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的生长环境,如何养殖?
这篇农资文章会给网友们分析一下“珍珠蚌的生长环境,如何养殖?”的内容进行分享,但愿对农资人们有几分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珍珠蚌又称珍珠贝,俗称蛤蜊。因盛产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贝。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处于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宜珍珠蚌生长。比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都比较大。
选择岸边或弯道处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稀薄,溶氧丰富。
但环境因素复杂,管理操作不便。
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调整。
小池塘3-5亩,大池塘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水深1.5-2米。
水质一般肥沃,饵料生物丰富。池塘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鱼、鲫鱼。
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放养极少量的链鱼等具有竞争力的鱼类。
不放青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
养殖珍珠蚌的水质条件以水深1.52、
5米为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于珍珠蚌的生长和珍珠养殖极为重要。
保持珍珠生长水域的酸碱度在中性、微碱性范围内,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养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通过在养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来调节。
高PH值也会抑制珍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来控制。
珍珠蚌最适合的饵料生物是硅藻、金藻、绿藻、**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细菌等有机杂物。
培育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十分重要。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富程度,都可以通过水的颜色来体现。
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例如,珍珠贻贝的繁殖地或附近的珍珠养殖场出现了**,无论多么便宜的贻贝都无法**,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养殖用的种蚌最好采自天然水域的野生蛤蜊,雌雄蛤最好从不同水域中挑选,以保证种质质量,提高后代的珍珠养殖性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