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小麦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以下是小麦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白粉病
白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病菌在高湿、低温条件下易发生,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防治方法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赤霉病
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穗上出现红色霉斑,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防治方法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 在收获前及时割除受病部位,避免病菌传播
条锈病
条锈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条纹。防治方法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 在病情严重时,进行药浴或药剂浸种
小麦的病害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药剂喷洒等。只有全面加强防治,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拓展:
问: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小麦病虫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纹枯病、黑穗病、蚜虫等。1、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还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2、小麦白粉病: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3、小麦锈病:早宴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这几种,是一种气传病害。
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存在大量病菌时,病害就会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小麦赤霉病是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表现症状: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烂、秆腐和穗腐,其中最严重的是穗腐。
2、小麦白粉病
该病可危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一般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小麦的颖壳和芒也会受害。危害症状:初发病时,叶面会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然后会逐渐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会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时就会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会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还会散生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
3、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它是一种气传病害。症状表现:小麦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受侵染叶片或茎秆上会出现鲜***、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会生成黑色的孢子堆。该病会影响小麦的发育和灌浆,使麦粒秕变瘦,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4、小麦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发生,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时叶片上会长出卵圆形淡***至淡绿色小斑,慢慢的会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形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块。发病时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严重的全株叶片都会变黄枯死。
5、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就会逐渐明显。危害症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6、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主要有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症状表现:小麦散黑穗病发病初,穗外会有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薄膜就会破裂,黑粉会飞出去。小麦腥黑穗病主要在穗部表现症状,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刚开始为灰绿色,慢慢的会变为灰黄。
7、小麦蚜虫
若虫、成虫会经常群集在植株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害处刚开始呈***小斑,后为条斑,渐渐的会导致植株枯萎、整株至死。蚜虫还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蚜虫一般会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二、小麦病虫害如何防治
1、小麦赤霉病
选择抗病品种,在小麦扬花期时,要少浇一些水,浇水太多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发生。药剂处理:比较有效的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最适合喷药的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
2、小麦白粉病
可以使用杂环类药剂防治药白粉病,效果很好,但要注意这类药剂容易出现抗药性。三唑类药剂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它不太稳定,可用于发生初期或未发生时期。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陆陪银在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比较好,以后再用效果就会减弱。
3、小麦锈病
选择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可以选用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好。如果发生的数量比较多,除了药对发病严重的麦田及时防治外,还要施药防治周边发病轻和不发病的麦田,以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损失。
4、小麦叶枯病
一定要控制灌水,雨后还要及时排水,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防治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可以用福美双或三唑酮·多菌灵双进行拌种,预防病害,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田间开始发病时,可选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预防和防治:百菌清+烯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氟硅唑、异菌脲等。
5、小麦纹枯病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时间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用药。药剂可选择井冈霉素、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
6、小麦黑穗病
要加强检疫工作,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拌种或土壤处理,药剂可选择药剂三唑醇、烯唑醇等。
7、小麦蚜虫
防治时一定要以穗期的麦蚜为主,在小麦拔节后,每3-5天到麦田随即抽取乱拆50-100株,调查蚜虫和天敌数量。当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上时,一定要马上进行防治。可亩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
问: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经常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歼伍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和绝产。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病虫害有哪些,以及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
小麦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斑病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黑节病等。
病毒病害:如土传花叶病毒病、黄矮病毒病、丛矮病等。
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生理病害:如缺素症、湿害、冻害、旺长等。
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
二、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种植过程中几种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下:
1、小麦锈病的防治
主要危害的是小麦的叶片和叶鞘以及茎秆等位置,小麦条锈病呈现规则的性状,而叶锈病呈现混乱的性状,秆锈病主要呈现一个大红斑。其中发病种类最为常见的是小麦叶锈病,其次是条锈病,秆锈病的发病情况较少。
防治对策:一般在三月中下旬用药控制发病中心,四月初对发病麦田进行全面的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的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者25%的粉唑醇悬浮剂。
或者三唑酮粉剂每平方公顷兑水750~112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其中药物的使用量分别问600m1、450m1、375m1、1500g。
2、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有被称为立枯病、尖眼病。最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逐渐加重,如果该种***得不到及时的防治一般会导致减产10%~20%左右,严重的地区可以导致减产达到50%以上。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关键技术是药物喷剂。施药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小麦拔节初期,以组织病害侵入茎秆,所用药剂可以是23%的宝穗乳油、20%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的三唑酮乳油、20%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者使用12.5%的烯唑醇悬浮剂等药物。
常规喷药洒水的药液一般每平方公顷使用600~750公斤。选择在上午有露水的情况下集中喷雾。连续喷雾2次,每次间隔一周半作用,同时上述药剂还可以切实防止小麦锈病和白粉病。
3、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的害虫,主要有麦红吸浆虫蠢悄和麦黄吸浆虫两重虫害,其中以麦红吸浆虫危害最为严重,危害严重时能够到导致小麦几乎绝产。
在小麦拔节期到抽穗期,大量吸浆虫越冬幼虫就会出土,然后发育到化蛹阶段,此时可以使用浓度大小在3%的辛硫磷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每平方公顷使用30公斤进行撒施。同时也可以使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者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兑水,喷拌在细土中制成毒土,撒施于地面。
穗部的防治。在小苗抽穗到扬花期,可以使用浓度大小为40%的乐氏档或果乳油或者使用浓度大小为50%的辛硫磷乳油或者使用浓度大小为4.5%的高氯氟氰菊酯等兑水进行重点的喷施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同时小麦蚜虫和食叶害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问:小麦的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在种植时先将土壤进行深翻消毒,以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粉锈宁等药物进行喷洒,同时要将病叶及时摘除。小麦锈病:种植时对土壤进行深翻消毒,发病初期用戊唑醇、烯唑醇等药物进行喷洒,病情严重时还要对麦田的周围喷洒药液,以防止病害蔓延。
问:河南小麦主要病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2024年的春天,是气候变化较为反常的一年,温差大,忽冷忽热,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机能。小麦返青慢,麦叶发黄,从而大大地减弱了小麦的光合效能,造成小麦苗弱易感病。小麦黄叶的防治
缺肥性黄叶:可亩施尿素10公斤,切记不可直接撒肥,否则卡在小麦心叶的尿素颗粒会把心叶烧坏,较为简单的办法是每亩用光能素(光能菌分泌物的发酵液)2袋(150克)与尿素混合喷施,每15~20天喷1次,连喷两次,效果极佳。
倒春寒型黄叶:一冷一热导致小麦生理功能紊乱,养分吸收出现障碍而引起的黄叶,可每亩用光能素2袋,或0.01%芸薹素10毫升,或1.8%复硝酚钠20毫升对水喷施,有条件的每亩再加上30克磷酸二氢钾效果更佳。
其他原因造成的黄叶:土地旋耕及秸秆粉碎作业造成的根系悬空,小麦吸收不了养分而造成黄叶。防治办法:一是浇水踏实,使根系充分接触土壤。二是补充营养,可用光能素2袋加尿素150克加磷酸二氢钾30克混合喷施。
小麦其他病害的防治
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通称为小麦的病毒病,是由二叉蚜传播。近两年在许昌、漯河、南阳、驻马店等地发生较多,严重的可造成死苗,不抽穗,产量大幅度下降。防治方法:一是彻底消灭传播媒介--二叉蚜,可用10%吡虫啉每亩40克或40%氧乐果每亩60毫升或25%噻虫嗪每亩4克。二是抑制病毒复制,可每亩用光能素2袋加盐酸吗啉胍20克加硫酸锌30克加250克纯牛奶1袋混合喷施,一般3~5天即可恢复。
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被美国科学家称为小麦的超级***,发病首先从茎基部离地面3厘米左右产生黑斑,黑斑逐渐扩大并向下蔓延,最后导致整个根部发黑坏死。这是一种典型的土壤病害,并遵循“第一年零星发生,第二年点片发生,第三年全面爆发”的规律,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全蚀病发生后,麦田一片死穗白穗,每亩产量只有100~150公斤。目前河南、河北南部、安徽北部、山东都有大面积发生,防治的最好办法是拌种。经试验发现,国内最好的两个防治品种是12.5%硅噻菌胺和10%润苗。如果没有拌种,只有在春季补防,可每亩用15%丙环唑20毫升加15%的苯醚甲环唑20毫升加光能素40毫升,对小麦根部喷施,喷施效果可达76%,并兼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根腐病。如果单纯发生根腐病,可每亩用名医(2.5%多氧霉素)2袋加光能素2袋混合喷施,并重点喷施茎基部,纹枯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40克加光能素2袋对水喷施。白粉病、锈病:这是两种常见病,防治较易。一般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克,或12.5%唏唑醇25~30克,或10%苯醚甲环唑40克,或25%丙环唑15毫升,防治时最好加入2袋光能素,有利于促进防治效果,提高光合作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