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黄锈病打药温度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82 次
小麦黄锈病打药温度

小麦黄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打药是预防和治疗小麦黄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打药温度的选择对于药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药温度对药效的影响

打药温度对药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温度过高会破坏药剂的活性成分

药剂中的活性成分在高温下易分解,失去药效。打药时应选择合适的温度,避免药剂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

2.温度过低会降低药效的发挥

药剂在低温下难以充分发挥药效,打药时应选择较高的温度,促进药剂的吸附和渗透,增强药效。

打药温度的选择

打药温度的选择应根据药剂的特性、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而言,打药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具体来说:

1.在晴天或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应选择较低的温度进行打药

晴天或阳光充足时,药剂易于挥发,打药温度过高会导致药剂的浪费和药效的降低。应选择较低的温度进行打药。

2.在阴天或多云的条件下,应选择较高的温度进行打药

阴天或多云时,药剂易于吸附和渗透,打药温度过低会导致药效的降低。应选择较高的温度进行打药。

3.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应选择中午时段进行打药

温度较低时,药剂的吸附和渗透能力较差,应选择中午时段进行打药,利用当时较高的温度促进药效的发挥。

拓展问题:
1.小麦黄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黄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病害预测、良种选育、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措施之一。

2.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小麦黄锈病?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药剂、控制打药时间、控制打药浓度、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等。

3.小麦黄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何关系?

小麦黄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气温、湿度、降雨等气象条件都会影响小麦黄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4.小麦黄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黄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变黄、枯死,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5.如何进行小麦黄锈病的病害预测?

小麦黄锈病的病害预测可以通过观测气象条件、收集病害发生情况等方式进行。

相关拓展:

问:麦子黄锈病打什么药?

冬小麦一生中会发生多种病害虫害。冬季是低温季节,病虫害受温度的影响,没有发生的迹象。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小麦病虫害现象即而发生。有些病害在冬季就应预防,比如:锈病,白粉病等。所以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从苗期开始!现在是小麦灌浆期,出现病害即时管理。

小麦黄锈病是靠空气气流传播的,是一个很可怕的流行病害。只要条件具备就能传播,并且大片受害,严重时能危害整片麦田。它在20℃左右的温度和潮湿的环境中很活跃,传播快。提倡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一定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小麦锈病一般用三唑类的药剂,比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现在也有一些和吡唑醚菌酯复配的药剂,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安全性也会好一些。进入孕穗扬花期后,如果土壤不是特别干旱,尽量少浇水。

如果说,小麦已经进入扬花期了,出现了锈病,还能不能打药?如果说不能打了,是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小麦的授粉时间,打药会冲刷掉花粉,影响小麦授粉。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可以打药,因为小麦的授粉时间很短,只要避开打药时间,打药不会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小麦授粉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一个地块的小麦长势有快有慢,所以,整体下来,扬花结束需要一周时间。无论一喷三防还是各种治病害的药剂,最好在扬花前一周进行喷洒银搜,这个时间不仅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而且对小缺孝麦授粉伏搏稿不会有影响。比如防治小麦锈病常用的是三唑类药剂,有些农户没有掌握好合适的剂量,在扬花期会产生药害,形成空穗。

现在灌浆时,发现黄锈病时,也不能不管理。但打药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避开中午气温高时施药,再一个是一定要使用上面所讲的复配药!

问:小麦发生锈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在春季经常发生,在4月份时期需要紧急进行防治,因为这时期正直灌浆乳熟期,如果发生该病容易导致植株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很大。
小麦锈病
河南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现将有机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有机小麦锈病的种类及为害症状:
有机小麦锈病,又称黄疸病,可分为条锈、叶锈、杆锈三种类型,锈病是气传性病害,可随风向麦区进行远距离传播为害。
条锈主要为害有机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2、有机小麦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竖晌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具6~8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3、有机小麦锈病发病特点:
锈病喜湿,在下雨,结露,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菌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谨芦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
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4、有机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有机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如冬小麦伊农18号。在新源县乡镇的同一地块内种植的新冬18号、伊农18号2个品种中,新冬18号发病重、发病面积大,而伊农18号只有点片发生,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性。
4.1.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4.1.3.搞好抗余知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问:郑麦136和洛麦26哪个好

郑麦136好

1、抗寒性

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春季起身拔节较晚,但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强,属于半冬性小麦品种。

2、矮杆抗倒

郑麦136平均株高74.7-80.4cm,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蜡质层厚,旗叶上举,抗倒伏能力强。

3、抗病性强

经鉴定,该品质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中抗赤霉病。综合抗病性好,可以减少打药。

4、穗大穗匀

郑麦136为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穗型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1.3-44.9万,穗粒数30.2-34.2粒,千粒重44.6-47g。

5、产量表现

稳产高产小麦,2024年农业专家对郑麦136理论测产,理论产量是840.2公斤,折合85折,折合以后亩产是714.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