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土壤重金属包括哪几种元素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29 次

土壤重金属包括哪几种元素?

土壤中的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的金属元素,由于其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因此在土壤中容易积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常见的土壤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铅、汞、镉、铬、铜、锌、镍等。

铅:

铅是土壤中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例如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等。铅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铅也会被植物吸收并进入人体,对神经和***系统造成损害。

汞:

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燃煤、水银矿山等人类活动。汞进入土壤后,会被微生物转化为有机汞,从而进入食物链。人类通过食物摄入有机汞,会导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受损。

镉: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例如工业废水、化肥和农药等。镉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镉也会被植物吸收并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对肾脏、骨骼和***系统造成损害。

铬:

铬是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例如工业排放、废水排放等。铬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酸化,并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造成影响。铬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长期摄入会导致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受损。

铜、锌、镍:

铜、锌、镍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仍然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

用户关心的问题:

1.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包括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受损。

2.如何避免土壤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影响?

避免土壤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影响需要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的排放,例如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如何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和方法,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参考资料:

[1]陈立仁,李晓琳,刘海婷.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治理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32(6):1079-1090.

[2]李玉峰,王志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及其治理技术[J].生态学报,2024,28(3):1163-1170.

铅:

铅(Pb)是一种化学元素,原子序数为82,化学符号为Pb。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铅广泛用于汽车燃料、建筑材料、电池、涂料等领域,但由于其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容易积累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人类长期接触铅会导致神经系统、***系统等多个器官受损。减少铅的排放和控制土壤中铅的含量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问答拓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重金属的污染?为什么锌也算在内了呢?

1、什么是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的各种重金属元素超标,超过土壤能够承受的极限值,重金属超标对于土壤的自循环能力有很大影响。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如广西的镉污染、年湖南儿童血铅超标、及***汞污染引发水俣病,可以说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国际问题。

2、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哪些重金属的污染?

相关的研究表明,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8种,分别是As、Ni、Hg、Cu、Zn、Cd、Cr、Pb。这8种重金属主要来源是化学原料和相关制品业、冶炼业、皮革和相关制品业、蓄电池制造业等。

3、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植物的危害

就对植物的需要而言,金属元素可分为2类:①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比较明显,如镉、汞、铅等。②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元素,且对人体又有一皮散定生理功能,如铜、锌等,但过多会造成污染,妨碍植物生长发育。

对人体而言,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燃樱氏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镉会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破坏骨骼和肝肾,并引起肾衰竭;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导致人中毒;砷是砒霜的成分,有剧毒会致人迅速死亡。长期接触少量会导致慢性中毒,致癌性;铬误食饮用,可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

3、为什么锌也算在内了呢?

锌污染是指锌及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污染源有锌矿开采、冶炼加工、机械制造以及镀锌、仪器仪表、有机会合成和造纸等工业的排放。汽车轮胎磨损以及煤燃烧产生的粉尘、烟尘中均含有锌及化合物,工业废水中锌常以锌的羟基络合物存在。

锌在土壤中富集,必然导致在植物体内的富集,这种富集不仅对植物,而且对食用这种植物的人和动物都有危害。过量的锌会使土壤酶失去活性,细菌数目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减弱。

2024年媒体颂凳报道的渤海口***村——稻池村,就是因为亚洲最大的炼锌厂葫芦岛锌厂的污染造成的。

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须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相结合,其中,源头控制是关键。千万要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

问答拓展:土壤对人体有危害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有几种

土壤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重金属是指比重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如Fe、Mn、Zn、Cd、Hg、Ni、Co等;As是一种准金属,但由于其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与重金属多有相似之处,故在讨论重金属时往往包括砷,有的则直接将其包括在重金属范围内。由于土壤中铁和锰含量较高,因而一般认为它们不是土壤污染元素,但在强还原条件下,铁和锰所引起的毒害亦引起足够的重视。土壤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很难恢复,因而应特别关注Cd、Hg、Cr、Pb、Ni、Zn、Cu等对土壤的污染,这些元素在过量情况下有较大的生物毒性,并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1、重金属的土壤化学行为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归宿将由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与生物过程所控制。虽然不同重金属之间某些化学行为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并不存在完全的一致性。当它们加入土壤后,最初的可动搭喊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添加重金属的形态,也就是说这将依赖于金属的来源。在消化泥污中,与有机质相缔合的金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有一小部分以硫化物、磷酸盐和氧化物而存在。熔炼厂的颗粒排放物含有金属氧化物;燃烧石油时,铅以溴代氯化物形式排出,但在大气和土壤中容易转化为硫酸铅和含氧硫酸铅。由于形态的不同,进入土壤中的金属离子的形态和量也很不相同,并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体的迁移、转化及植物效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包括土壤的重金属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果园、林地、草场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土壤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条知握件、吸附作用、络合作用等)的影响,都能引渗迅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差异,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转化和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1)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土壤是一个氧化-还原体系,土壤水分状况,土壤中有机质和硫的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是一个由众多无机的和有机的单质氧化-还原体系组成的复杂体系。在无机体系中,重要的有氧体系、铁体系、硫体系和氢体系等。由起主导作用的决定电位体系控制。其中O2-H2O体系和硫体系在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中作用明显,对重金属元素价态变化起重要作用。(1)O2-H2O体系:土壤中的氧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也可带进以部分溶解氧。在水稻田中,稻根分泌的氧以及某些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也是来源之一。(2)H2体系:在旱地土壤中氢气是很少的,但在淹水状态下的强烈还原状态的土层中,往往有H2的积累。O2-H2O体系和H2体系是组成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两个极端体系,土壤中其它的氧化-还原体系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两个体系就构成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和下限。(3)硫体系:土壤中的硫以无机和有机两种形态存在,其含量一般在0.05%。在氧化条件下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在还原条件下以硫化氢或金属硫化物形式存在。金属元素按其性质一般可以大致分为难溶性(氧化固定)元素和还原难溶性(还原固定)元素,例如,铁、锰等属于前者;镉、铜、锌、铬则属于后者。氧化-还原作用不仅会使重金属元素还发生价态变化,而且还会使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发生变化。例如,在氧化还原电位低时(+100mv左右)砷酸铁可还原成亚铁形态,电位进一步降低,以致使砷还原为亚砷酸盐,增强砷的移动性。相反,土壤中铁、铝组分的增加,又可能使水溶性砷转化为不溶态砷。

问答拓展: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重金属都有哪些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并谈尘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侍庆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
对水质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铬、铅、钒和钴等。其中绝禅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砷虽然不属于金属,但由于其毒性,故也将其归为重金属污染。
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