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唑醇治小麦锈病效果 己唑醇治小麦什么病
己唑醇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小麦锈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农业生产中,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选择一种有效的杀菌剂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己唑醇的优点
己唑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长效的杀菌剂,特别适用于小麦锈病的治疗。它对小麦锈病菌体内的酶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对小麦生长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己唑醇的使用方法
己唑醇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是将药剂均匀喷洒在小麦叶面上。需要注意的是,己唑醇的使用浓度和喷洒时间需要根据小麦生长期和病情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己唑醇的副作用
虽然己唑醇是一种低毒的杀菌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过量使用会导致小麦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对土壤和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在使用己唑醇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己唑醇的效果评价
己唑醇作为一种有效的农药,其效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在实际生产中,己唑醇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它的副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己唑醇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
己唑醇的使用浓度和喷洒时间有什么要求?
己唑醇的使用浓度和喷洒时间需要根据小麦生长期和病情进行调整。一般来说,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喷洒时间以小麦叶片初现锈病斑为宜。
问题二:
己唑醇的过量使用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什么影响?
己唑醇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小麦生长受到抑制,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降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问题三:
己唑醇使用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己唑醇使用前需要对小麦田进行清洁,将杂草、残茬等清除干净,避免对药剂的影响。同时,需要准备好药剂和喷雾器等工具。
问题四:
己唑醇的使用安全性如何?
己唑醇是一种低毒、高效、长效的杀菌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避免药剂对人体的影响。同时,需要注意药剂的储存和运输,避免药剂泄漏和误食等事故的发生。
问题五:
己唑醇的使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己唑醇的过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在使用己唑醇时需要遵守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对土壤的影响。
问答拓展:小麦田打农药使用己唑醇过量使苗干叶,麦苗生长缓慢怎么解救?
农药合适喷洒需要对症下药。您所说的己唑醇是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药剂。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白粉病的主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常用于防治小麦白念祥粉病的农药是三唑酮,近年来有部分地区和群众反映使用三唑酮防治小银仿麦白粉病效果不佳,可能是长期、大量、单一地用药,使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产生了抗药性。而新型杀菌剂己唑醇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均有较好防效。防治时期与防治指标一般在小麦孕穗抽穗期,病叶率达8%时用药近日,有农民朋友咨询,小麦出苗后出现苗稀、苗弱、苗黄、枯死现象,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除此之外,已有多地反映麦苗死亡问题较多。其实每年冬春季节,特别是小麦播种出苗后,都会有这些问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麦苗期是指从锋高纤小麦播种出苗到小麦起身拔节前,其生长特点是以长叶、长根、长蘖为主的营养生长。
小麦苗期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常会因耕作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而造成一些异常苗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如果及早采取措施,仍能使其转化为正常麦苗!
一、麦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01
部分地块秸秆还田质量差,没有充分粉碎,加上抛洒不均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若麦苗的根扎在秸秆上,就不利于小麦的生长,造成根弱、苗细,麦苗死亡。
02
部分地块土壤松塇,播后没有镇压或镇压不实,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麦苗出土后,根系跑风漏气,造成苗弱或麦苗死亡。
03
部分地块播种过深(播前不镇压,容易造成播种过深),播深达到6-10cm,麦苗在出苗过程中,消耗过多养分,致使麦苗出土后苗弱,抗冻、抗病、抗虫能力弱,致使麦苗死亡。
04
遭遇气温骤降,此时的麦苗生长旺盛,叶嫩多汁,抗冻能力差,造成冻害,目前表现为部分叶片干枯、死亡。深播弱苗、土壤松塇、镇压不实的地块死亡较重。
05
部分地块出现旱情,土壤墒情较差,影响麦苗生长,造成苗黄、苗弱,甚至死亡。
06
上茬玉米生长期间,部分地块除草剂喷施过晚或重喷或喷施药量过大、浓度过高,造成除草剂残留,产生药害,致使根系发黑、腐烂,心叶弯曲,发生死亡。
07
红蜘蛛危害致使麦苗叶片发白、失绿,麦苗生长受到影响。
小麦异常苗具体针对措施
1、深播苗:墒情适宜时立即用齿耙进行麦地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问答拓展:警惕!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怎么防治效果好?
对于这种现象,提前防治不错的种植户安然在家、没有担忧,而田间小麦发病重的,则在忙着喷施农药。其实,这个时候,只要田间发生病害,小麦产量或多或少都绝穗渗已经受到了影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也是冬小麦区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除此之外,小麦锈病还有秆锈病和叶锈病,但只是在局部区域发生。
小麦条锈病侵染发病特点相比白粉病而言,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都不大,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对杀菌剂,效果都是不错的。小麦条锈病通常会在田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中心,远远望去:有一片圆形的小麦区域叶子发族清黄,上面分布有孢子堆。
温度、湿度一旦适宜,该病害会迅速以此发病中心向四周传播扩散,侵染未感病的小麦。如此循环,会出现更多的发病中心,再次向四周传播。照此速度下去,5天~7天的时间就可以让整个小麦田块发病。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小麦条锈病可以危害叶片和茎秆,一旦发病,叶子会迅速发黄,那么这个叶片会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无法为小麦后期生长积累有机物(造成减产)。
如果仅仅是危害中下部叶片还好,最上部的旗叶一旦受到感染,这一株的小麦基本就没有产量了。因为小麦麦穗90%的营养物质都是由旗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所以在小麦植保策略当中,挽救旗叶是重中之重。
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方案当前市场上,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药剂以三唑类化合物为主,包括己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丙硫菌唑等等。
提前预防的话,每一个三唑类化合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时间节点是小麦拔节后,可以混配叶面肥、吡虫啉一起使用;
发病初期治疗的话,使用三唑类化合物要适当增加50%的用药量,分别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用药一次,每次喷施都需加入叶面肥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小麦做一个全面的、稳产丰产的植保防护。
小麦条锈病的认知误区对于小麦条锈病,很多人都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抽穗扬花前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其实不然,拔节后部分田间就存在有锈病病原菌,只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才会发病。
所以,广大种植户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八字植保方针,明年在拔节后就要及时把药剂用下去,做到有备无患。
问答拓展: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什么时候使用效果好
代森锰锌、多菌灵、己唑醇、氟硅唑、世高等为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间隔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为常见病症。
一、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
1、代森锰锌、多菌灵、己唑醇、氟硅唑、世高等为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可以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高轿剂1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2、使用多菌灵进行喷洒防治时,间隔7-10天搏念姿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3、锈病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枝干上可能长***、粗皮、丛枝、曲枝等,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现象。
二、什么时候使用农药防治锈病效果好
1、对于基绝小麦锈病,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打药防治效果好,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比较好。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千克防治小麦锈病,也可以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千克来防治小麦锈病。
2、花椒锈病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此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效果好。选用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5-2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