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锈病吃什么药
小麦黄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会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控制和治疗小麦黄锈病,农民们通常会使用药物来进行防治。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控制小麦黄锈病至关重要。
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目前,常用的小麦黄锈病药物主要包括三大类:有机磷杀菌剂、杀菌剂和生物制剂。
有机磷杀菌剂
有机磷杀菌剂是小麦黄锈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它们通过抑制黄锈病菌的酶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有机磷杀菌剂的优点是效果明显、持久性较好,但缺点是易产生抗药性和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杀菌剂
杀菌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小麦黄锈病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细胞分裂或生长,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杀菌剂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效果快,但缺点是作用时间短、易产生抗药性。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小麦黄锈病防治药物,主要由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等组成。生物制剂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但缺点是作用时间较短、效果不如化学药物明显。
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
在选择小麦黄锈病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有机磷杀菌剂适用于严重感染的情况,而杀菌剂适用于轻度感染或预防性使用。对于生物制剂,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一般建议在小麦发病前或病情较轻时使用。
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同时,应注意药物的喷洒时间和喷洒面积,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拓展问题
问题一:
小麦黄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黄锈病可导致小麦叶片上出现***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枯死。同时,小麦黄锈病还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问题二:
有机磷杀菌剂易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什么?
有机磷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黄锈病菌的酶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由于不同的黄锈病菌对有机磷杀菌剂的抵抗能力不同,长期使用同一种有机磷杀菌剂会导致黄锈病菌的抗药性增强。
问题三:
杀菌剂的作用时间短的原因是什么?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细胞分裂或生长,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由于杀菌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物体中的分子结构相似,因此会被生物体迅速代谢和分解,导致作用时间短。
问题四:
生物制剂为什么对环境污染小?
生物制剂主要由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等组成,相对于化学药物来说,它们的分子结构更为简单,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分解,因此对环境污染较小。
问题五:
小麦黄锈病的防治措施还有哪些?
除了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农田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小麦黄锈病。
相关拓展:
问:专治锈病特效药有哪些(防治小麦条锈病用什么药效果好)
防治锈病的特效药不是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粉锈宁、硫磺悬浮剂、甲基托布津、固体石硫合剂、百菌清、多菌清等药物,对于锈病都是有一定效果的。无论是使用哪种药物,都要坚持用,不要认为用药一次就可以了,需要连续用药,才能起到蔽团很好的防治效果,不然药效不是很好。防治小麦条锈病的优秀配方。
小麦条锈病是随气流跨区域流行性重大病害,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距离远,蔓延速度快等特点。做好病情监测,并选用高效杀菌剂是快速控制碰橘该病传播和蔓延最有效的措施。
一、粉唑·嘧菌酯
该配方是由粉唑醇和嘧菌酯复配而成一种杀菌剂,是最近几年新推出的一个优秀配方。
它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内吸活性、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可以有效防治麦类作物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玉米黑穗病等。可在发病初期,用30%粉唑·嘧菌酯悬浮剂5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条锈病的蔓延。
二、肟菌·戊唑醇
该配方是由肟菌酯和戊唑醇复配而成的一种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渗透性强,传导性好,使用灵活等特点。
它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褐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在小麦条锈病发生盛期,可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5~5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病害的危害和蔓延。
三、苯甲·丙环唑
该配方是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复笑并团配而成的一种杀菌剂,兼有内吸性和较长持效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纹枯病、锈病、叶斑病等10多种病害。
在小麦条锈病发生盛期,可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40~60毫升,兑水50毫升均匀喷雾,也可快速控制该病的危害和蔓延。
问: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危害及病症图片)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神亩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小麦条锈病,这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范围发生,而且发生的严重程度逐年递增。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梁敬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发生面积1327万亩。2024年的发生面积预计还要大。
如何防治?推荐使用戊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特性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俗称“黄疸病”。主要是在叶片和叶鞘上危害,有生锈状的病斑,延叶脉依次排开呈条形,所以称为条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担子菌纲锈菌目。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周年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1-2℃时,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侵染。可随气流远程传播。
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掠夺养分和水分,增加蒸游渣森腾量,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另外导致灌浆受阻,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
近几年使用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己唑醇、戊菌唑比较多。
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另外农户对该病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病不打药预防,一旦发现病害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很严重了。
小麦条锈病推荐防治用药方案
(1)每亩地使用:10%戊菌唑乳油3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克叶面喷雾。吡唑嘧菌酯既有治疗作用,还有保护功效,使持效期更长。
(2)每亩地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32%唑酮乙蒜素乳油40毫升叶片喷雾。有条件的话,建议加入20毫升植物精油,以提高展着和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
(3)如果严重发生,适当加大药量,另外5天左右重喷一次。
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雄黄病。作物发病后麦粒不饱满,重者麦株枯死。它包括杆锈、叶锈、条锈。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孕穗到开花期间,若发现有扩展趋势,开始用药防治,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主要用药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宁乳剂,兑水喷雾能起到较好的防效。
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
小麦锈病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