑,亦长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使叶片***,但仍保持绿色。
⑷姜眼斑病。首先在叶片上形成褐色小点,后扩为梭形,形似眼睛,故称眼斑病。病斑呈灰白色,边缘褐色较浅,病斑大小为5-10毫米×3-4毫米,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面生暗灰色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害发生条件。以上叶部病害均由真菌引起。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连作地、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的发病重;地势低、土质黏瘦亦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技术。生姜叶部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⑴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或过施氮肥。适量浇水,及时中耕培土,及时清除杂草,降低田间湿度。⑵重病地可实行轮作,最好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⑶秋冬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深埋或烧毁。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化学药剂防治,可选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喷3-4次。注意以上农药应轮换使用。
姜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毒。
发病症状:发病的前一天晚上,还是鲜嫩的姜叶,第二天早晨就开始蔫萎,后姜叶逐渐变黄,慢慢地整株腐烂,该病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大面积绝产且危害期可达10年以上,它的传播途径广、速度快。
防治方法:(1)在播种前将土地耕深耙细整平,用专业注射器按每30cm×30cm为一个注射点向地里注射氯化苦土壤消毒液,每个点注射3-5毫升,注射后进行地膜覆盖熏蒸,覆盖时间按地温确定:地温在20℃以上一般7-10天,15℃以上一般10-15天,10℃以下一般20天到一个月。(2)切勿将在发生姜瘟病地块中用过的锨、镢、犁等生产工具带入未受病的地块,同时也不要穿在发病地块中穿过的鞋进入未受病地块,以免毁槐将菌土带入姜地。(3)切勿浇灌被污染的水。大姜生长期间若发现姜瘟病应及早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区按每30厘米×30厘米的网度,用木棍插眼4-5厘米深左纤含友右,每个眼倒入10毫升氯化苦土壤消毒液后用无菌土将发病区封闭,最后覆盖上塑料薄膜进行熏蒸。第二年,播种前一般每亩地用50斤氯化苦土壤消毒液按方法(1)进行土壤消毒。
3、大姜线虫病(癞皮病):症状是,发病前期大姜的叶片小(如花生小叶病一样),生长缓慢,引起减产,收获后可发现姜块底部有明显的小白水泡,大姜储存后易腐烂。据分析,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姜地大量使用未沤制好的鸡、猪粪中寄生虫所致。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根治方法,根据我市的经验,使用丙线磷类药物(如克线丹、癞线丹、特丁线瘤净等)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方法:一是注意使用鸡、猪粪一定要沤制腐熟后再施;二是注意在栽植使用种肥、追喂、起垄三个关键时期,分别每亩施用丙线磷类药物4-5斤。
问答拓展:生姜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生姜叶子发黄怎么办
生姜叶子发黄原因:真菌性病害斑点病,姜斑点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棱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故又名白星病。
防治方法是:
(1)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扩展资料
其他病害:
1、叶枯病:姜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病斑,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变褐枯死。防治方法是:
(1)农业措施:与禾本科或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乐多液喷启汪洒姜株,隔7-10天一次,连悄亏仔续2-3次。
2、炭疽病空凳:姜炭疽病也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出现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玉斑,后向下、向内扩展椭圆形或棱形至不定形褐斑,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潮湿时斑面呈现小黑点。防治方法是:
(1)农业措施:避免连作和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收姜时,彻底清除病残物。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续2-3次。
3、姜螟:姜螟(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其食性很杂,以幼虫为害地上嫩茎为主,还可转株为害。防治方法是:可用52.25%农地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10天一次,连续2-3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