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桑树锈病的发病规律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636 次
桑树锈病的发病规律

桑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桑树锈病的侵袭,给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影响。研究桑树锈病的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我国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桑树锈病的发病规律

桑树锈病是由桑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桑树的叶片、嫩枝、果实等部位。其发病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气候因素

桑树锈病喜温湿,多发生在气温15℃-25℃,相对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在潮湿、多雨的春季和夏季,桑树锈病容易发生。同时,气候干旱缺水也会影响桑树的抗病能力,使其更易感染桑树锈病。

土壤因素

土壤肥力高低、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等对桑树锈病的发生均有影响。土壤肥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桑树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抗病能力。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也会使桑树易感染病害。

树龄因素

桑树的抗病能力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强,新栽种的桑树更易感染病害。在桑树种植初期要加强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针对桑树锈病的发病规律,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清除病源

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等病源,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桑树的抗病能力。

适时浇水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强桑树的抗病能力。

喷洒药剂

在病害高发期,采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拓展问题


问题一:

桑树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桑树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清除病源、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喷洒药剂等。

问题二:

桑树锈病的发病规律与气候有何关系?

答:桑树锈病多发生在气温15℃-25℃,相对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因此气候湿润、多雨的春季和夏季是其高发期。

问题三:

桑树锈病的防治措施中,清除病源的作用是什么?

答:清除病源可以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等病源,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问题四:

桑树锈病为什么会影响桑树的产量和质量?

答:桑树锈病会导致桑树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减少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从而降低了桑树的产量和质量。

问题五:

桑树锈病的防治措施中,适时浇水的作用是什么?

答:适时浇水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增强桑树的抗病能力。

问答拓展:怎样防治桑赤锈病?

桑赤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芽叶病害,各地桑园间有发生,沿太湖蚕区发病较重。为害嫩芽、叶片及新梢,发病部位布满金黄扮模销色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卷缩,黄化易落,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桑叶发病初期,病斑隆起呈“泡泡沙”状,随后病斑处色泽由绿转淡黄,最后表皮破裂并散发出橙***粉末,俗称“金叶”。高温多湿的春、夏季易发病蔓延,干燥环境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①冬季剪除病枝,春、夏发病初期(病叶呈泡泡沙状)摘除病芽、病叶。

②药剂防治可厅游用25%粉锈宁(三唑酮)1000倍液,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注意800倍以下时易产生药码衫害,使桑叶叶缘发焦。摘除病芽、病叶后喷药效果最好。

问答拓展:桑园应该怎么做防虫处理?你有哪些了解?

我国已发现的桑树病虫害有200多种,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花叶病、白粉病、疫病等。常见虫害主要有桑螟、桑瘿蚊、桑尺蠖、桑青尺蠖、野蚕、桑螟、叶虫类、桑白毛虫、桑黄毛虫、蜗牛等。桑树病郑行滚虫害中能为害成灾的有40余种,正确识别和及时防治这些病虫害,确保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桑树本身,更关系到我国养蚕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一定要重视。

在高温干旱季节,桑树害虫开始进入高发期。据调查,桑树蓟马、红蜘蛛、桑树飞虱等微型害虫数量明显增加,部分地区还发生桑树蛀虫、桑树尺蠖等,部分山区桑园已发生桑树红锈病。及时防治桑树害虫是十分必要的。为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面积,减少病虫害发生,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同时,要注意旱作桑园桑树蓟马、红蜘蛛、桑树飞虱等微小害虫数量的增加,并在屋前屋后和山脚的桑园观察桑树蛀虫的发生情况。以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60%敌敌畏·马1000倍液为对照,安全间隔7天。

2、对于早晚雾比较大的桑园,要注意桑喊余树锈病的发生。在第一次发病时,桑园将用25%铁锈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3次喷施,喷施间隔可控制20天,使病害得到控制。

另带轮外桑园抗旱要讲究科学,能浇灌的地方尽量利用傍晚时间进行抗旱浇灌,浇灌时将桑树沟灌满,第二天将多余的水放在另一块地上,既能达到节水又能科学抗旱的目的。如果不能大面积抗旱,应尽量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给屋前屋后的桑园浇水,以保证中晚秋用叶。同时,在收获的早、晚两个时期,可以用稻草覆盖桑园,保持水分。秸秆覆盖能保持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肥,抑制杂草,促进桑叶采摘。

注意事项

1、高温干旱期间,中午禁止喷药、浇水等农业活动,避免烧桑叶。

2、桑园及周边地区应注意用药,预防和控制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

问答拓展:锈病是当归经常的出现病症,锈病出现的规律是什么?

葱柄锈菌的病原菌,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南方地区则以夏孢子在葱蒜类蔬菜上反复辗转侵染和危害,或者是在活体寄主植物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以后,【主要症状】:叶尖开始发病时,病初叶上有淡***小斑点,后扩大为梭形或长陏圆形,灰白色,稍隆起。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锈病主要发生在大葱大蒜的叶片上,叶鞘上和花的梗上,有的时候蒜薹也会被感染。最初发病的症状是椭圆形的褪绿斑点,病斑上以后慢慢会出现黄的或者是红的斑,一堆一堆的,连续重茬不仅会使宏档土壤中的稀有矿物质元素缺乏,降低葱蒜类农作桥陪物的抗病能力,而且还会使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并在来年危害农作物生长。

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者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有***晕圈,一般基部叶片比顶部叶发病重,,这两种病菌有冬孢子和夏孢子两种形态。冬孢子主要隐藏在病株残体中过冬,是春季的主要侵染源;夏孢子孢子可借风力进行传播,是秋季的主要侵染源。

发病规律  1.病原菌葱锈病是担子菌亚门葱柄锈菌和葱锈菌侵染引起。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单胞,黄褐色或橙***;冬孢子呈长椭圆形,棍棒状,双胞,淡褐色,具有长柄,容易脱落。,会在叶片表面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夏孢子,并且呈凸起状,而这些孢子破裂后,会有***的粉状物,这就是夏孢子,具体形状大家可看图,有人形容,就类似铁生锈那样,锈病孢子萌发后可以从寄主表皮或气孔迅速侵入,锈病萌发适宜温度7~19℃,当温敏绝蠢度高于25℃时,发病率明显下降,潜伏期为7-15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