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叶片虫害有什么 果树叶片虫害有什么特点
1.瓢虫
瓢虫是一种常见的天敌虫,它可以吃掉许多果树上的害虫,比如说蚜虫、白粉虱等等。但是如果它们数量过多,也会对果树叶片造成伤害。
2.蚜虫
蚜虫是一种非常小的昆虫,它们会吸食果树的汁液,导致果树叶片变黄、枯萎,影响果实的生长。如果蚜虫数量过多,还会导致果树的死亡。
3.白粉虱
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它们会在果树叶片上产卵,导致果树叶片变黄、变脆,影响果实的生长。而且白粉虱还会传播病毒,使果树变得更加脆弱。
4.蛀果蠹
蛀果蠹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果树害虫,它们会在果实内部产卵,导致果实腐烂、变质。如果果树上有蛀果蠹,就需要及时采摘果实,以免蛀果蠹继续繁殖。
5.红蜘蛛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它们会在果树叶片上产卵,导致果树叶片变黄、枯萎,影响果实的生长。而且红蜘蛛还会分泌一种叫做“蜘蛛素”的物质,使果树变得更加脆弱。
6.软腐菌
软腐菌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原菌,它们会导致果实腐烂、变质。如果果树上有软腐菌,就需要及时采摘果实,以免软腐菌继续繁殖。
相关拓展:
问:危害大樱桃叶片的虫害有几种?怎样防治?
叶片虫害有舟形毛虫、天幕毛虫、黄刺蛾、山楂红蜘蛛等。
①舟形毛虫
又名苹果天社蛾、俗名秋粘虫。此虫分布广,食性杂,幼龄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肉,被害叶呈网状;幼虫稍大则将叶片咬成缺刻,甚至全叶仅剩叶柄,全树叶片被食光。不仅减产,还能促使开两次花,严重影响树势及下一年产量。
A.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30毫米左右,翅展约50毫米,雄蛾略小,全体黄白色,复眼黑色,触角褐色。前翅银白稍带***,近基部中央有一个椭圆形大斑,斑内有一棕褐色细线,将大斑分隔为二,线内银灰色,外侧为黑褐色。前翅近外缘有6个并列椭圆形斑,各斑也有一棕褐色细线,但外侧为银灰色,内侧呈黑褐色。翅面有4条浅黄褐色的波状横纹。后翅淡***,近外缘有1条褐色斑带。卵球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几十粒整齐排列成块产于叶背。老熟幼虫体长45—55毫米,头黑色,有光泽。虫体背面紫褐色,腹面紫红色,背线黑色,体侧有稍带***的纵线纹,各体节有黄白色长毛丛;幼龄幼虫紫红色,静止时,头、尾两端翘起,虫体外观似舟,故称舟形毛虫。蛹,体长23毫米左冲举右,暗红褐色,全体密布刻点,尾端有4个或6个臀棘刺,中间2个粗大,侧边2个不明显或消失。
B.生活习性:舟形毛虫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根部约1厘米深土层内越冬。翌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羽化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交尾后1—3天产卵。卵多产在叶背面。每头雌蛾产卵1—3块,平均产卵300粒,最多600多粒。卵期7—8天,3龄前的幼虫群集在叶背危害,早晚及夜间取食,群集静止的幼虫,沿叶缘整齐排列,头、尾上翘,若遇振动或惊扰,则成群吐丝***。3龄以后逐渐分散,小群取食,白天多停息在叶柄上。幼虫在4龄前食量较少,5龄骤增。9月份幼虫老熟后陆续散卖碧沿树干爬下,入土内化蛹越冬。
C.防治方法:结合秋翻地或春刨树盘,让越冬蛹暴露地面,经风吹日晒失水而死,或为鸟类等天敌所食。
利用幼虫3龄前群集取食和受惊吐丝***习性,进行人工摘除或剪除有虫群集的枝叶烧掉。
幼虫危害期可喷布50%敌敌畏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或辛硫磷乳油,均为1000倍液。也可喷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
幼虫危害期喷布青虫菌或杀螟杆菌(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的菌粉)800—1000倍液,加0.1%的洗涤剂。配颂幼虫老熟入土期,进行树冠下地面施撒白僵菌(每克活孢子1亿的菌粉),撒后耙松土层,以消灭土内的幼虫和蛹,用量每亩园地约0.5公斤。使用微生物农药要求温度在24—28℃,相对湿度70%以上。
7月间卵量较大时,可人工释放赤眼蜂,使舟形毛虫卵被大量寄生,以减少虫口密度。
②天幕毛虫
又名带枯叶蛾,俗称春粘虫,顶针虫。
A.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8—24毫米,翅展29—40毫米,全体黄褐色。触角栉齿状,复眼黑色。前翅中部有一条赤褐色横带,横带两边均有米***的细线,故名带枯叶蛾。后翅基部赭褐色,外半部色较深,翅之外缘有褐色和白色相间的缘毛。雄蛾体长17毫米左右,翅展约30毫米,全体淡黄褐色,触角双栉齿状,复眼黑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赭褐色横线,后翅中部有1条横线,展翅后横线与前翅外侧横线相连。翅之外缘有褐色和白色相间的缘毛。卵圆筒形,高约1.3毫米,直径约0.8毫米,顶端中央略凹,有一小黑点,全卵灰白色,越冬后为深灰色。200—400粒卵密集成卵块。围绕细枝条上,呈环状排列,形似顶针。老熟幼虫体长50—60毫米,头灰蓝色,有黑色圆斑1对,表面散布黑点,并生成灰褐色的细毛。胴部色泽鲜艳,背中线白色,两侧有橙***,灰蓝色和***等线条相同,线条间杂有黑色斑纹,腹面暗灰色。腹部第8节背面有1对蓝黑色毛疣。各体节有小毛疣,疣上有长毛。胸足黄褐色,腹足黑褐色。幼龄幼虫体黑灰色。蛹体长17—20毫米,黄褐色,被有淡褐色短毛。外面有黄白色丝茧,茧上附有***粉状物。
B.生活习性:在我国北方果园一年发生一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未孵化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樱桃发芽时幼虫从壳内钻出,先在卵环附近群集危害嫩叶,随后下移至小枝杈处结网张幕。白天潜居网幕内,夜晚爬出危害。网幕周围的叶片被吃光后,再转移到另外枝杈处吐丝作幕。网幕随虫龄不断增长,范围逐渐扩大,网幕的层次也逐渐增多,可达5—6层,发生量大时,全树几乎被网幕所笼罩,因此而得天幕毛虫之名。幼虫近老熟时则分散活动,白天群集在树干背阴面枝杈处,夜间出来危害。受惊动时有假死下坠的习性。幼虫6龄,约6周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在卷叶内或两叶之间结***的茧化蛹,蛹期约10天。5月末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产在当年生的小枝条的梢部,每头雌蛾产一个卵环。当年胚胎发育成熟后,即在卵壳内越冬。
C.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环,并将剪下的卵环集中存放在纱笼或纱袋内,翌年天幕毛虫幼虫先孵化,因不能取食而饿死,待全部孵化出壳后,在5月中、下旬黑卵蜂孵化前,把卵环分系在樱桃园内,使羽化出来的黑卵蜂再行寄生。
幼虫为害初期,经常检查并及时剪除网幕,亦可用4%敌马粉剂施撒虫窝,消灭群集的幼虫。
大面积发生、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喷布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毒杀幼虫。
天幕毛虫黑卵蜂寄生在天幕毛虫卵内,寄生率达60%以上,此蜂在天幕毛虫卵内过冬。天幕毛虫抱寄蝇幼虫寄生在天幕毛虫幼虫体内寄生率也很高,对天幕毛虫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③黄刺蛾
俗称洋辣子。
A.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4毫米,头、******,腹部黄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棕褐色。前翅内半部***,外半部为黄褐色,从翅顶角向后缘伸出2条暗褐色斜的细线纹,在***部分有2个深褐色斑点;后翅淡褐色,翅面鳞毛较厚而密。卵,椭圆形,扁平,长径约1毫米,黄绿色,半透明。在叶背面几十粒聚集较薄的卵块。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头小,淡褐色,隐于前胸下,体形较肥大呈长方形。虫体黄绿色,背面有1个大形紫褐色斑纹,两端宽,中间细,极似“亚铃形”。各体节4个枝刺,***有6个和尾部有2个较大的枝刺。腹足退化。蛹,体长约12毫米,椭圆形,黄褐色。茧,卵圆形,极似雀蛋,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灰白色,有几条褐色长短不一的纵斑纹。
B.生活习性: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小枝条和枝干的粗皮部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于茧内化蛹,6月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6月中、下旬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卵期7—10天。幼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危害。幼龄幼虫群集在叶背啃食叶肉,长大后逐渐分散,待老熟时则在树枝上结茧过冬。幼虫体上的刺毛丛含有毒腺,人体皮肤接触后,常被刺激发痒作疼而红肿。黄刺蛾的天敌主要是寄生蜂。
C.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将黄刺蛾越冬茧剪掉烧毁。利用幼龄幼虫群集为害的习性,早期检查,及时摘除虫叶并加以消灭。
如树上幼虫虫量较大时,应喷有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也可用微生物农药,如青虫药1000倍液。
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很好。
在成虫产卵盛期,可采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卵粒,据实验在产卵盛期,每亩放蜂20万头,每隔5天放1次,3天放完,卵粒寄生率可达90%以上。
④苹小卷叶蛾
又名小黄卷叶蛾,俗名舔皮虫。幼虫早春先蛀入新萌发的嫩芽,被害芽重者枯死,轻者残缺不全,影响展叶和开花。花蕾期幼虫转移到花上为害,受害花大多不能座果,即使能座果也发育不良。展叶后,幼虫吐丝缀连叶片成虫苞,潜居其中食害叶肉,当虫苞食完后,再转向新梢嫩叶,重新卷叶结苞危害。果实出现后,常将叶片缀结贴在果实上,啃食果皮及果肉,果面被害状呈小洼坑状,故称舔皮虫。
A.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3—20毫米,全体棕***,前翅斑纹褐色,基斑色较淡,中带上半部狭窄,下半部向外侧显著增宽,或下半部分成两叉,似倾斜的h形,中带的中部多数个体变细或中断。端纹扩展到臀角,形成一个暗三角形区。后翅浅灰褐色,缘毛灰***。雄虫前翅前缘基部有前缘褶。卵,椭圆形,稍高,直径约0.7毫米,初为淡***,孵化前深灰色,几十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老熟幼虫体长13—17毫米,浅绿或翠绿色,头淡黄绿色,头侧后缘处单眼区上方有一褐色斑纹,前胸盾浅黄褐色,臀栉6至8齿。蛹,体长9—1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2—7节背面有2横列刺突,后面一列小而密集,尾端有8个钩状刺的臀棘。
B.生活习性:在辽宁、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代,山东一年发生3—4代。以幼龄幼虫潜伏在粗老翘皮、剪锯口四周死皮内结小白茧越冬。越冬幼虫在结果大树上的主干和粗枝的树皮裂缝窝藏;幼树上则以剪锯口和枯叶与小枝贴合处窝藏。春季花芽开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为害。越冬代成虫初现于5月中、下旬,盛期为6月上旬。第1代成虫在8月上旬最盛;第2代成虫9月上旬最盛。成虫产卵前期平均2—3天,产卵期1—2天。卵期为6—11天,幼虫期18—26天,蛹期7—8天。幼虫受振动时,虫体作剧烈扭动,从叶卷内脱出,吐丝***。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或果、叶缀连之间化蛹,羽化时蛹体一半***露在卷叶或缀叶外,羽化后空蛹壳仍留在原处。成虫白天多栖息在叶背或草丛间,夜间进行交尾和产卵。成虫产卵多在叶背面,但对叶背绒毛多的品种,则产在光滑的叶表面,有时也产在果面上。雌虫一生产卵1—3块,成虫趋光性及趋化性较强,对果汁、果醋趋性亦较强。此虫除加害芽、叶外,第1代幼虫3龄后啃食果实,影响果品质量。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寄生卵内的赤眼蜂和寄生幼虫的甲腹茧蜂等。
C.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除树干上的干橛,早春认真刮除老树皮、翘皮、潜皮蛾为害的爆皮及小枝剪锯口等处的干皮碎屑,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幼虫。
越冬幼虫出蛰前在剪锯口、翘皮、爆皮处喷布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300—500倍液,消灭幼虫。
越冬幼虫出蛰期进行药剂防治。结合花期观测幼虫出蛰情况,在开花后期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喷布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消灭出蛰幼虫,并兼治其他害虫。
第一代幼虫发生初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态比较整齐,喷布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5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均有良好效果。卷叶蛾卵期释放赤眼蜂,消灭虫卵。具体方法是:在各代卵发生期,采用隔行或隔株放蜂,每代放蜂3—4次。每隔4一5天放1次,放蜂期间严禁喷施农药。
目前国内已经合成苹小卷叶蛾的性外激素,诱杀效果良好。
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于树上挂糖醋罐诱杀越冬成虫。诱杀液配比为糖﹕酒﹕醋﹕水=5﹕5﹕20﹕30。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⑤桃天蛾
A.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6毫米,翅展84—120毫米。体、翅灰褐色,复眼黑褐色,触角淡灰褐色,胸背中央有深纵纹。前翅内横线、外横线由3条带组成,3条带间色稍淡,近外缘部分黑褐色,边缘波状,近后角处有黑斑。后翅粉红色,近后角处有2个黑斑。卵,椭圆形,初产绿色,光亮,散产,长1.5毫米。老熟幼虫体长80毫米左右,黄绿色,头小三角形,体表有黄白色颗粒,***两侧有颗粒组成的侧线,腹部每节有黄白色斜条纹、气门黑色,尾角甚长。蛹长约45毫米,黑褐色,尾端有短刺。
B.生活习性:东北一年发生一代,山东、河南、浙江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6月中旬成虫羽化。有趋光性,多在傍晚夜间活动,雌蛾体粗笨多不活动,傍晚爬到枝干,两侧紧抽,引诱雄蛾交尾,成虫寿命平均5天。卵产于枝干阴暗处或枝干裂缝内,有的产在树叶上,散产,每头雌蛾产卵170—500粒。卵期约7天,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7月发生为害,6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7月下旬开始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危害。9月上旬幼虫老熟开始入土化蛹,入土深约4至7厘米。作土室化蛹,多在树冠周围松土中。
C.防治方法:秋冬季结合树盘翻耕,挖蛹。
生长季节根据树下幼虫排泄的虫粪,寻找幼虫杀死。幼虫入土化蛹时,地面有大孔,两旁泥土松起,人工挖幼虫。
发生严重时幼虫期可喷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倍液。⑥黑星麦虫
又叫黑星卷叶芽蛾。幼虫在嫩叶、枝梢上吐丝缀叶作巢,群集危害,严重时全树叶片枝梢被吃光,只剩叶脉和老皮。一片枯黄,影响果树生长。
A.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6毫米,身体及后翅灰褐色。胸背面及前翅黑褐色,有光泽。前翅近长方形,靠近前缘1/3处有1条淡褐色的斑纹,翅中央有2个不明显的星状黑斑。卵椭圆形,淡***、发亮,长径0.5毫米。幼虫体长10—11毫米,细长形。头、前胸背板黑褐色,臀板及臀足褐色。全身有6条淡紫褐色纵条纹,条纹之间为白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第7腹节后缘有蜡***并列的刺突。第6节腹面中部有2个突起。茧灰白色长椭圆形。
B.生活习性
此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杂草、地被物等处越冬。4月份越冬成虫羽化,卵多产于新梢顶端未伸展的叶柄基部,单粒或几粒成堆。第一代幼虫于4月中旬发生,低龄幼虫潜伏在未伸展的嫩叶上危害,稍长大即卷叶危害,以食叶肉为主,不吃下表皮。发生多时,10—20头幼虫把小枝的叶缀在一起,潜在其中危害,幼虫极活泼,受惊动即吐丝***。老熟幼虫,在缀叶中化蛹,蛹期10天左右。6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7月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
C.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冬季扫清落叶、杂草,消灭越冬蛹。
5月上中旬幼虫危害初期,喷布50%杀螟松乳油剂1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有良好的效果。
⑦桃红蜘蛛
又名山楂红蜘蛛、山楂叶螨。此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叶片组织内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呈现灰白色失绿小白点,随后扩大以致全叶呈灰褐色,后焦枯脱落;芽严重受害后,不能继续萌发而变黄枯死;发生严重年份,7—8月间树叶大部分脱落,开二次花,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影响花芽形成和翌年的产量。
A.形态特征
成螨、雌螨有冬型与夏型之分。冬型体长约0.4毫米,朱红色,有丝绢光泽;夏型体长约0.5毫米,初为红色,后变为暗红色,体背两侧有黑色斑纹。两型虫体均为椭圆形,背稍隆起。背面刚毛26根,分成6排,刚毛细长,基部无瘤。足4对,黄白色。雄螨体长约0.4毫米,体躯从后足体段向末端渐细,初为淡黄绿色,逐渐变为绿色或橙***。体背两侧有黑绿色斑纹。卵球形,表面光滑,有光泽。前期卵橙***;后期产卵为黄白或橙***。近孵化时出现2个红色眼点。幼螨足3对,体卵圆形,黄白色,取食后体背两侧呈现淡绿色斑纹。若螨,足4对,幼螨脱皮1次后称前期若螨,体卵圆形,淡绿色或浅橙***,背体两侧有暗绿色斑纹,体背出现刚毛;脱第2次皮后称后期若螨,体形与成螨相似,略小,体绿色,体背两侧有黑绿色斑纹。可分辨雄雌,雌螨体背稍隆起;雄螨背不隆起,尾端尖。
B.生活习性
北方一年发生5—9代,均以受精的雌螨在枝干树皮裂缝内及粗老翘皮中或靠近树干基部3.3厘米深的土块缝隙内越冬。大发生年份,落叶中、杂草根或果实的梗洼等处均有越冬雌螨。春季芽膨大时雌螨开始出蛰,日平均气温达10℃时,花芽开绽之际则上芽危害。樱桃红蜘蛛出蛰较集中,约80%集中在10—26天内出蛰,初花至盛花期为产卵盛期。卵期7天左右。越冬雌螨产完卵后陆续死亡。第一代幼螨和若瞒发生比较整齐,为期约15天,6月中旬以后,气温逐渐提高,发育随之加快,夏季产卵期平均4—6天,幼螨和若螨期平均5—7天。第二代孵化盛期约在落花后1个月,此时生活史已不整齐,世代重叠,各种虫态同时存在。7—8月份螨量达最高峰,由于发育速度快,数量骤增,危害严重,使叶片枯焦,甚至提早落叶。红蜘蛛个体发育需经过卵、幼瞒、前期若螨、后期若螨和成螨几个阶段,共脱皮3次,每次脱皮前需静伏1—2天,在静止期间不食不动。
C.防治方法
在发芽前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彻底刮除主干及主枝上的粗皮和翘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雌螨。
在红蜘蛛出蛰前,经检查确认树干基部土缝内越冬螨数量较大时,应在树干基部培土拍实,防止越冬雌螨出蛰上树。
在红蜘蛛出蛰盛期,可喷布0.3—0.5度石硫合剂或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
在樱桃谢花1—2周,红蜘蛛第一代卵孵化完毕,正值第一代幼、若螨活动期,此时卵少,且虫态较一致是喷药防治的有利时机这时喷布对天敌杀伤较轻的波美0.05度石硫合剂加40%三氯杀螨醇乳油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
6月中旬后,如虫口密度较大时,除喷布上述药剂外,还可用20%双甲脒乳油1000倍液,或20%杀螨酯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⑧绣线菊蚜
又叫苹果蚜虫、苹叶蚜。成虫和若虫群集新梢上和嫩叶背面刺吸危害,使被害叶的叶尖向背面叶柄方向横卷,致叶片失绿,影响正常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生长,严重时能引起早期落叶,导致树势衰弱。
A.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6毫米,卵圆形,体为黄、黄绿或绿色。头部灰黑色,复眼、口器、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色,口器伸达中足基节窝,触角丝状,比体短,基部淡黑色,第三至第六节有瓦状纹。腹管圆柱形。尾片圆锥形,生有10根左右弯曲的刚毛。体两侧有明显的乳状突起。有胎生雌蚜,体长约1.5毫米,近纺锤形,.头、***黑色,腹部黄绿或绿色,两侧有黑斑,并具有明显的乳状突起。复眼暗红色,口器、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色。口器可达后足的基节窝,触角较体短,丝状,第三节有圆形感觉孔6—10个,第四节有1至4个。翅透明,前翅中脉有3分枝。卵,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漆黑色,有光泽。若虫,似无翅胎生雌虫,体小鲜***,触角、复眼、足和腹管均为黑色,腹管短小,翅基蚜(有翅若虫)***背面有翅芽1对。
B.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条的芽侧或树皮裂缝内越冬。翌年在4月上中旬萌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旬孵化结束。初孵幼蚜群集在芽和嫩叶背面取食,经10天左右即产生无翅胎生雌蚜,其中也有少数有翅胎生雌蚜。自春至秋均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6—7月气温升高,繁殖加快,虫口密度迅速增长,危害严重。此时翅胎生蚜大量出现,并扩散蔓延。8—9月蚜群数量开始逐渐减少,10月开始产生有性蚜虫,雌雄交尾产卵,以卵越冬。
C.防治方法
展叶前,越冬卵孵化基本结朿时,喷布40%乐果乳油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者喷布50%马拉松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
5月上中旬蚜虫初发期进行药剂涂干,如树皮粗糙,先将粗皮刮去,刮至稍露白即可。用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如40%乐果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2—3倍液,在主干的上部或主干的基部用毛刷涂成宽约6厘米的环带。如蚜虫较重,涂药后10天,在原部位再涂药一次,效果好又不伤天敌。
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或引放捕食性的瓢虫、草蛉等天敌。
⑨樱桃瘿瘤蚜
A.生活习性
以卵在樱桃幼枝上越冬,春季萌芽时卵孵化成干母,干母在3月底在樱桃叶端部侧缘形成花生壳状伪虫瘿,并在瘿内发育,危害和繁殖,被害叶背凹陷,叶面突起呈泡状瘿,虫瘿长2—4厘米,宽0.5—0.7厘米,初呈微红色,后变枯黄,5月底发黑干枯。4月底出现有翅孤雌蚜并向外飞迁。10月中下旬产生性蚜并在幼枝上产卵越冬。一年发生多代。
B.防治方法
3月上旬,在瘿瘤蚜卵孵化后和虫瘿形成前,喷布80%敌敌畏乳剂,或40%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也可在10月下旬性蚜出现时喷布上述农药,应注意叶背要喷匀。
⑩金龟子
种类很多,如苹毛金龟子(又名苹毛丽金龟、金克郎)、东方金龟子(又名黑绒鳃金龟)等,对大樱桃花、叶、根的危害很大。以苹毛金龟子为害花蕾和嫩芽最为严重。一年发生一代,由于种类不同,有以成虫或幼虫两种形式在土里越冬。以成虫在土里越冬的苹毛金龟子,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为害花蕾和新梢,5月中下旬入土产卵,10天左右孵化成幼虫,为害树根,晚秋老熟幼虫化蛹变为成虫。
防治方法
A.在成虫出现盛期,在地面喷50%辛硫磷粉剂,杀死出土成虫。
B.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尤其对铜绿金龟子效果好。
C.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清晨、傍晚时期震落捕杀成虫,事先在树下用塑料布或床单铺地接虫,集中消灭。
D.据国外报道,在土壤施基肥时,拌一定量的氯霉素或白僵菌,可杀死幼虫。
问:苹果树常见的病虫害都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苹果树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根腐病、褐斑病、腐烂病等,主要病虫害有叶螨、蚜虫、介壳虫、飞蛾和蜣螂等。许多病虫害病原在病叶和病枝上越冬,散落的枯叶是次年年初的侵染源和虫源。应在冬春季节进行园林清洁。3月中下旬全园喷硫磺合剂1次,4月上旬开花前喷1次有机磷杀虫剂,可防治小叶虫、棉蚜、介壳虫、蜣螂等害虫。
1.轮纹病
苹果树是在病害过程中种植的,一般集中在雨天。秋天多雨,有许多螺纹。
危害特性:孔洞周围的树枝上会出现近圆形近乎暗红色的斑点,严重的树皮开裂,树皮出现厚皮现象。在幼果期,年轮粒的发生较少,一般在果实成熟期后出现较多,严重的果树在短时间内出现腐烂现象。圆形果粒
2.轮斑病
危害特性: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叶片感染病害后,叶斑多集中在叶缘。发病初期呈褐色至黑色圆形斑点,后扩大。叶缘斑点呈察此滑半圆形,中间斑点呈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扒数边缘明显。晚期病斑中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上方散有黑点,病斑常破裂或穿孔。高温高湿时,病斑背面长黑霉。果实染病,病斑变黑,病部变软。
3.圆斑病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气温偏低,发生在黄河流域。5月中下旬进入高峰期,可持续到10月。
危害特性:它主要影响叶子,但也会影响叶柄、树梢和果实。叶部侵染刚开始出现黄绿色至褐色清晰边缘的圆形斑,生斑与生斑交界处呈紫色,中败腊央有一黑色小斑,似玉米状。果实侵染后,果实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略凸起的暗褐色不规则或放射状斑点,斑点带有黑色小点,组织变硬或坏死,有时开裂。
问:果树叶子上白色的是什么病害?
白色的应该是蚧壳虫,又名“介壳虫”。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问:危害果树叶子的虫害有哪些
危害果树叶片的害虫有很多,比如:蚜虫、红蜘蛛、白蜘蛛、刺蛾、毛虫、大青叶蝉、飞虱、潜叶蛾、梨网蝽、金龟子等。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