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姜病害防治时间 大姜病害防治时间多长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49 次
大姜病害防治时间 大姜病害防治时间多长

大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中行气、祛寒止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大姜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科学合理地进行大姜病害防治非常重要。

大姜病害的种类

大姜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其中,白粉病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萎蔫,影响大姜的生长和发育。炭疽病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脱落。根腐病则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根部腐烂,导致大姜生长缓慢、产量减少。

大姜病害防治时间

大姜病害的防治时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预防阶段和治疗阶段。

预防阶段

预防阶段是指在大姜生长发育的早期,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 选择健康种苗: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大姜种苗,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大姜的抗病能力。
  • 加强管理:定期除草、修剪枝叶、保持通风透光等,保持大姜生长环境清洁卫生。
  • 喷洒防治剂:在大姜生长的早期,可以喷洒一些防治病害的农药,如硫磺粉、甲基托布津等。

治疗阶段

治疗阶段是指在大姜已经感染病害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疗病害。具体措施包括:

  • 剪除病部:发现大姜叶片或根部出现病害时,要及时将病部剪除,避免病害扩散。
  • 喷洒药剂:针对不同的病害,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喷洒,如三唑酮、多菌灵等。
  • 加强管理:定期除草、修剪枝叶、保持通风透光等,保持大姜生长环境清洁卫生。

总结

大姜病害的防治是大姜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大姜病害,提高大姜的产量和品质。

相关拓展:

问: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大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食品中加了姜,可以去腥调味,在每道菜中都能发现它的存在。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姜还可以用于医药,在中医里他可以用来祛湿除寒,受了寒凉之后就可以做姜水喝。所以姜在我国也会大面积的生产,但是它也有一些病害,比如说姜温病,斑点病,根腐病等都对姜的生产有着影响,要及时对这些病症进行医治。

如果姜一旦患上姜瘟病会造成两成到三成的损失,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毁种誉枯。姜温病会危害姜的根茎部分主要是地下的根茎,患上病之后根茎就会逐渐变烂,只剩下外面覆盖的表皮。防治姜瘟病可以从姜苗开始入手,要挑选出健壮的姜种,在源头上防止病症的侵蚀。还可以在种植的时候与其他作物轮作,平时要多翻土壤,施加优质肥。

斑点病一般在8月到10月上旬为高发期,这段时间更是多雨,对姜苗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个病症主要危害是姜的叶片部位,导致姜的叶片上有白色水渍状的斑点。一旦发现有斑点病的姜苗一定要及时拔除,防止传染给其他健康姜苗,种植过程中要多施加肥料,如果患上了斑点病,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根腐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遭遇下雨天气,雨后如果是高温天气,就极其利于腐霉菌的局氏生长,对姜的块茎有巨大的影响。发病时姜的根系会变得腐烂容易脱落,在发病初期庆腊洞要及时喷洒药液对其进行控制,后期要注意防止高温。

姜的种植主要有以上三种病症,但也有大姜炭疽病等病症,但都与上面三种类型相似。大姜的病害一定要注意防治,早发现可以趁早治疗,防止其扩散影响其他正常植株,从而影响全年的收入。

问: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姜也叫生姜,既是重要的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生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能增加饭量,所以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但在大姜种植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大姜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在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给种植户朋友造成经济损失。

一、大姜常见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1、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是大姜最常见的病害。大姜植株的根、茎、叶都可染病。

(1)、姜瘟病的表现症状

叶部受害:发病后叶片卷缩、萎蔫、没有光泽,病叶由基部向上逐渐变黄,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根及茎部受害:茎部受害初期变软、浅褐色、水渍状。切开受害部位可见维束管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液体流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容易从茎秆基部折断死亡。

(2)、姜瘟病的防治办法

姜瘟病由于发病期长,可多次侵染,是最难防治的病害,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菌植株留种,播种严格选种,以防带病种姜播种;多年种植和已经发病的地块实行3~4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时排田间积水;重施基肥,特别是草木灰的施用;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在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防治:链霉素、波尔多液、水合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等。采用药剂灌根或基部喷施,视病情10天左右交替用药喷施,连续喷2~3次。

2、大姜斑点病

大姜斑点病在温暖、高湿、植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容易发病。

(1)、大姜斑点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细小,长2~5㎜,黄白色,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呈穿孔状。病情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盯薯告星点点,影响大姜的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比较明显。

(2)、大姜斑点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可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水灌溉方便的地块,避免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施肥的配比,不偏施氮肥。

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噻菌铜悬浮剂、醚菌酯悬浮剂等。兑水喷雾,视病情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3、大姜炭疽病

大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达到90%就极易爆发炭疽病。

(1)、大姜炭疽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大姜叶片,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和叶缘出现病斑并呈褐色水浸状,后开始向内逐渐扩展成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数个病斑会连成大片病块,使叶片发褐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空凯明气潮湿时,病面会出现小黑点。

(2)、大姜炭疽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与其它作物轮作2年以上。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并进行烧埋处理。重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在使用化肥时要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严禁田间积水,及时做好清沟排渍工作。

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咪鲜胺乳油、百菌清等。兑水喷雾,每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大姜叶枯病

大姜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天气或雾重、多露天气,易发病且使病情加重。另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等均能加重病害,连作地块发病重。

(1)、大姜叶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为黄褐色,边缘褐色,易穿孔。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较重的时候,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

(2)、大姜叶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做姜种,如莱芜生姜、密轮细肉姜、疏***肉姜等。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精耕细翻土地,高垄或高畦栽培。重病地与禾本科或豆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粪肥。适时、适量灌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体并集中烧毁。如果田间发病,及时摘除病叶并深埋或烧毁。

2)、药剂防治

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戊唑醇悬浮剂、醚菌酯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多果定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间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大姜生手歼理性病害及防治

1、苗期叶片畸形

(1)、苗期叶片畸形表现症状

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开,下一新叶也不能抽生,几片叶子形成“绞辫子”,外层叶背由于扭曲不展日灼后变白,剥开后可以看到叶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2)苗期叶片畸形防治办法

苗期合理浇水。生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地面保持湿润。施用腐熟有机肥,如果施入的有机肥多应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肥料尽量采用沟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及时防治蓟马等病害。采用地膜覆盖时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放风时,要在顶芽四周多开几个放风孔。

2、叶片黄化

(1)、叶片黄化表现症状

大姜生长进入“三股杈”时期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上部叶片变黄后变白,最后干枯;根茎不膨大,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叶片黄化防治办法

使整平过得地块熟土下压,生土上浮。施肥时应多施优质土杂肥,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生姜出齐苗后,随水冲施10%氨基酸液体肥2~3㎏/亩,并可视情况进行根外追肥,如叶片喷施300倍氨基酸溶液、叶面微肥等。

问:大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姜也叫生姜,既是重要的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生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能增加饭量,所以民间有“饭不香,吃生姜”的说法。但在大姜种植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大姜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在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给种植户朋友造成经济损失。

一、大姜常见侵染性病害及防治

1、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立枯病,是大姜最常见的病害。大姜植株的根、茎、叶都可染病。

(1)、姜瘟病的表现症状

叶部受害:发病后叶片卷缩、萎蔫、没有光泽,病叶由基部向上逐渐变黄,最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根及茎部受害:茎部受害初期变软、浅褐色、水渍状。切开受害部位可见维束管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液体流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容易从茎秆基部折断死亡。(2)、姜瘟病的防治办法

姜瘟病由于发病期长,可多次侵染,是最难防治的病害,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菌植株留种,播种严格选种,以防带病种姜播种;多年种植和已经发病的地块实行3~4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及时排田间积水;重施基肥,特别是草木灰的施用;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在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防治:链霉素、波尔多液、水合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等。采用药剂灌根或基部喷施,视病情10天左右交替用药喷施,连续喷2~3次。

2、大姜斑点病

大姜斑点病在温暖、高湿、植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容易发病。

(1)、大姜斑点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细小,长2~5㎜,黄白色,呈梭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呈穿孔状。病情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影响大姜的光合作用,植株长势减弱或停止生长,发病中心比较明显。

(2)、大姜斑点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避免连作,可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水灌溉方便的地块,避免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施肥的配比,不偏施氮肥。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噻菌铜悬浮剂、醚菌酯悬浮剂等。兑水喷雾,视病情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3、大姜炭疽病

大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达到90%就极易爆发炭疽病。

(1)、大姜炭疽病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大姜叶片,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和叶缘出现病斑并呈褐色水浸状,后开始向内逐渐扩展成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数个病斑会连成大片病块,使叶片发褐干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空气潮湿时,病面会出现小黑点。

(2)、大姜炭疽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与其它作物轮作2年以上。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并进行烧埋处理。重视农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在使用化肥时要平衡施肥,不偏施氮肥。严禁田间积水,及时做好清沟排渍工作。2)、药剂防治

可采用以下药剂防治: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咪鲜胺乳油、百菌清等。兑水喷雾,每10天喷雾一次,连续防治2~3次。

4、大姜叶枯病

大姜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高温季节连续阴雨天气或雾重、多露天气,易发病且使病情加重。另外,氮肥过量、植株徒长或过密、通风不良等均能加重病害,连作地块发病重。

(1)、大姜叶枯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为黄褐色,边缘褐色,易穿孔。后期病斑表面生出黑色小粒点。发病较重的时候,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成片,致使整个叶片变褐、枯萎。

(2)、大姜叶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做姜种,如莱芜生姜、密轮细肉姜、疏***肉姜等。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精耕细翻土地,高垄或高畦栽培。重病地与禾本科或豆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配方施肥,施用腐熟粪肥。适时、适量灌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体并集中烧毁。如果田间发病,及时摘除病叶并深埋或烧毁。2)、药剂防治

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戊唑醇悬浮剂、醚菌酯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多果定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喷雾,间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大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1、苗期叶片畸形

(1)、苗期叶片畸形表现症状

苗期幼嫩的新叶在出孔处扭曲不展开,下一新叶也不能抽生,几片叶子形成“绞辫子”,外层叶背由于扭曲不展日灼后变白,剥开后可以看到叶正面斑状或条状黄化。

(2)苗期叶片畸形防治办法

苗期合理浇水。生姜苗期一般不浇水,遇干旱年份应浇小水,使地面保持湿润。施用腐熟有机肥,如果施入的有机肥多应尽量撒施后耕地。种植时氮磷钾肥料尽量采用沟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及时防治蓟马等病害。采用地膜覆盖时尽量使地膜和垄面贴近,不留间隙。放风时,要在顶芽四周多开几个放风孔。

2、叶片黄化

(1)、叶片黄化表现症状

大姜生长进入“三股杈”时期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上部叶片变黄后变白,最后干枯;根茎不膨大,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瘦弱,光合作用降低。

(2)、叶片黄化防治办法

使整平过得地块熟土下压,生土上浮。施肥时应多施优质土杂肥,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生姜出齐苗后,随水冲施10%氨基酸液体肥2~3㎏/亩,并可视情况进行根外追肥,如叶片喷施300倍氨基酸溶液、叶面微肥等。

问:大姜病害防治

估计会是基腐病,其症状如下,可详细观察下:
大姜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演状斑,逐渐扩大,叶片发黄。发病后期病斑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逐渐腐烂。由于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地上部主茎由上而下干枯死亡,叶片发黑脱落,呈枯萎状,湿度大时扒开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见白色棉絮状物,严重时开始死株,危害极大。
二、发病条件
1.温、湿度。高温高湿有利于大姜茎基腐病的发生,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25℃,温度过低或过高不利于发病。
2.光照。大姜属喜光耐早植物,荫蔽栽培、通风和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发病。据调查,平地栽培和未搭架的发病率分别为13.15%和15.61%,高畦垄作和搭架栽培的发病率分别为5.21%和3.84%,甚至不发病。
3.土壤。黄泥壤土、黏性重的土壤发病重。宜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沙城土,土壤pH值以6-7为宜,磷、钾肥能有效地促进黄姜生长,提高抗病性。
4.茬口。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重茬连作地块田间菌源量累积,发病较重。

问:姜窖烂姜消毒用什么药

1氢氧化铜

氢氧化铜为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氢氧化铜为有效成分的杀菌剂有可杀得、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等。氢氧化铜主要用于种姜消毒和土壤消毒。

2噻森铜

噻森铜是一种广谱低毒杀菌剂,由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登记的农药20%噻森铜悬浮剂是由该公司生产的。20%噻森铜悬浮剂既可防治某些植物细菌性病害,也可防治某些植物真菌性病害。但截至目前,尚未见到20%噻森铜悬浮剂防治生姜病害的报道,建议先采用推荐使用浓度和方法进行小范围试验,获得可靠结果后再大面积使用。

3硫酸铜钙

硫酸铜钙为矿物源全络合态有机铜素低毒的广谱性杀菌剂,其早期产品的商品名为多宁。该类物质在遇水时能够释放出具有杀菌活性的铜离子,可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目前硫酸铜钙登记产品有1个,为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由西班牙艾克威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推荐使用方式为喷淋、灌根。但未见该类产品防治姜腐烂病的研究报道,有必要先用推荐使用方式及浓度进行小范围试验,待明确其防治生姜腐烂病的效果后再大面积使用。