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条锈病从哪年开始有的 条锈病是什么引起的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84 次
条锈病从哪年开始有的 条锈病是什么引起的

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它会对小麦、玉米等作物造成严重威胁。自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农业专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只有深入了解条锈病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

一、条锈病的起源

条锈病最早出现在欧洲,随后在20世纪初传入美洲。最近的研究表明,该病害可能起源于中亚地区,然后通过商业贸易传播到欧洲和美洲。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条锈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和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尽相同。

二、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条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空气传播,二是通过种子传播。在冬季,条锈病菌会在叶子上越冬,随着气温升高,它们会随风向传播到附近的作物上。同时,如果种子本身就被感染了,那么这些种子也会成为传播媒介。

三、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地防治条锈病,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是最基本的方法。及时翻耕、清除秸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喷洒农药、增施有机肥等也可以起到防治作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应该综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四、条锈病的发展趋势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条锈病的发展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条锈病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我们需要加强对该病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以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相关问题

1.条锈病的症状是什么?条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红色、***等色斑,同时叶片会逐渐变黄、干枯。

2.条锈病的传播速度有多快?条锈病的传播速度因地区、季节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它的传播速度比较快,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条锈病的危害程度有多大?条锈病对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危害程度比较大,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作物死亡。

4.有哪些抗病品种可以用于防治条锈病?目前已经有多个抗病品种可以用于防治条锈病,比如小麦品种中国春、玉米品种赛多利斯等。

5.条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条锈病的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翻耕、清除秸秆、喷洒农药、增施有机肥等。

问答拓展:我国玉米条锈病大发生几次

我国玉米条锈病大发生8次
1950年以来,我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及其治理经历了防治能力有限、病害猖獗流行(岁睁1950、1964年),具备一定防治能力、为害雹咐损失降低(1983、1985年),防治能力提高、挽回损失增加(1990年)和实施综合治理、为害明显减轻(2024、2024和2024年)4个阶段,病害的发生流行范围、发病面积和造成为害损失源雀纯逐步降低,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病治理研究水平和防控能力的不断提高。

问答拓展:中国北部冬麦区有哪些小麦品种?

中国小麦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南北近30个纬度,东西跨50多个经度,加以有冬小麦(秋播)和春小麦(春播)等不同种植制度,所以中国小麦品种各地差异很大。全国共分10个小麦种植区,每区又有2~4个亚区。现将中国小麦品种的演变分区介绍如下。

本区是冬小麦的北沿,主要部分斜跨冀、晋、陕、甘诸省的北部。全区小麦面积226万余hm2,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左右(庄巧生,2024)。由于全区东西很长,南北很窄,各省使用的品种差别较大。在品种使用上由东到西分为4片。

京、津、冀东、冀中北平原片

完成了5次品种更换。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前,种植地方品种,主要有光头白、五花头、大白芒、小红芒、葫芦头、红芒白等。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冬性较强,对光照较敏感;幼苗匍匐,分蘖多;耐寒,耐旱,耐瘠薄;植株生长繁茂,成穗多,但穗小,粒小,高产潜力低;秆软,在水肥较好的条件下易倒伏;不抗条锈病。

本片的小麦育种工作开展较早,基础较好。20世纪30年代由地方品种系选育成的燕大1817、燕大1885、定县72、燕京白芒白等品种,以及杂交育成的北系11、北系4号、中苏68等品种一度推广。50年代中期,由于水肥条件改善和条锈病流行,在水浇地上迅速推广了由美国引进品种与本地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农大183、农大36、农大90等抗锈病且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农大183于50年代中后期在本麦区趋于普及,年种植面积一度达23.3万hm2。这一时期本片搭配种植的品种还有华北187,以及由它系选育成的北京5号、北京6号,以及太谷49、太原566等。以农大183为代表及其姊妹系的普及实现了本区品种第一次更换。

1964年全国条锈病再次大流行,农大183等品种丧失了抗锈性。与其同期育成同组合的品种农大311抗条中1、2、8、10号生理小种,适应性广,但为红粒,部分取代了农大183。与此同时,用碧蚂4号与早洋麦杂交育成的北京8号抗条中1、2、8、10、13号生理小种,且为白粒,质佳,最高年种植面积曾达114万hm2,包括黄淮麦区(金善宝,1986)。这一时期的搭配品种有农大45等。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由于这些抗锈品种的普及实现了本片小麦品种的第二次更换。

60年代末期开始,条锈病生理小种条中17号比重上升,加之小麦的栽培条件有所提高,上述品种已不适应生产的需吵樱要,逐渐被抗条锈新生理小种且更耐肥水的北京庆碰亏10号、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取代。其中农大139是70年代本片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曾达40万hm2。东方红3号最高年种植面积曾达53.3万hm2(包括山西)。北京10号也曾达53.3万hm2(包括河北)。河北中部的黑龙港地区盐碱地较多,主要推广科遗26、科遗29等品种。这一时期的搭配品种还有农大155、红良5号、有芒白4号(北京),晋麦8号(山西)等。70年代,以北京10号、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完成了本片第三次品种更换。

进入80年代,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丰抗号品种抗新发展的条锈病条中17至条中23号、条中25号和条中19-1等9个生理小种,兼抗叶锈菌5个小种和白粉病,丰产性与稳产性好,迅速大面积推广。丰抗8号是本片面积大,应用时间长的品种。它在本片的面积于1988年达40万hm2,先后在生产上应用15年之久。除丰抗8号外,这一时期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还有丰抗2号、丰抗13、农大146、鉴26、原冬1号、京花1号等。在高水肥下种植的有北京837;中下水肥种植的有原冬3号、冀麦22、冀麦28等。80年代,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一批品种推广实现了本片第四次品种更换。

1990年前后,北京地区育成了以京冬8号为代表的一批更加丰产稳产的品种。京冬8号2000年夏收达71.7万hm2,成为北部冬麦区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庄巧生,2024)。京411株型紧凑,秆强抗倒,1991年后成为本区主体品种,1995年夏收面积31.1万hm2。京冬6号抗条、叶锈病,白粉病轻,千粒重高而稳。以京冬8号、京411和京冬6号为主的一批品种的推广实现了本片第五次品种更换。这一誉神时期在高水肥地搭配的品种有津麦2号、中麦9号等。在中水肥地搭配的品种有京437、北农2号、北京841等。在低水肥及旱薄地种植的有轮抗6号、冀麦32等。

问答拓展:1950年小麦条锈病第一次流行后如何被控制的

1、通过化学方法杀死小麦条锈病病菌。
2、种植携带有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