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柑桔白粉病寄生 柑桔白粉病寄生介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244 次
柑桔白粉病寄生 柑桔白粉病寄生介绍

柑橘白粉病是柑橘树上常见的一种病害,由白粉虱寄生引起。白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身体呈卵形,长约2毫米,身体表面有白色粉末状物质覆盖。它们通过吸食柑橘树的汁液,使树木营养不良,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柑橘白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和枝干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是白粉虱的分泌物。叶片会逐渐变黄、枯萎、甚至掉落。受害的果实则会变小、形状不正常、质量下降。

为了防治柑橘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巡查柑橘树,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 使用生物防治剂,如甲基托布津等;
  • 喷洒有机磷类药剂,如敌敌畏等;
  • 保持柑橘树周围的清洁,清除落叶和杂草,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柑橘白粉病对柑橘树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相关拓展:

问:柑桔白粉病是什么?

OidiumtingitaniumCarter

症状(图2-9)

图2-9柑桔白粉病

1.病果(幼果)2.病枝叶(嫩梢)3.病原菌

嫩枝、嫩刺和幼果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相似,扩展迅速,致使大部分新梢嫩叶被白色粉状物所覆盖,叶片粘连在枝梢上。严重时叶片落光,新梢枯死,引起幼果大量脱落。特别是秋梢和晚秋梢受害最重。

病原

柑桔白粉菌,无性阶段是OidiumtingitaniumCarter,有性阶段不详。

发生规律

在台湾本病以菌丝在被寄生尚未枯死的枝梢上越冬,于翌年春4月上旬至下旬开始活动,由菌丝伸出孢子梗,其上着生大量白色分生孢子。柑桔白粉病通过气流传播,在病源下风方向的果园发病严重。

本病在福建,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和10月份发生。云南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四川则主要在夏秋发生。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在雨季之后流行。山地果园种植在北坡的植株发病比南坡严重。树冠西北方向近地面的、内部的枝梢及树冠内部的徒长枝和近地面的枝、叶发病较多。发病的适温为18—23℃。台湾报道,此病在雨水过多时,繁殖不利。因该病的分生孢子容易脱落,降雨时的雨滴能将其孢子几乎全部打落,且遇雨水时即失去萌发力。

柑桔各品种中以椪柑、红桔、四季桔、甜橙、酸橙和葡萄柚等受害较重,温州蜜柑发病较轻,金柑未见感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增强树体的抵抗力。

2.清洁果园

及时剪除和收拾病枝、叶与病果,并集中烧毁。

3.喷药预防

经常发病的地区在冬季采果后和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各喷一次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农抗B0—10浓缩液2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农抗120浓缩液2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也有较好防治效果。

问:柑橘得了白粉病该如何防治?

(一)病原及侵染
白粉病是由二孢白粉菌或单丝壳菌侵染所致,在真菌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属和单丝壳属,其中,主要是单丝壳属。白粉菌有二个很主要的特点,其一它是专性寄生菌,即它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吸取营养,寄主衰老了,它就发育成闭囊壳,不"吃"不"动"了。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外寄生,即它的菌丝不侵人寄主体内生长发育,而是只形成吸器、吸取寄主营养,生长、发育、繁殖都在寄主组织表面。由于以上的特点,它和其他病菌的侵染症状完全不同,不是先产生病斑再见到病原,而是先见到病原菌,最后才在寄主组织上产生痕迹。它的形态也与其他菌不同,在寄主表面先产生分生孢子梗,在梗上产生出成串的分生孢子,像人们常见的糖葫芦(山楂串)一样,这许多的分生孢子成熟后,分散飘浮到各处,就成为它的侵染传播体,落到寄主组织表面。萌发产生菌丝,然后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吸取营养,菌丝即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发育,再产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寄生生长后期,气候变冷了,温度变小了,分生孢子就产生闭囊壳,脱落遗留在田间越冬。第二年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到20℃以上时,它便从闭囊壳中释放出于囊孢子,靠气流进行传播,落到寄主表面。又开始了一年的寄主生活。白粉菌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它在寄主叶片上,完成大半个生长发育阶段后,吸收了很多叶片的营养,同时寄主叶片也到了发育后期,因此提早枯黄。在侵染循环过程中,塑料大棚和温室则成为白粉菌的良好"中转站"和"宿营地"。
影响白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孢子萌发的温度条件是10-30℃以20-25℃最适宜。作为湿度条件,白粉菌比较特殊,它不像其他真菌那样需要较大的相对湿度。与其相反。较大的湿度(例如有水滴存在时)反而使孢子吸水膨胀而破裂。丧失生命力,它的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另外,白粉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荫蔽的散射光或弱光和幼嫩、徒长的寄主。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在白粉病防治中,选用抗病品种是和抗霜霉病品种一致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其主要目标是选择叶片厚实,表皮细胞壁较厚的品种。
2.创造抗病条件包括适当加宽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等。
3.环境熏蒸白粉菌孢子飘散并沾附在病株周围的空间,在秋冬大棚及温室中很易发病,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所以,可按每1000平方尺(近一分半地)用硫磺粉0.3-5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有柑橘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
4.药剂防治预防用药:方案一:奥利克速净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方案二:奥利克速净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发病中前期:方案一:奥利克速净5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方案二:奥利克速净50ml+奥力克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方案三:奥利克速净50ml+奥力克霜贝尔30ml,兑水15公斤,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发病中后期:方案一:奥利克速净50ml+吡唑醚菌酯5g或福美双25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方案二:奥利克速净50ml+苯醚甲环唑10g或70%甲基托布津1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