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杆锈病发生时间
小麦杆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它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杆锈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发生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小麦杆锈病发生时间
小麦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期间,尤其是在拔节期至灌浆期。这个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杆锈病发生的高发期。一般来说,小麦杆锈病在气温15℃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小麦杆锈病的发生也与小麦品种、土壤类型、施肥管理等因素有关。
影响小麦杆锈病发生的因素
1.气候因素:小麦杆锈病发生与气温、湿度、降雨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气温15℃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是小麦杆锈病发生的高发期。
2.小麦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对小麦杆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病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
3.土壤类型:土壤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小麦杆锈病的发生。一些土壤中可能含有对小麦有害的物质,导致小麦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小麦杆锈病。
4.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能够提高小麦的养分水平,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小麦杆锈病的发生。
小麦杆锈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在种植小麦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小麦杆锈病的发生。
2.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管理能够提高小麦的养分水平,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小麦杆锈病的发生。
3.定期喷药: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小麦杆锈病的发生。
小麦杆锈病发生时间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杆锈病发生的高发期是什么时候?
答:小麦杆锈病的高发期在小麦生长期间,尤其是在拔节期至灌浆期。这个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杆锈病发生的高发期。
问题二:小麦杆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小麦杆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小麦品种、土壤类型、施肥管理等因素有关。
问题三:如何防治小麦杆锈病?
答:防治小麦杆锈病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定期喷药等。
问题四:小麦杆锈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有什么关系?
答:小麦杆锈病在气温15℃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问题五:如何选择抗病品种来防治小麦杆锈病?
答:在种植小麦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小麦杆锈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小麦秆锈病的发病因素是什么样的?
在种植感病敬扒品种的条件下,秆锈病流行与否及流行程度,取决于小麦抽穗期前、后的气候条件及菌源量。一般小麦抽穗期的气温可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侵染的要求稿悉,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条件。但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常年4~5月降雨较多,所以湿度并非病害流行的限制因素,病害流行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通常4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上升到16℃以上,同时,外来菌源量大,来得早亮敬昌,病害就可能流行。对东北和内蒙古春麦区来说,如华北地区发病重,空中夏孢子始见期早,数量大,而本地5~6月气温偏低,小麦发育延迟,同时6~7月降雨日数较多,就有可能大流行。澳大利亚20世纪60年代先后推广的抗秆锈品种Timgalen和Timson都具有Sr5、Sr6、Sr8、Sr36及其他抗秆锈基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保持抗性。加拿大20世纪5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推广抗锈品种Seiki,k.大面积种植了30年一直保持成株抗性。遗传分析表明,该品种至少具有6个抗秆锈基因(Sr2、Sr6、Sr7、Sr9d,Srl7、Sr23等),其中成株抗病基因Sr2可能起主要作用。
问:小麦叶锈病用什么药效果好(麦子叶锈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并不难防治,重在预防,一旦发现有锈病的发生,及时用药喷洒,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小麦锈病等的预防,我们应从肆卜四点做起,即选良种,药剂拌种,科学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用药进行综合防治,如一喷三防技术。这些年来,小麦锈病流行范围比较大,危害重。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中以条锈病和叶锈病发生多而危害重。
第一,小麦锈病的特点及危害
小麦锈病随气流传播,危害大,发病速度快,基本在一周的时间就会流行开来,这是小麦锈病的特点。
小麦锈病的发生需有三大因素,即有病源菌,有寄主,有适宜的气候,其中气候是关键因素,即传播途径。
就我们潍坊这里来说,小麦锈病的发生时间基本是在5月1日到10日间。
小麦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破坏叶绿素,造成叶片干枯,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小麦灌浆受阻。
一般裂仔穗来说,小麦锈病能使产量降低5%,严重者可减产40-50%以上。厉害不?!
第二,如何防治小麦锈病
防治小麦锈病,主要戚咐的方法是选种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
抗锈病强的小麦品种,是通过其抗病基因和抗病持久性等的提高来实现对锈病的防治。为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可以实行轮作种植。
化学防治小麦锈病,主要是药剂拌种和喷雾。
拌种的药剂是三唑酮,戊唑醇等,这是目前防治小麦锈病普遍使用的有效药剂,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黑穗病,白秆病等。
如在秋后苗期锈病多发的地区,用种子量的0.03%-0.04%的三唑酮进行拌种,播种后防治效果较长。拌种时注意用药量不要过大,以免造成药害,降低出苗率。
药剂喷雾可以用三唑酮,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以及甲托+多菌灵等,于花期前喷施。
预防可于秋苗或春苗发病早的地区,用以上药剂进行喷洒,根据病情发生的早晚和流行快慢,连续喷1-3次,间隔时间为10天左右。
其他小麦锈病并不难防治,重在预防,一旦发现有锈病的发生,及时用药喷洒,效果比较显著。
对于小麦锈病等的预防,我们应从四点做起,即选良种,药剂拌种,科学施肥,加强栽培管理,合理用药进行综合防治,如一喷三防技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