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己唑醇打小麦条锈病 己唑醇防治小麦锈病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061 次
己唑醇打小麦条锈病 己唑醇防治小麦锈病

己唑醇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己唑醇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己唑醇的防治机制

己唑醇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酯酶活性,阻止菌体内甾醇合成,从而破坏菌体生长和代谢过程,达到杀菌的目的。同时,己唑醇还能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己唑醇的使用方法

己唑醇可用于小麦的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叶面喷雾要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土壤处理则要在种植前进行,将己唑醇溶液喷洒在土壤表面,并轻微翻耕,使其深入土壤。

己唑醇的注意事项

1.使用己唑醇时应注意剂量,过高的剂量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2.己唑醇的使用不能替代其他防治措施,应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3.己唑醇的使用应符合当地的环保法规,不能污染环境。

己唑醇在小麦种植中的作用

己唑醇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在小麦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条锈病,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它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己唑醇的使用前景


相关问题:


1.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导致小麦减产、死亡。同时,它还会影响小麦品质,降低小麦的商品价值。

2.己唑醇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如何?

己唑醇对小麦条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3.己唑醇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己唑醇可用于小麦的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叶面喷雾要在小麦生长期间进行,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土壤处理则要在种植前进行,将己唑醇溶液喷洒在土壤表面,并轻微翻耕,使其深入土壤。

4.己唑醇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使用己唑醇时应注意剂量,过高的剂量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己唑醇的使用不能替代其他防治措施,应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己唑醇的使用应符合当地的环保法规,不能污染环境。

5.己唑醇在小麦种植中的作用有哪些?

己唑醇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在小麦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条锈病,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同时,它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问答拓展:警惕!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怎么防治效果好?

对于这种现象,提前防治不错的种植户安然在家、没有担忧,而田间小麦发病重的,则在忙着喷施农药。其实,这个时候,只要田间发生病害,小麦产量或多或少都绝穗渗已经受到了影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也是冬小麦区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除此之外,小麦锈病还有秆锈病和叶锈病,但只是在局部区域发生。

小麦条锈病侵染发病特点

相比白粉病而言,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都不大,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对杀菌剂,效果都是不错的。小麦条锈病通常会在田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中心,远远望去:有一片圆形的小麦区域叶子发族清黄,上面分布有孢子堆。

温度、湿度一旦适宜,该病害会迅速以此发病中心向四周传播扩散,侵染未感病的小麦。如此循环,会出现更多的发病中心,再次向四周传播。照此速度下去,5天~7天的时间就可以让整个小麦田块发病。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可以危害叶片和茎秆,一旦发病,叶子会迅速发黄,那么这个叶片会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无法为小麦后期生长积累有机物(造成减产)。

如果仅仅是危害中下部叶片还好,最上部的旗叶一旦受到感染,这一株的小麦基本就没有产量了。因为小麦麦穗90%的营养物质都是由旗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所以在小麦植保策略当中,挽救旗叶是重中之重。

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方案

当前市场上,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药剂以三唑类化合物为主,包括己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丙硫菌唑等等。

提前预防的话,每一个三唑类化合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时间节点是小麦拔节后,可以混配叶面肥、吡虫啉一起使用;

发病初期治疗的话,使用三唑类化合物要适当增加50%的用药量,分别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用药一次,每次喷施都需加入叶面肥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小麦做一个全面的、稳产丰产的植保防护。

小麦条锈病的认知误区

对于小麦条锈病,很多人都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抽穗扬花前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其实不然,拔节后部分田间就存在有锈病病原菌,只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才会发病。

所以,广大种植户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八字植保方针,明年在拔节后就要及时把药剂用下去,做到有备无患。

问答拓展:小麦防病打什么药

播种期:可用立克秀、三唑酮、烯唑醇、适乐时、甲拌磷、甲胺磷、戊唑醇、吡虫啉、噻虫嗪等拌种。

分蘖期至拔节期:可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氰烯菌酯、阿维菌素等防治条锈病、纹枯病等。

孕穗期:可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等防治多种病虫害。

孕穗期-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混配防治病虫害。

一、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小麦多种病虫悉庆害的有利时机,主要防治小麦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以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应根据防治的对象来选择合适的种子拌种剂或包衣剂。

1、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条锈病:可选用种子重量0.1%-0.15%的2%立克秀,或种重0.15%的20%三唑酮乳油,或种重0.12%的12.5%禾果利(烯唑醇)拌种。

2、小麦全蚀病:可选用2.5%适乐时100ml,加1.5-2kg水,拌麦种50-100kg,晾干后播种。

3、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可选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ml,加3-4kg水,拌麦种50kg,拌匀后堆焖12小时播种。

4、针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选用40%甲胺磷或50%辛硫磷乳油50g,加4-5kg水,拌麦种40-50kg。

5、在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种菌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6、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适量加入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出苗盯陆慎、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提高小麦植株抗逆能力。

二、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3月份)

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主要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挑治苗期蚜虫和麦红蜘蛛。

1、小麦条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丙唑·戊唑醇等药剂防治。

2、小麦纹枯病: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药剂防治。

3、小麦茎基腐病: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噻呋酰胺、氰烯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等防治镰刀菌的药剂防治,注意加大水量,并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效。

4、蚜虫、麦红蜘蛛:早期可利用保护天敌控制,当平均33cm行长螨量达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

5、叶片发黄、分蘖不好:可适当增加100g磷酸二氢钾,亩用芸苔素内酯10g。

三、小麦孕穗期

小麦孕穗期主要预防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以及促进小麦孕穗健壮,可加入适量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来预防。

1、小麦白粉病:可使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单剂或复方制剂进行叶片喷雾。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或25%丙环唑乳油,或40%多·酮可湿性粉剂,兑水均匀喷雾。

2、小麦赤霉病: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等药剂。在赤霉病重发区,可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等新药凯敬。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进行兼治。

四、小麦孕穗期-灌浆期

小麦孕穗期-灌浆期重点防控麦穗蚜及中后期多种病害、干热风。

1、穗蚜、吸浆虫:当孕穗初期早晨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2头成虫在飞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呋虫胺等杀虫剂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以确保防效。当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氟啶虫胺腈、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2、中后期多种病害: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苦参碱等。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生长调节剂有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

3、防止干热风:叶面喷施高含量磷酸二氢钾是防御小麦干热风的重要手段。

问答拓展:小麦的锈病要怎样防治?

虽然小麦锈病分为3种,但是防治方案是一样的。目前使用的化合物三唑类(己唑醇、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居多。除非发生程度特别严重,一般用药后都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除此之外,在使用饥饥杀菌剂时,建议大家加入12种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快速恢烂念返复叶片的光合作用功能。因为叶片在锈病病菌的危害下,已经丧失了部分光合高银作用功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